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我行我素一孤桐

  北京晚报   2016-10-22 00:10:00

(章士钊 李晨 绘)

章士钊:(1881-1973),湖南长沙人,学者,政论家。

释文:“风来玉宇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章士钊擅楷、隶和行草,并精于诗词,求书者及老友间的笔墨酬唱颇多。其书法风格典雅、用笔洒脱。楷行草得力于二王、褚遂良以及黄山谷诸家,笔致清灵,墨韵饱满,有着浓郁的晋唐气息。隶书则取法汉碑,线条圆润,超逸多姿。此联中规中矩,气质内敛而不露锋芒,冲和醇雅又颇多古意。

章士钊先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少年在长沙东乡读书,因庭前有桐树数棵,故别号青桐子,后易为秋桐、孤桐。

章士钊虽是清代秀才,但他思想激进,文笔清新。早年在上海任《苏报》主笔,写起政论文章来痛快淋漓,并因此结识了蔡元培、章太炎、黄兴、张继、邹容等名流,因和章太炎、张继、邹容四人意气相投,均极力鼓吹革命,故还结拜为异姓兄弟。后《苏报》遭清政府查封,章士钊又先后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创办或主持过《国民日报》、《民主报》、《甲寅》周刊等,均名噪一时。

尽管章士钊是个旧派人物,他反对新文学运动,但他的文章却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欣赏。胡适称赞他是1905年至1915年政论文章发达时期的代表作家,评价极高;新派诗人徐志摩则写道:“我对于孤桐一向就存十二分的敬意的,虽则明知在思想上他与我完全不是同道的,我敬仰他是因为他是一个合格的敌人。”

五四运动后,新旧文化两大阵营依然是针锋相对,辩论不休。章士钊利用自己创办的《甲寅》周刊强调反对新文学运动,反对白话文,尽管引得骂声一片,但章依然我行我素。章士钊当时在《甲寅》周刊的“征文广告”就有“文字须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而钱玄同等人在他们创办的《国语周刊》上则写“欢迎投稿,不取文言”,双方互不买账。

然而,多年之后,新旧两大阵营里的领军人物胡适和章士钊相遇一起,则相逢一笑,并合影一帧留念。颇有意味的是,“守旧派”的章士钊在照片上却题了一首白话诗:“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我写白话诗送把你,总算老章投了降。”

而“改革派”的胡适则于一旁反而题了一首旧体诗:“但开风气不为先,定庵此语是吾师;同是曾开风气人,愿相敬爱毋相鄙。”

章士钊先生为人正直、豪爽而有侠义之风,当年李大钊被捕,他四处奔走营救;后陈独秀在上海遭国民党政府逮捕,他又主动为陈辩护。还有一事更不应忽视:1920年,毛泽东、蔡和森发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持杨怀中先生介绍信往见章士钊筹措经费。章虽政治主张不同,但义之所趋,他立即发动名流募捐二万余银元相赠。此人情毛泽东一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也没忘记。因此,即使在一片“无限忠于”的狂热时期,而章士钊则是少数几位能在毛泽东面前说点“不同意见”的民主人士之一。

责编:朱晓华

来源:北京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