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对话丨“大眼睛”摄影师解海龙:好照片会与亿万人心灵对话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1-08 13:08:10

(2018年12月29日,解海龙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接受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专访。记者 郭立亮/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婷婷

行程两万多公里,走遍中国128个县,用相机记录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状况。他用照片替农村孩子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改变无数贫困孩子的命运。

你或许不熟悉摄影师解海龙的名字,却一定对这张“大眼睛”的照片记忆深刻。曾有人这样评价:如果把希望工程比喻成一本书,那它一定是封面;如果比喻成一个人,那它就是脸。

1989年,共青团中央、青基会发起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的“希望工程”,这项被媒体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启动最早、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社会公益事业”,如今走进第30年。

拥有这双大眼睛的女孩苏明娟,正是在这条公益道路上长大的;而拍下照片的解海龙,被创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大型影像专题的谢子龙,称为40年里中国影像“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元旦前夕,“庆祝改革开放40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系列影像作品展,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启幕。三个展览中,有两个出现了解海龙。从“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里的“大眼睛”,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里的自己,他缓缓讲述影像背后的故事,以及一张照片与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命运,是如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全中国人记住了这双大眼睛,女孩苏明娟也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摄影丨解海龙)

<<<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事件,也把背后的人给推出来了

新湖南: 还记得谢子龙给你拍下这张照片时的场景吗?照片里,你在和旁边的人聊天,你们聊了些什么呢?

解海龙: 我记得那天,谢子龙先生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国际摄影文化苑,那里正好展着我的60幅作品。我和他是老朋友了,到了地儿,他也不跟我客套,寒暄几句就开拍了。

他说,我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给你拍张照片,我们要选取40个人,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办一个展览。我说,那摄影界这么多人,你选了多少个搞摄影的啊?他说,我们就选了你。

我说,“哎呀,我能胜任吗?为什么是我?”他说,“你啊,绕不开,绕不开。”就这么一句话,就把我带回这40年的时光里了。

我和广大的摄影师一样,从喜欢摄影的那天起,就觉得人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外,还要有一个爱好。我觉得影像,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它能讲故事,能开口说话,一说就能说上几十年、上百年。

摄影的这门技术诞生近180年了,我们也从照片中,了解了这百余年、整个国际上的各种重大事件、变化和进展,摄影记录今天,通向未来。

新湖南: 你觉得,你为何是这40位中的其中一个?谢子龙为何说你“绕不开”?一张照片如何代表一个时代?

解海龙: 说到改革开放40年,我也想为自己的摄影之路做一个小小的梳理。一开始,我也是冲着想出名、想得奖、想让人夸我,而去做这件事的。但是后来,慢慢得了很多奖项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摄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

有人说摄影简单,会按快门就行了,没有一个艺术门类像摄影这样,十亿人有八亿人会按快门,对吧?但你怎么让自己的照片,从这么多照片当中留住,明天留住,后天留住,甚至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都能留住,这个是很难的。

所以我想,我一定得记录生活,记录社会的节点,一张好片子,可以代表一个时代。

就像这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摄影展,从40年中挑选出40个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某种精神。所以大家认为,“大眼睛”苏明娟、希望工程、以及中国教育,可以作为一个方向的代表。

我想,正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事件往前走,而恰好,也就把后面在做这件事的人给推出来了。通过影像,通过展览,进一步梳理和讲故事,向观众呈现,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198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戴红英老师把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背着上课。摄影丨解海龙)

<<< 帮助一个孩子上学,就是得了一个大奖

新湖南: 你的照片,让很多人改变了命运。能讲讲当时拍摄“大眼睛”和希望工程的初衷吗?

解海龙: 那时我看到农村的孩子学习条件简陋,农村的墙上却写着大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一步一步去问,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为什么失学?问了好多的为什么。

社会要进步,首先离不开教育。但城里的人不见得了解农村,那就要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孩子为什么渴望读书。我就是这样,慢慢走到了这条道上,拍了无数个老师,无数个孩子,拍了好多双清澈的大眼睛。我用影像讲了这么多故事之后,大家看多了,心就通了。

苏明娟的那双大眼睛,打动了那么多人,所以国家政策开始倾斜:一定要抓教育,一定要让老师得到社会的尊重。希望工程的“希望”,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老师。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开始专心致志干这一件事,聚焦农村基础教育,以及它的变化过程。很快,全社会都意识到这一点了,大家都来做这件事,一下子集了140个亿、两万所希望小学的时候,600万孩子回到学校,不就成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吗?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白岩松问我和苏明娟:“你们俩是谁改变了谁?”苏明娟说:我和叔叔都改变了。我说:她把我改变了。以前我就是想出名,后来我才知道手中相机的分量。不是这些孩子,我不可能会在41岁进入《中国青年报》,成为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只要能帮一个孩子上学,不就相当于得了一个大奖吗?

新湖南: 退休后,你依然在做这件事。

解海龙: 是的,拍了这么多年,我也退休了。退休后我还可以干啥?我想和年轻人讲讲,我这些年的经历,告诉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需要持之以恒。或许一开始可能不被认可,但时代和历史,会记住你的所作所为。

我成为一个志愿者,带领好多个年轻人一起接着做这件事,让他们去拍。我自己岁数大了,拍不了多少东西了,但我可以影响很多志愿者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我的群叫“大眼睛圆梦群”,很多人看到照片,分享、扩散,捐款、捐物,天一凉,一个号召,几百几千件棉衣、棉鞋,就给农村的孩子寄去了。这个持续发酵的事件,反映了整个时代,而这个时代,也造就了我们这个社会。

我拍贫困县的专题,一拍就拍了一整年。一年里,我已经跑了12个省28个县,我拿出这些照片,在各地办展览,甚至办到美国的高校里去,比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波利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那儿有好多中国留学生,他们看了之后,将来可能会回国,觉得自己得建设这个国家。再后来,我拿着片子到处讲演,讲中国的教育和变化,讲老百姓和孩子们自己的故事。虽然退休,但我的工作没有结束,我要为希望工程拍一辈子。

(1991年4月,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孩子们生活艰苦,读书却很认真。摄影丨解海龙)

<<< 与亿万人心灵对话, 这是一 永恒的 大眼睛

新湖南: 现在再看这些照片,看这双“大眼睛”,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解海龙: 我拍苏明娟时,她一天要走24里山路去上学。这张照片,让大家一下就记住了这双大眼睛。你细看这大眼睛,会感觉到,好像它在跟你说话,它已经与亿万人心灵对话。

我现在看,都觉得它仍然在跟我对话,好像在说:你退休的这些年,还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教育么?它好像在敦促我,不让我偏离自己的轨道。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双永恒的大眼睛,任何时候,它都会在新的历史阶段,反映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追问。

苏明娟现在是安徽省团省委副书记,她已经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做公益,帮助农村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有书读。她是希望工程几千万孩子的一个,她的故事,映照的正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进程。

如果一个年轻人,觉得他的命运和国家紧紧地系在一起,他就会真正走到生活当中,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会。你不要老说你帮助了多少人,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是完善自己。我们在新时期说学雷锋,实际上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雷锋,这是一种精神。

新湖南: 此次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三个展览里,其中两个有你。“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中,是苏明娟的“大眼睛”;由南方周末和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共同主办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是你自己。来到长沙,看到展览,你有怎样的感受?

解海龙: 40年里有太多的影像,有些照片,你可能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它不是特别完美,但它与时代、与社会有所碰撞。改革开放40年,都在这些镜头之中。

这个展览引我们回忆,也让我们看向未来,从而树立我们的人生观。它让我们思考,你在这个时代中充当的角色是什么,你能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什么,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的下一步该如何脚踏实地。当有一天,我们能时时处处想着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快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层。

责编:李婷婷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