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南新闻奖|沾泥土 带露珠 冒热气

王晗     2024-10-16 11:00:49

文/王晗

2023年度湖南新闻奖县融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故事、贴近民生的视角、创新的报道手法,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不仅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更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县级融媒体在新时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反映时代精神,传递向上能量

一些获奖作品通过鲜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力和浓厚的人文关怀,描绘了社会百态与时代风貌。它们如同时代的镜子,映射出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奋斗,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孩童身处洪流 宁远两名镇干部冒险救出》中,两名乡镇干部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河中救人,展现了基层干部在危机时刻的担当与勇敢,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一家人五张卡,他们用爱心延续生命》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五口人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五张捐献卡传递了延续生命的无私大爱,让爱永存人间,彰显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熊莎莎:初中三年背着同学去上课 我就是她的“拐杖”》报道了一个初中生背着残疾同学上学的温暖故事,展现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与互助精神,树立了青少年道德典范。《正在田里帮妈妈干农活的黄淳接到清华大学的通知书,他说:要会读书也要会种田养猪》描绘了正在农田劳作的黄淳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瞬间,他朴实地表示“要会读书也要会种田养猪”,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全面发展和责任担当,传承了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00后”席韬淇的选择》讲述了一位从雷锋家乡走出的武警警官学员,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奔赴边关,不幸因公牺牲,为国捐躯。他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彰显了“00后”青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同样,《“00后”李响的“理想”》中,“00后”青年李响放弃大城市的高薪生活,回到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篇报道不仅标题巧妙生动,而且李响的故事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追求与奋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获奖作品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从社会民生到文化传承,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创新,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奋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一封太空回信  写给“沅水童声”》以航天科技人与青少年学生的互动为纽带,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小萝卜撬动大产业》通过地方特色产业的崛起之路,生动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成果,传递了乡村发展的新动力。《诚信是金!菜摊无人收银,菜款分文不少》展现了市民的诚信素养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成果,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新高度。《英雄魂归故里!邵东市万人空巷迎接胡旭东回家》,报道了英雄魂归故里的盛况,彰显了社会对英雄的敬意和深切怀念。《怀化会同:盛世再相逢!两位抗美援朝老兵这场时隔72年跨越147公里的军礼》,讲述了抗美援朝老兵重逢的感人故事,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厂BA:向过去致敬,给未来期许》则通过一场特殊的篮球比赛,回顾了工业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茶润清风》以茶为喻体,着力提炼茶文化的廉洁特质,探寻茶廉文化契合点,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守艺人》通过非遗技艺的展示和手艺人的坚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意识。《丰收啦!这幅长卷带你饱览星沙如画“丰”景》以融媒体长卷的形式,多角度、多手法地呈现了丰收的盛景与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现手法:

特色鲜明,生动鲜活

本次获奖的县级融媒体作品在表现手法上展现了独到的匠心,它们不仅注重故事化叙述与情感化表达,还紧密结合了地方特色,并巧妙融入新媒体元素,使得报道内容更加生动、深入,传播效果更为广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生动鲜活,感染力较强。 获奖作品普遍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以具体人物和事件为线索,通过现场记录和描述,将新闻内容生动地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报道中对细节的精心捕捉和描绘,如具体的数据、场景、对话等元素,丰富了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作品中的情感渲染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地方特色鲜明,正能量充沛。 许多报道紧密结合地方特色,通过报道当地的人物、事件和文化,聚焦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故事,展现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使报道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这些报道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心基层群众的需求,深入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和社会的温暖面,使报道更具温度和情感,提升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3.新媒体元素融合,互动性突出。 部分报道巧妙地融合了新媒体元素,如短视频、H5等,这不仅使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满足了现代受众对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和视觉化需求。这种融合打破了县级媒体的时空限制,使新闻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增强了报道的互动性和传播力,提升了读者的参与感,使新闻传播更加生动、直观。

改进建议:

拓展深度广度,加大创新力度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在展现地方特色和迅速传递信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

1.拓宽报道视野与提升普遍价值。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地方新闻,虽然深入挖掘了地方特色,但在传递更广泛的普遍价值和深层意义上尚有提升空间。建议未来报道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拓宽视野,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新闻事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社会启示,以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加强深度报道与展现过程细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报道多以短消息形式呈现,迅速传递信息,但在深度上有所欠缺。在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未能深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缺乏对事件过程和细节的详尽展现。建议加强深度报道,通过精心策划和深入挖掘,选择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关注的选题,采用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全面深入地揭示新闻事件的全貌,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3.着力融合报道与加大创新力度。 虽然报道中已开始融入新媒体元素,但在互动性和创新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加大融合报道的创新力度,注重互动性的设计和执行,如通过话题讨论、投票调查等互动形式,吸引读者参与,提高报道的互动性和传播效果。同时,鼓励创新思维,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手法,如数据新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报道增添更多元、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

4.提升报道质量与提高专业水平。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传播的基层单位,与省级、市级媒体相比,在报道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在人才培养、题材把握、制作水平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提升。建议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提高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和报道能力,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追求报道速度和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报道的质量和专业水平。

(作者系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高级编辑)

摘自《华声· 传播观察》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