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南新闻奖|把评论作为一面旗帜高高举起 ——《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创作启示

吴金     2024-10-16 11:01:00

文/吴金

在2023年湖南新闻奖评选中,《新湘评论》《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一文,被评为评论类一等奖。

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就作品本身而言,关键就在于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清晰的论证逻辑和犀利的文风特色;就创作机制而言,得益于《新湘评论》自觉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坚持以“评论立刊”的办刊定位,以及科学健全的评论工作机制和保障手段。

一、采编背景及作品特色评析

“评论合为时而作”,《新湘评论》策划组织这篇评论与2023年初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受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以及疫情后经济“疤痕效应”的影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发展困难,加上一些地方营商环境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社会上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杂音、噪音不时出现,使民营经济发展一度面临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鲜明的态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如何扎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有力地提振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

2023年3月31日,履新湖南省委书记仅半个月的沈晓明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沈晓明用“三个坚定不移”向企业家亮态度、表决心,并热情希望全省民营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热情拥抱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鲜明的态度、有力的举措,在社会上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会议召开后,新湘评论杂志社根据会议精神及时策划组织了“春天里的民营经济专刊”,其中接连推出了“春天里的民营经济系列谈”5篇文章。《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即其中第4篇。笔者认为,这篇评论之所以获奖,一个重要原因是准确把握了中央和省委的重要精神,站在民营企业家的角度,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行鼓与呼。此外,从文本上看,在论点提炼、结构设计、论证手法、文风表达方面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论点鲜明——“无问题不评论”。 写好一篇评论作品,确立论点是关键, 抓住了鲜明准确的论点, 就牵住了“牛鼻子”。《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这篇评论,从标题到内容都传递出鲜明的问题意识。这篇作品的论点来自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的呼声,来自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亮出的鲜明态度:“坚决兑现向企业作出的承诺,把‘新官理旧账’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这些具有新闻性的事实既是评论由头,也成为论点的重要支撑。这篇评论在简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导出论点,甫一开篇即用直接引语抛出问题:“到一个地区投资兴业,企业家最怕的是什么?莫过于新官不理旧事!”同时亮出鲜明的态度立场,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论证严谨——“抽丝剥茧见真义”。 《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论证逻辑,分别从“不理‘旧账’,因为啥”“不理‘旧账’,害了谁”“不理‘旧账’,如何治”三个维度,条分缕析、深刻剖析。在第一个部分“不理‘旧账’,因为啥”中,采用归纳论证的方法,总结概括了新官不肯理旧账的四种心态:“好大喜功心态”“推诿心态”“畏难心态”“官僚心态”,同时进一步分析,“不管出于何种心态,不理旧账的‘新官’无非就两种,要么是思想认识有问题,要么就是能力水平有问题,这都是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在第二部分“不理‘旧账’,害了谁”中,采用因果论证的方法,分别从企业、政府、地方三个层面,分析了“新官不理旧账”带来的恶果。新闻评论论证的过程,事实上就是逻辑推理过程。逻辑上说得通,论点才能站得住,才能说服人。透过整篇作品可看到严谨的论证逻辑,既有归纳推理,又有演绎推理,既分析“怎么看”,又思考“怎么办”,上下文结构环环相扣,论点与论据有机结合,这种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论证手法, 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论述有力——“割肉就要用利刀”。 新闻评论要有力度,在语言上就要尖锐泼辣,敢于亮明态度,敢于一针见血,不能温温吞吞、弯弯绕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作为一篇针砭时弊,带有浓烈批判味道的评论,体现了鲜明有力的战斗文风。一是讲问题犀利尖锐、不遮遮掩掩。比如在分析“新官不理旧账”的官僚心态时,就作了十分直率的分析,“有的官员与企业关系‘亲清不分’,对服务对象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按亲疏远近划分为三六九等,当他认为企业家一开始拜的不是自己的‘码头’,认的不是自己的‘门子’时,便冷脸相对,高高挂起”,直指症结所在。二是发问大胆,批驳有力,如文章提到“之前招商的投资项目换了领导就不算数了,为什么以前对投资商说可以,现在又说不可以”,并进一步深刻指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灵魂之问’,根本就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任性,决策过于随意”。这样的语言虽然在修辞上没有刻意锤炼,但有锋芒、有力道,直击要害,较好地发挥了评论“匕首”和“投枪”的作用。

二、《新湘评论》的评论工作机制及业务环境

一篇作品获奖,看似个人之力,实则全社之功,从更深层面来说与一家媒体的内容生产机制、业务氛围、文化积淀密切相关。《新湘评论》作为一份以“评论”为刊名的党刊,作为一份精神源头可追溯到青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的百年大刊,一直高度重视评论工作,在评论方面探索建立了相对成熟的选题策划、组织撰写、多平台传播等机制,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绝不能让“新官不理旧账”寒了企业的心》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一是重视历史传承。 《湘江评论》是《新湘评论》的精神源头、基因根脉,《新湘评论》一直非常珍视这份荣光,始终将《湘江评论》视作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学习继承《湘江评论》注重言论评论的办刊特色,《新湘评论》始终把评论作为一面旗帜高高举起,坚持在“评”字上下功夫,在“论”字上求深度,不断凸显并放大“评论”特色。

二是强化领导力量。 《新湘评论》把评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社长、总编辑直接管评论、写评论、改评论的传统。特别是现任社长、总编辑贺弘联甫一到任就提出了“把‘新’的特质立起来,把‘湘’的名号响起来,把‘评’的本色强起来,把‘论’的锋芒亮起来”的办刊定位,统筹社内社外力量组建了一支骨干评论员团队。

三是注重品牌塑造。 近年来,《新湘评论》在评论选题策划上注重形成阵势,在评论栏目内容设置上注重组合效应,着力打造了“辛字牌”系列署名评论,构建了前有“辛湘平”、中有“辛湘言”“辛湘理”、后有“辛声”的评论品种结构,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立体评论矩阵。自2019年至今,已有7篇“辛字牌”评论被《求是》杂志转载,其中“辛湘平”被省委宣传部作为理论评论重点品牌多次予以表扬,“辛湘理”的系列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四是营造业务氛围。 《新湘评论》重视评论员队伍建设,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评论员有机会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能与“浙江宣传”等优秀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在内部营造活跃、轻松的业务氛围,不定期地召开选题策划会议,大家经常在工作群里就选题策划、标题修改进行热烈讨论,社领导作为专家型、业务型领导热情参与其中,积极予以引导,这样的氛围环境为评论员成长进步提供了重要条件。

(作者系新湘评论杂志社融合发展部主任、主任编辑)

摘自《华声· 传播观察》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