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永州生态文明建设交出“硬核答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24 13:13:2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陈程

923 日下午,永州市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生态文明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做法。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陈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晓波,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安术,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顺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新峰,市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科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唐俊主持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保护湘江源头的政治责任,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一份“硬核答卷”,永州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涔天河风光壮丽 (李忠林 摄)
涔天河壮丽 风光 (李忠林 摄)

逐绿而行 美城兴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湘江源头的永州市以钉钉子精神“守护好一江碧水”。

铁拳治污筑牢绿色屏障。全市整治冶炼企业117 家、建筑用砖厂335 家,淘汰高排放车365 辆、老旧机动车及柴油货车919 辆。在全省率先出台《永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定》,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投入2500 多万元开展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中排查出湘江、潇水排污口589 个,已完成整治404 个。

一边“堵”,一边“疏”,永州强力推动城市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全市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36.4 亿元,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10 座,污水处理能力从2012 年的34 万吨/ 日提升至2021 年的58 万吨/ 日,增加70.5% ;污水处理量从2012 年的11051.7 万吨提升至2021 年的22275.8 万吨,增加101% ;新建、改造排水排污管网约1452 公里,污水处理率从2012 年的67.12% 提升至2021 年的98.1% ,提高了30.98% 。投资20.5 亿元,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89 处、污水管网776.5 公里,日处理规模达8.3 万吨,荣获2021 年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今年计划投资11.7 亿元,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61 处,实现全市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提质改造填埋场2 座,新建生活焚烧发电设施3 座,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07 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比例达96.54% 。深入开展扬尘治理专项整治活动,接入“智慧工地”平台监管的124 个在建项目已有112 个实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覆盖率91% ;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项目数101 个,覆盖率81.4% 。全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100%30%

绿色金洞生机盎然 (金洞管理区宣传部供图)
绿色金洞生机盎然 (金洞管理区宣传部供图)

增绿、护绿齐头并进。积极推进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建成小微湿地14 个,创建8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6 个湿地公园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全市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2.36 万公顷。退耕还林还湿“永州样板”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并以现场会形式在全省推介。年均完成人工造林20 万亩以上,新建各类纪念林、义务植树基地近15 万亩,获评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建成阳明山、九嶷山、舜皇山等6 个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都庞岭生态科普教育馆,打造省级秀美林场6 个、绿色村庄2564 个。在市林科所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全国最大的市级植物园,先后被授牌为“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和“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永州全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淘汰了一大批“散、小、乱、差、污”矿山,采矿权总数从2015 年的635 宗减少到目前的190 宗。建成绿色矿山14 家,其中国家级5 家、省级9 家。计划到2025 年,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100% 。投入20 多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突出修复零陵珠山锰矿区、东安紫水河、金江河锑矿区生态环境。

国家4A级景区——勾蓝瑶寨(胡秀珍 摄)
国家4A级景区——勾蓝瑶寨(胡秀珍 摄)

永州以“林长制”推进“林长治”。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设立各级林长9518 名。划定管护网格5542 个,配置护林员6081 名,监管员1818 名,执法人员600 名。有序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巡林工作,创新“林长+ 检察长”“民间林长”等工作机制,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经验做法被国家林长办推介。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纳入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新增各类自然保护地、保护小区和水源保护区254 个,保护面积增加35359 公顷,全市保护地数量达到75 处,居全省第一。常态化开展野生动植物专题宣传,突出抓好蓝山、道县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保护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古树名木立法保护工作,全面实行挂牌保护,建成金洞楠木王公园、东安银杏王公园等古树公园,一大批濒危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全省第一家市级航空护林站。

2019 年以来,永州连续3 年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 位,今年1-6 月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排全国第17 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城市标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复核。

天河瑶池(李忠林 摄)
天河瑶池(李忠林 摄)

生态福祉 惠民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来年,永州市不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先后投资近5 亿元,建设东山、白石山、张飞、将军岭、宋家洲等10 个大中型公园。建成小游园(口袋公园)78 个,完成35 条道路绿化提质改造和8 条道路附属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9/ 人。投资近5000 万元,建成了54 个社区小游园和口袋公园,新增小微绿地面积近40 公顷。完成了活龙井、老渡口、长丰、下河线、福寿亭等一大批老社区改造。突出滨江新城建设,打造“一江两岸”绿色发展新高地。

江永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村上甘棠(刘志强 摄)
江永历史文化名村——千年古村上甘棠(刘志强 摄)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油茶、毛竹、家具三大支柱产业,林油、林化、林药、林板四大优势产业,山苍籽油、厚朴、银杏三大特色产品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2 个国家级、19 个省级现代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园,3 家国家级、61 家省级林产龙头企业,4 个中国驰名商标、7 个湖南名牌产品、8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 个地理标志品牌。2021 年,全市实现林草产业总产值466.68 亿元。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全市181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建成合格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20 个,建成率达92% 。所有乡镇(街道)全部配套安装全民健身器材,覆盖率达100%2608 个行政村配套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覆盖率达88.4% 。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科技馆、民俗馆24 个,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40 个。农村广播“村村响”实现全市县乡(镇)村全覆盖。市文化艺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指标完成率,均排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艺创作荣获各类专业创作奖项274 个,其中影视作品《周恩来回延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达627 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8 处增加到34 处,省级由56 处增加到86 处,名列全省前列。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专项补助资金5.22 亿元,地方投入28 亿元,实施了文物保护工程209 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 处,省级非遗项目22 处。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道县玉蟾岩遗址入选百年中国考古100 项重大考古发现。年均开展“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和“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文艺活动2000 场,年均服务群众500 余万人次。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幸福城市20 强荣誉,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江华村民在排练瑶族长鼓舞,给游客表演节目成为一种新的增收方式。(江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江华村民在排练瑶族长鼓舞,给游客表演节目成为一种新的增收方式。(江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生旅融合风生水起。以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为目标,突出打造千亿文旅产业。总投资650亿元,完成文旅产业项目352个,重点打造了零陵古城、九嶷山、云冰山、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等一批核心景区。全市4A级旅游景区由2家增加到14家,3A景区由4家增加到39家。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域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零陵古城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被评为湖南二十大文旅地标。九嶷山舜帝陵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完成景观质量评审准备工作。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由8家增加到150家,其中五星级34家。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江永勾蓝瑶寨、江华天河瑶寨、宁远下灌村、祁阳李家大院、双牌桐子坳、零陵周家大院、东安南溪花海等成为节假日旅游热门打卡地。建成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和永州党史军事陈列馆,道县被纳入“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示范县。推出“零陵夜宴”、勾蓝瑶寨“地球仓”等特色文旅项目。致力打响“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文旅新IP,共举办各类文旅推介活动50多场次。推出了“湖湘探源之旅”“瑶寨康养之旅”“石刻研学之旅”“古村探秘之旅”“红色解码之旅”等五条精品线路。近十年,全市旅游年接待人数从1440万人次增长到3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73亿元增长到389亿元。

一审:陈

二审:唐善理

三审:戴

责编:陈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