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域丨以数字媒体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14 10:11:58

唐楷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确保“根脉不断”“魂魄不散”,从容自信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融合实践中,需以创新引领为动力源泉、数字赋能为关键支撑、人才培育为坚实基础、深化改革为突破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强化“创新引领”这一核心动能,让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创新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将创新置于核心地位,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传统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掘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并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将其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受众。例如,知名文化传播者“意公子”运用数字化手段,将传统文化内容以短小精悍、易于消化的形式碎片化地传播给大众,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广泛覆盖、开发共享、多平台矩阵等特点,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她的短视频内容,人们不仅能够轻松易懂地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交互性、实时性、协同性、集成性优势,破解优秀传统文化存储方法不多、表现形式不活、发展路径不畅、传播效能不佳等问题,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载体不断创新、展现形式日益变革、产业链条有效延长、滋养作用直抵心灵,从而焕发新时代活力、彰显新时代价值。

紧握“数字赋能”这一关键变量,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广泛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以突破传统技术限制和空间隔阂,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形象化呈现,更便于受众感知和理解。要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营造沉浸式体验。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价值为核心,将其与数字化叙事融合,配以多种融媒体技术营造真实的全身心感知氛围,更好表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焕发新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数字形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时空、跨平台的无缝传播,让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多元的方式触达全球观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例如,数字化技术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创新成果“数字中轴·小宇宙”项目,借助高清照扫、游戏引擎、云游戏、PCG程序化内容生成、SmartGI等前沿数字技术,对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数字化复原与展示,精细再现了先农坛、钟鼓楼、万宁桥等遗产点,对物理的中轴线、历史的中轴线和思想的中轴线进行了生动的表达。 

以“人才培育”作为第一资源,适应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迫切需要一支既深谙传统文化精髓,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他们将是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桥梁,是推动文化创新传播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上精心谋划、全力以赴。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有志于投身文化事业的青年才俊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实践平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实践中来;通过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在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得以充分施展。

以“深化改革”激活资源存量,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融合进程中,必须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打破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不仅能够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提升文化传播效率。此外,应积极推进文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利用数字化平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通过深化改革与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为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