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19 10:07:1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9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 记者 廖义刚)9月18日,醴陵市茶山镇冷水村,该市林林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中稻生产基地迎来丰收季。
半喂入式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机器轰鸣中,饱满的谷籽粒钻入机仓,稻秆则整齐有序地铺在田间。
“科学种田,才能越种越甜。”合作社负责人廖喜林正在田边指挥收割、装车,丰收的喜悦跃上眉梢,合作社今年种植水稻70多公顷。
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合作社水稻生产“上新”两项技术都获得成功。品种选用上新,种植新品种臻两优8612,普遍获得高产,与往年比较,每公顷产量要高750多公斤,所产稻谷镉含量极低,符合国家标准,每千克稻谷售价2.7元。收获方式上新,与之前的全喂入式收割比较,半喂入式收割虽然收割速度略慢,但综合效益更高。
“采用新收获方式,带来了三重效益。“廖喜林扳着指头介绍道, “双减”生态环保,有利于下季高产高质。低可桩收割,加上稻草从稻田移除,能显著田间减少病虫残留。新增就业机会,每公顷人工“扎秆”(将散稻草捆扎成束)约需花7.5个工日,“扎秆”的日工值150元,仅此一项,农户就可从合作社挣得工资8万余元。稻秆能基本上保持完整,每公顷能产干稻草3-4吨。合作社将稻草整理好后,完整的稻秆作为商品出售给工业企业作生产辅助用料,细碎的稻秆和“稻衣”则卖给养牛大户作饲料。每公顷能增收5000多元。
责编:张咪
一审:张咪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