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天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03 17:59:38
■马天天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媒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破,边界也逐渐消融,新媒体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渗透到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困扰。“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泛滥的自媒体以及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成为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完善思想价值体系的有效手段。
从原则导向看,要守住主方向,牵好“牛鼻子”。一方面,高校应毫不动摇站稳政治立场、守好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党建引领,高扬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精神旗帜。如抓好课堂教学关和教师培育关,积极关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新动态,杜绝错误观点及不当言论随意传播,避免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应握牢新思政抓手,强化课程思政,从理论层面促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通过教材学习、课后阅读、课外实践等形式,使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基础、历史发展及具体实践,进一步了解新闻传播的最新规律与新兴媒体的最新传播方式,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和错误观念侵蚀,确保高校新闻教育导向正确,党性不灭且永不变质。
从发展角度看,要夯实主阵地,管好“总闸门”。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宣传就延伸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因此,全面把握新闻舆论与宣传的主导权与话语权,确保信息闸门平稳运行是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中之重。首先,高校需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全力建设校园媒体矩阵,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校园传播体系。既实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传播,又实现教学理念的多方面渗透,通过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校园媒体,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拓展高校新闻舆论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及温度;其次,高校应遵循权责统一原则,构建舆论、宣传工作阵地的同事,高校还应加大监管力度,细化监督、管理条例,对校园内各类学术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思想政治活动等意识形态相关领域进行无死角、无盲区式管理。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和全面服务学生、发展大局,筑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又反哺于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工作。
从培养策略看,要把握主动权,当好“排头兵”。除高校自身发展、建设外,传媒学子作为新时代的船头瞭望者,更应勤学多练、奋勇争先。在整合优质资源的同时,强化自身创新素养,积极开展专业实习、课外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个人作风建设。其一,深入基层。亲临现场、奔走在实践第一线,用脚步来丈量实践与真知;其二,练就慧眼。洞察民情、国情甚至是网络舆情,培养思辨能力与政治鉴别力;其三,用心挖掘。把握规律的同时,提高问题意识,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工作开展实践调查。唯有将其落至实处,方能成为大学生增强本领、提高媒介素养的强大推力,担当传媒学子的重要职责,助推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既包含了普遍规律,又必须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紧密相连。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在顺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高校应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秉持正气、增强底气、紧接地气、富有生气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课堂、进生活、进实践,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入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舆论场上的冷静观察者、积极传播者和有力引领者。
(本文系2024年度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马天天,系湖南科技学院宣传统战部干部)
责编:陈程
一审:陈程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