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两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妇联系统现场会中作重点推荐

  郴州女声   2021-12-18 20:32: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青

近日,在湖南省妇联组织召开全省深化妇联系统改革现场推进会和全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中,郴州妇联系统的组织改革和乡村振兴两项工作经验在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获得全省妇联系统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在湖南省深化妇联系统改革现场推进会中,宜章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邓新秀,代表郴州作了《搭建“三个平台” 写好“三篇文章”》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宜章县妇联搭建“网格化+户积分”管理平台。妇联执委变网格员,将广大妇女参与议事、公益事业、最美庭院创建等纳入“网格化+户积分”管理平台的户积分加分项目,引领广大妇女联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妇联执委变宣传员,妇联执委们利用村小组会、纳凉聊天、拉家常等方式,分类开展政策思想、法律知识的宣传宣讲。妇联执委变服务员,采取“1+N”模式,发动全县村级妇联执委与留守儿童、困境家庭结对子,点对点收集群众的“微诉求”,及时协调解决群众的“小麻烦”,不断放大“N”的乘法效应,提高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同时,搭建“家庭教育讲堂”宣讲平台。培育团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目前,该县妇联执委中有专业家庭教育讲师9名、兼职讲师14名、心理咨询师8名、家庭教育学会会员682名、家庭教育志愿者4025名。建立机制,由“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与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县文旅广体局联合下文,组织全县各学校的学生家长,分批次走进公益讲堂听课成长;联合开展山区人才培训、书香飘万家等活动等。逐步形成“党建带动、妇联主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家庭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有力推进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覆盖到每个家庭。创新模式,从“固定讲堂”到“移动课堂”。从“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固定讲堂,发展到妇女之家、家长学校、村庄广场、古祠堂、网络直播等阵地遍地开花。家庭教育公益讲堂现已累计开讲182期,覆盖全县19个乡镇、82个村(居)、37所学校、11个企业;线上微课堂887期,自主走进课堂的家长、儿童已达18万余人次。

宜章县还搭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平台。由1名妇联兼职副主席牵头成立县女企业家协会,发动63名优秀女企业家加入协会,常态化开展情暖留守儿童结对认亲、慰问孤寡老人、困境妇女、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等活动,累计捐赠物资100余万元,受到广大群众点赞。妇联积极引导将婚姻调处、扶贫救困、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纳入“好人工作站”服务范围,动员三级妇联执委带头加入协会会员。目前,全县有352名妇联执委兼任好人工作站秘书长,女性会员达2.1万人。联动一群人。全县各级妇联执委共牵头成立“林邑巾帼爱心看护队”21支、义务调解队20支、家风宣讲队5支、妇女议事小组266个。“看护队”通过自愿领岗、履职上岗,在家风宣传、创业培训、矛盾化解、环境保洁、帮老扶幼等活动一线,处处可见那一抹靓丽的“巾帼红”。

在湖南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中,汝城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肖意萍,代表郴州作了《弘扬“半条被子”精神 谱写产业振兴篇章》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突出典型引领,巾帼创业带火一条街。在沙洲村有一条巾帼创业一条街,二三十家店铺中女老板占了80%以上,主要以销售农副产品、土特产为主。沙洲村共有妇女200多人,妇联执委15名,在村妇联执委的引领带动下,现在几乎家家妇女都有了致富经,实现了“产业富家,妈妈回家”。

发挥基地作用,妇女成为农业产业弄潮儿。汝城县妇联最大限度发挥女性在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擂响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奋进鼓”。精心培育了一批巾帼创业就业基地,“执委+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农民增收路,目前该县有女性注册的企业、家庭农场、农家乐和农业合作社53家,其中妇联执委任法人代表的有12家,这些企业和合作社留住了大量女性务工人员,许多妇女在照管孩子老人的同时在合作社务工,有力助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半条被子”精神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汝城县妇联立足本地红色文化、传统祠堂文化资源优势,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凝心聚力。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团队利用红色资源,累计讲解6000余场,带领游客参观红色线路超过250多万人次,宣讲团队也荣获了“全国妇联巾帼志愿示范宣讲队”称号。同时,该县妇联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家风示范馆”,把优秀传统美德和新时代家庭观融入村规民约,让优良家风化为日常规范。

责编:何庆辉

来源:郴州女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