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话隔物灸

  大众卫生报   2021-07-14 11:22:19

在弥漫着艾香的中医治疗室内,几位病友一边享受盘龙灸(隔物灸的一种)治疗,一边交谈:“我的过敏性鼻炎经过去年的三伏灸后,减轻很多了,说是需要连续三年灸疗,今年伏天就又来了。”“我是怕冷,腰痛,今年是第三年做三伏灸了,感觉好很多了。”“我是吃不得冷东西,一吃就拉肚子,去年做三伏灸后好了不少。”……正值三伏天,“三伏灸”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受益的民众川流不息辗转在各个医院、诊所、医馆的灸疗室。中医的灸法有那么神奇吗?三伏天做灸疗有哪些好处?哪些情况不能做三伏灸呢?这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

中医灸法源远流长,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代灸法始于直接灸,后发展到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产生虽晚于直接灸,但其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隔物灸,详细描述了隔蒜灸、隔盐灸、隔椒灸、隔雄黄灸、隔瓦甑灸等多种灸法的治疗和对应疾病。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对灸的提倡,隔物灸开始迅速发展,无论是隔物种类还是疗法的用途均得到扩充推广,大量书籍均有对隔物灸的记载,《骨蒸病灸方》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灸法专著。孙思邈对于隔物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首次提出隔物灸治疗“瘴疡瘟疟毒气”传染病的观点,唐代王焘认为灸法安全、效验、易于掌握而极力推崇。

当今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隔物灸作为操作相对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绿色疗法,已经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隔药灸的形式和种类日益丰富,如发展出许多简便的隔物灸贴,在处方组成上有单味中药,也有复合处方。近年临床开展的隔物灸尤其是盘龙灸(又称“火龙灸”、“长蛇灸”、“铺灸”、“督灸”,是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进行的一种大面积隔物灸,即在两经的皮肤跟艾绒之间加入药物以增强灸治的温阳强壮作用,常用药物有大蒜、生姜、中药粉末),深受民众喜爱,临床需求急剧增加, 隔物灸的治疗病种也迅速增加,许多隔物灸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科研项目,对于隔物灸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为隔物灸的推广运用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证据,促使隔物灸发展越来越红火。

盛夏三伏之时天气炎热,阳气生发,对一些慢性疾病及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咳嗽、鼻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容易感冒、慢性腹泻等症,属于虚寒证者,在此时灸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诚如《黄帝内经》所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腠理疏松,气血畅通,此时给予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药性更易深达脏腑,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温阳利气、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功效,而且三伏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力、毒性小,药物副反应低,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简捷等优点,老百姓易于接受。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有它的适应症,也有其禁忌症。凡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病情未控制稳定者以及高热、吐血、中风急性期、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极度衰弱、大病初愈者;极度疲劳、温度感觉障碍者,一般不适宜用灸法。在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等情绪不稳定之时,也不能接受灸疗。

隔物灸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不断丰富、扩展,并得到推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果能够对隔物灸疗法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做到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进一步推广并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文/湖南省名中医、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 刘百祥

责编:吴婕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