“飞将军”刘锦堂 收复新疆两万里

  天山网   2016-01-09 11:12:43

乌鲁木齐六道湾山梁上,有一座直径12米、高8米的圆柱形碉堡,正面拱门上石刻“一炮成功”,是光绪初年清军将领刘锦棠率部击溃阿古柏侵略者、收复乌鲁木齐的历史见证。

刘锦棠(1844—1894年),字毅斋,湖南湘乡人。十五岁前往江西?投奔已任提督的叔父刘松山所部湘军?以镇压太平天国和鲁豫捻军起义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870年(清同治九年),刘松山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中于金鸡堡?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阵亡,刘锦棠接统其军,在陕甘总督左宗棠指挥下作战,因战功显著?屡获奖赏,为后来出任封疆大吏奠定了基础。

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朝任命年过花甲的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他首先奏请任命年仅三十一岁的刘锦棠“总理行营事务”?即前敌总指挥 ,率战斗力较强的所部“老湘军”出关作战,担任收复新疆之战的主力?获得批准。其理由是“三品卿衔见署西宁道刘锦棠英锐果敏,才气无双?近察其志虑忠纯?尤堪重任”。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刘锦棠一生中最大的亮点。

刘锦棠根据左宗棠的战略部署,审时度势,正确选择目标,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由于西征的正义性,再加上严明的军纪,因而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1876年初夏,刘锦棠所率各军开赴新疆对敌作战前线,经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到达阜康。8月首战黄田,又攻克古牧地(今米泉市南)。清军在六道湾山梁上架炮对城内只轰了一炮,敌军就如鸟兽散。收复乌鲁木齐后,军民修建此堡以纪念。1877年春,刘锦棠又率军在达坂城全歼阿古柏军主力,与其他各军配合相继收复吐鲁番、托克逊等地。当年秋,刘锦棠再亲率各军迅速南下推进,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各城阿奇木、阿訇、玉子巴什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清军连续收复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天山南部各地。年底,刘锦棠又从阿克苏出发,长途进军,亲率各军收复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田等城,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便取得了驱逐阿古柏侵略军的胜利,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鉴于刘锦棠在收复新疆中的显著功绩,被清朝政府晋升为二等男爵。为阿古柏写传记的英人包罗杰评价刘锦棠“非凡的深谋远虑”,“神速巧妙的攻击”。美国学者马士认为刘锦棠“可与西方国家统帅们最光辉灿烂的功绩相比拟”。

刘锦棠又积极备战,准备武力收复被沙俄军队侵占下的伊犁。有力配合曾纪泽对俄谈判,迫使沙俄交还伊犁,中国军民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谭嗣同的父亲、时任甘肃市政使、后任湖北巡抚谭继洵称赞刘锦棠“卒使俄归我伊犁者,公之力也”。

1880年底,左宗棠调离新疆赴京任职,三十六岁的刘锦棠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主持新疆各项事务。首要任务就是继续左宗棠提出但并未完成的新疆建省工作。我国汉唐等中央王朝治理新疆后,实行的都是以军事统治为主的军府制政治制度,即中央政府派驻新疆的官员主要为武职,到新疆后主要是管理驻军的训练、作战、屯田等事务,对各民族内部的生产、诉讼等事务不直接过问。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设立伊犁将军,总统各地军政事务,实行的也是这种军府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在实行之初,对于笼络新疆各民族上层首领,取得他们对中央政府的支持,从而尽快稳定社会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政令通行、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终于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各族农民起义中瓦解。因此,刘锦棠在1882年给清廷关于新疆建省的奏折中说:在百废待兴的新疆要想保持长治久安,必须改革旧的军府制度,实行与内地各省一致的郡县制度(亦称州县制度),在新疆建省。

但是在具体的建省方案上,刘锦棠不同意左宗棠等人原设想的新疆单独建一个省的主张。他认为新疆久经战乱破坏,经济财政都需要内地全力支援,新疆如果单独建为一省,甘肃官员必然存在门户之见,新疆将会孤悬西北边疆。因此,刘锦棠提出把新疆与甘肃合为一省,称为甘肃新疆省。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加兵部尚书衔,主管全疆军政事务(甘肃当时有驻兰州的陕甘总督主政)。同时设立甘肃关外布政使一员,与巡抚同驻乌鲁木齐。这样甘肃新疆联为一体,有利于新疆经济的恢复发展和边防巩固。

同时,本着“设立行省亦当从州县官办起”的原则,刘锦棠在原各级善后局的基础上,在各地设立道、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任命各级官员。他首先在乌鲁木齐地区重新设立镇迪道下属的各级官员,重建各官府衙门,并报请清朝政府同意,把镇迪道由原陕甘总督管辖改隶新疆巡抚管辖。又先后设立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和伊塔道及其下属的各级官府衙门,任命了道员、知府、知州、知县各级官员,使郡县(州县)制度在全疆真正建立起来。同时,还经清朝政府同意,把原军府制度下设在各地的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各大臣裁撤。伊犁将军虽然得以保留,但也仅管伊犁、塔城两地的军政事务,职权大大削减。

1884年(光绪十年)11月9日,清朝政府发布上谕:“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同时任命甘肃布政使魏光焘为甘肃新疆布政使。由于沙俄势力逼近,全疆行政中心不得不从伊犁东移,将省会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建省,是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是新疆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疆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新疆与内地实行的政治制度便一致起来,大大提高了新疆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新疆建省前后,废除了维吾尔地区长期存在的比较落后的伯克统治制度,一些民族中落后的札萨克统治制度也遭到很大削弱。在这期间,对新疆旧有土地、赋税、军事等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对于促进新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于巩固西北边疆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刘锦棠制定了新的《新疆屯垦章程》,组织各族军民在天山南北大兴水利,大兴屯田,对于尽快恢复各地因战乱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组织各族军民修城筑路,建造各级官府衙门,既增强了各地的防御力量,又保证了各级机构的正常运转。裁汰兵勇,节约军费,加强国防,在沿边增设卡伦哨所,派军队防守。如在帕米尔地区新建的一批卡伦哨所,为增强帕米尔地区防御力量而进行的驿站道路建设以及册封当地民族首领等工作,在后来抗击俄英两国侵略我国帕米尔地区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锦棠少年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为了孝敬年老多病的祖母,多次向朝廷请假回湖南探亲。1889年获准离开新疆,回到久别的家乡,从此再未出任新职。1894年,中日关系紧张,清朝政府电召他赴前线抗敌。刘锦棠正打算重新投入反侵略战场,却因旧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五十岁。

刘锦棠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是在新疆度过的。他在收复新疆中的功绩,在恢复发展新疆经济中的作用,在巩固中国西北边防中的努力,特别是在新疆建省中的贡献,将永远留在新疆的历史上。

(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

责编:朱晓华

来源:天山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