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南日报·征文丨无法割舍的精神食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8-04 10:05:02

文丨聂东黎

有人喜欢收集邮票,有人喜欢收集烟盒,有人喜欢收集钥匙链……没有什么爱好的我竟然迷上了收藏报纸——收藏《湖南日报》。日久天长,那些微微泛黄的报纸,已成为我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精神食粮。

我与《湖南日报》的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我还是名初中生。那时《湖南日报》“湘江”文艺副刊是我的心灵栖息地。上世纪90年代我调至邻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工作,《湖南日报》是单位订阅报刊的首选。当时《湖南日报》的湘江副刊、三湘拾零、理论评论、新湘论语、周末走笔等版块深深吸引着我。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在《湖南日报》上发表文章呢?这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湖南日报》的办报风格和版面要求,先后投了10多篇稿件,都没被采用。我不气馁,仍然注意搜集新闻线索,坚持向《湖南日报》投稿。

我的一个亲戚在一采石场打工遭遇工伤,右大腿被截肢。在没有找当地劳动部门和法院寻求处理的情况下私下与采石场老板私了,仅得到3000多元的伤残补助费,家里没有钱再让他继续治疗,生活陷入窘境。一个雨天,他一身泥泞地来法院找到我,向我咨询,他要运用法律手段寻求解决,最终法律维护了他的合法权益。我把这件事写成一篇小稿投到了《湖南日报》。 一天我惊喜地发现投去的稿件以《工伤赔偿不要私了》为题见报了,编辑是肖双喜老师,这篇文章还被《文萃报》选用。后来,我投出去的稿件相继在各个版面被发表,孙振华、周卫国、刘文韬、姚学文、迟美桦、欧金玉、田燕,这些编辑老师对我的扶植让我满怀感激之情。 《湖南日报》的责任编辑在堆积如山的来稿中编发我的稿件,这对我是极大的鞭策!我常常醉心于阅读《湖南日报》,不为别的,只为寻求知识、陶冶情操、充实生活,只因那份难以割舍的《湖南日报》情结在我心头挥之不去。多年来,《湖南日报》始终与我相伴,成为同事们“有福共享”的精神食粮。

在《湖南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她在新的起点上不断续写更加美好的篇章。我愿与《湖南日报》这个良师益友继续相伴而行。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