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09 16:50:4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牛涛 朱丽君
深秋的托克逊县克尔碱村,天空湛蓝、白云如练。
走进克尔碱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温馨别致的小院,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室、广场配套齐全,村民家水、电、暖、气、厕一应俱全,……。
“这些都是我们当地村民自己手工制作的,在我们当地销售得比较好。”11月5日,刚到托克逊县克尔碱村的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孙子,迫不及待向克尔碱村“亲人”展示着这次“走亲戚”所带的礼物。“瑶王锤、瑶扇、小黄姜、小梨干,都是沙洲村的特色产品,还有《沙洲日记》……我们通过种果子、开店子、搞旅游,走上了致富之路。”
“湘吐一家亲”,到托克逊“走亲戚”,看看“兄弟村”在做啥、需要啥,亲戚间能帮助做点啥,进一步务实推动沙洲村和克尔碱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有“山水画卷”之称的湖南省郴州市虽与天山脚下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相隔万里,却因为有湖南援疆,两地人民之间的情谊飞越天山。
托克逊县克尔碱村是湖南省援疆工作队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10月,作为吐鲁番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克尔碱村,在湖南省郴州市找到“湖南脱贫攻坚样本村”的沙洲瑶族村结为对子,共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援疆样本”。
结对以来,两地互相学习、互访交流,深入挖掘托克逊县“白杨河”精神、大力续写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积极携手共同探索分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经验,相互开展宣传推介,相互开设农产品专柜等,在文化润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
“我们这里地方很远,以前很落后的。感谢党,感谢湖南人,我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通过发展旅游和养殖牛羊等,年人均收入2.3万元,幸福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克尔碱村党支部书记艾尼瓦尔•阿不拉一直紧紧握着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的手,久久不放。
亲戚来了,大家格外开心。沙洲村和克尔碱村的干部群众自发跳起民族舞,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北京的金山上》等红色歌曲,歌曲伴奏用的是弹布尔、热瓦普、手鼓等新疆民族乐器,唱腔也换上了明亮的维吾尔族唱腔。在带有浓厚西域风情的熟悉旋律中,克尔碱村村民为沙洲村干部献上了亲手编织的维吾尔族花帽,表达对远道而来亲人的美好祝福。和谐幸福的画面里,大家分享各自家乡的发展变化,从沙洲村的红色文化到克尔碱村的民俗文化,让人沉浸其中。两地虽然相隔4000多公里,但两个村常来常往,互帮互助。心,越走越近;日子,越过越好。
郴州市委派驻沙洲瑶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谭诗华说:“这次探亲,我们把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幸福新村’、‘幸福食堂’、‘幸福民宿’、‘幸福产业’、‘幸福节会’等五大‘幸福经验’,全部传授给了新疆‘亲人’。同时,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特色民居,了解了特色产业。回去以后,我们要继续优化,做好我们的乡村振兴大文章。”
相聚总是太匆匆,大家约定好要定期交流互访。“诚挚邀请托克逊县的‘亲人们’去参加今年沙洲村的春晚,我们再一次唱歌跳舞,共话情缘。”沙洲瑶族村党支部书记朱向群真诚邀约。
责编:罗徽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