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2 19:53:36
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11月下旬,在衡阳举行的全省“数字湖南”建设培训班上,专家学者们又为我们解锁了新知识。
数据成为要素必须具备两大条件
前不久,我省举行了首届“数据要素×”大赛,其中有三个项目在“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数据成为要素,即是作用于生产的要素,能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我省的案例很多都已经商用,能实实在在产生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
其实,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
不知道男同志们去高速公路服务区洗手间时,使用过小便器检测尿常规没?记者曾体验过,扫二维码付9.9元,过半个小时,即收到包含尿酸等多个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和处理建议。
“这个场景中,以往是一次性卖出瓷制的小便器。现在通过扫二维码就能获得检测数据,数据变成了生产要素,而且还能显示实时使用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在授课时就提到这个场景,形象地说明数据成为要素和应用场景密切相关。
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湖南大学特聘研究员谭林认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必须具备机读和流通两个条件。机读即把原始数据加工成机器可读的,具备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条件。流通指数据要可以通过流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就像其他要素那样可以通过社会化进行配置和使用。
可信数据空间像高速公路运行体系
如何实现数据通过流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
单志广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只能有效地服务于私域应用,未来根据业务场景和需求的不同,所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和运行过程都会在互联网公私域同时存在。
何谓互联网“公域”,单志广进一步解释,即web3.0,也就是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技术,可以在公共环境中构建公共信息化系统,由权利对等的多方共有、共享、共治。公共信息化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运算都对所有方透明,并且可以让终端用户通过私钥管理自己的数据,真正掌握自身数据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单志广提出的“公域”概念,与谭林所讲的可信数据空间异曲同工。谭林认为,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可信数据空间是将分布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市场主体的数据,按照物理上分散、逻辑上联通的原则,基于特定交换协议和使用规则构建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为了把概念解释得更加形象可感,谭林还是拿高速公路作比喻。他说,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由路、收费卡、收费计价方式、行驶的车辆等等,一个大的体系组成,即类似于互联网的http协议体系。
解锁数据领域更多实践和理论前沿
数据已经成为像土地、人力资源、资本等一样的生产要素,并且具备创新引擎的功能。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力量,此次培训还邀请了省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述东,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专职研究员王理达,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海波,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刘前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等进行授课。
周述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持续用力共同谱写数字湖南建设新篇章”作首场专题辅导报告。谭海波从决策、管理、服务、创新四个维度,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管理创新。刘前伟、秦海林分别围绕“构筑数据安全屏障,护航数字湖南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进行专题授课。
王理达在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时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夯实“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进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政务高效协同,数字文化自信繁荣,数字社会普惠便捷,数字生态文明绿色智慧;强化“两大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优化“两个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责编:范博洋
一审:范博洋
二审:刘艺
三审:毛晓红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