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与旗:秋收起义时,毛泽东的队伍为什么“独树两帜”?

  封面新闻   2020-08-01 18:23:40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也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由此诞生。

总结失败经验时,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各地没有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责备湖南省委只与“土匪和杂色军队接头”。这里说的“杂色军队”,就是毛泽东为师长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特别的是,这支部队在各地秋收起义中“独树两帜”,不仅打出了镰刀斧头大红旗,还使用了另一面军旗。

毛泽东的队伍为什么“独树两帜”?一起回到那个风云变化的年代去寻找答案。

从“无血革命”转变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1923年初,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联合声明,为建立统一的中国,进行国共合作。1924年初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宣布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同时扶助农工。

这次大会后,大量共产党人进入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包括以善于领导工农运动,后来被称作“农运王”的毛泽东。他的家乡湖南也是当时全国农运的热点地区之一。

1926年,随着北伐取得重大进展,中共也开始深化农民运动,发展土地革命。1926年夏,北伐军首先占领湖南、湖北。北伐军所到之处,中共便立刻组织农会,开展农运。湖南的农村也掀起更猛烈的革命风暴。当年底,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被任命为书记。

1927年初,毛泽东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3月他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重申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发表著名的论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 油画《八七会议》,沈尧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不过,毛泽东曾经并非是暴力革命的拥趸。中共建立早期,一直以进行组织宣传、引导工运农运为主,而把十月革命式的暴力夺权,当做一种不得已的手段。毛泽东一度也高呼“无血革命”,“……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1920年,毛泽东致蔡和森的信)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时并没有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只在湖南反响比较大。但共产国际其实注意到了这份报告,并转载在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上,这是该杂志第一篇中国人反映自己对中国革命观点的论文。

此时,共产国际的部分领导人也意识到,中国革命现实与俄国十月革命的不同,即便是暴力革命,暴力的主体也不一样:十月革命主要依靠城市工人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而在中国“农民问题或许是整个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革命将是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突然叛变,令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提前到来。

“枪”的论断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大革命的失败让“中国的1917”提前到来。7月15日,汪精卫也叛变分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员被大量杀害,各地工会遭到破坏,农会被直接取缔。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立刻实行武装暴动以反抗蒋、汪的暴行。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批,抓了一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1964年6月23日,毛泽东在接见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的讲话)


▲ 南昌起义时官兵佩戴的徽章,上面用的是镰刀和斧头标志。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由于起义以国民党左派名义发起,因此打的依然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南昌起义是中共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暴动,开启了后边一系列武装暴动的先河。但中共在组织上不适应军事斗争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不少人在会上发言指出,中共需要一个根本的转型,“不能再作一个绅士、书生的党”,用毛泽东的话说,“农民要革命,接近农民的党也要革命”,要立刻开始武装斗争。

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不仅要武装工农,也需要职业军队,“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用的毛瑟手枪。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但这时候,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思路还停留在俄国十月革命模式上,即强调动员武装工农,军事(即职业军队)只是一种辅助力量,反对过度依赖军事。”八七”会议后的《告全党党员书》中,共产国际还批评了部分中共领导只“和(国民党军事)将领办外交,只注重种种方式的军事结合”,“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

该会议最终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立刻筹划湘赣鄂粤四省秋收起义,以响应南昌起义。8月底,由中共组织的武装暴动陆续爆发,暴动遍及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河南、河北等地。

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像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预想的一样乐观。在白色恐怖威胁下,农民革命热情已经没有北伐时期那么高涨。在湖南参加暴动的同志回忆,“我军所到之地农民并未起来,远不及北伐军到时农民的踊跃”。

这支杂牌军在起义中“独树两帜”

毛泽东参加完”八七”会议,作为中央特派员返回长沙准备湘南路秋收暴动时,发现“旗帜”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国民党残酷打压工农和共产党时,所擎的青天白日旗给人们留下残酷的印象,另一方面中共中央不放弃国民革命军的旗帜,试图改造国民党的政治意图,又很难让下层的农民和工人明白。

8月20日,毛泽东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去信中央,表达应该立刻易帜的想法。他说,“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这一点我在鄂时还不大觉得,到湖南来这几天,看见唐生智的省党部是那样,而人民对之则是这样,便可以判定国民党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

▲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并与当地农民军首领袁文才会面。为感谢袁文才的帮助,毛泽东将这副骑马时使用的皮裹腿赠给袁文才。图/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尽管以毛泽东为中心的湖南省委反复去信中央,强调易帜的问题,但中共中央没有采纳湖南省委的意见,称毛所说的“中国客观上早已到1917年”是不对的,并“训令湖南省委绝对执行中央的决议,丝毫不许犹豫”。

最终,秋收起义结果不幸被毛泽东言中。缺乏军事斗争经验,加上对实际形势的错估,各地暴动屡次遭遇挫折。但中共中央在总结失败经验时,还是认为是各地没有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并责备湖南省委只与“土匪和杂色军队接头”。

这里说的“杂色军队”就是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以参加起义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作为主力,吸纳浏阳、平阳的农军以及安源工人武装,形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支部队在各地秋收起义尤为特别,其他都是一帜,唯独它是“独树两帜”,打出了一面象征着苏维埃的镰刀斧头大红旗。时任师部参谋处长的陈树华回忆,部队打出红军旗是“内部的决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而且对外依旧用江西防军的军旗,以迷惑当地部队。

共产国际方面也终于认识到将国民党改造为“革命的党”是不可能的。9月19日,中共中央根据斯大林“左派国民党的思想确实遭到失败”的指示,宣布“以后关于组织群众的革命斗争 ”不再在国民党的旗帜下进行。此时,各地起义组织都还未来得及领会中央精神,更换旗帜。

3个月后,广州起义爆发。起义前,中共中央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书,首次公开向民众宣布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12月11日广州起义当天,“红旗几乎插遍全市”。

▲ 1928年3月底至4月上旬, 毛泽东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驻湖南桂东沙田村期间,在当地留下的宣传画。画上绘有第一师的军旗图案

井冈山会师,为了中华民族易帜

然而,中共中央在秋收起义后在11月14日发布政治纪律决议案中,对过于依靠“外部军事力量”的湖南省委,给予了严厉的处分。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要负严重责任,并被开除出中央临时政治局。而此时毛泽东正艰难地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前往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遭遇重挫。9月29日,毛泽东部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缩编。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人数从5000多人下降到不足700多人。10月3日,毛泽东提出前往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休养生息,“为了革命力量的恢复发展,就是当当红色的‘山大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麓有两只“落草”武装,在毛泽东的周旋下,1928年2月被收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同年4月,井冈山迎来了另一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即由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朱德在当年2月发动的湘南起义中,将部队更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毛部队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并在井冈山建立武装割据。

▲ 1937年,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分人员合影。

1929年初,朱毛部队离开井冈山,战略转移至赣南闵西,在这里吸收大量地方武装。仅一年的时间,红四军就从6000多人,发展成为16000多人的红一军团。到1930年底,由朱毛部和彭德怀部合编成的红一方面军已接近4万人。随着武装力量的增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迫在眉睫,统一军旗逐渐提上日程。

1931年3月,中央军委发布了新的红军军旗式样。军旗以红色为底色,上绘国际布尔什维克标志性的镰刀和锤子,左上角配以金黄色五角星。同时军委还公布了军种旗以及地方武装的旗帜。这面军旗成为解放前人民军队使用最多的样式,一直用到1937年抗战爆发。

▲ 1931年式中国工农红军军旗样式。

▲ 1935年,红军写在木板上的标语。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部分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3册 1927年》,中央档案馆编,1983.06《湖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7年)》,中央档案馆湖南档案馆 , 1984.04《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927.8.7《政治纪律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1927.11.14《关于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放弃国民党旗帜问题》韩泰华, 齐鲁学刊, 1981《一九二七年中共在武装暴动中的组织转型》,张永,《党史研究与教学》《人民军队军旗史话》,刘中刚,《党史纵览》《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鲁迅,1936《<尘影>题辞》,鲁迅,1927.12.7《革‘首领’》,鲁迅,1927.9.9


责编:廖慧文

来源:封面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