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域头条丨传承中创新,续写长沙历史文化街区新篇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15 11:03:37

陆利军

核心提示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乡发展脉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乡文化的核心和记忆的宝贵载体。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对延续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其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乡发展脉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乡文化的核心和记忆的宝贵载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对延续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之痛: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难题

作为三千年来城址和城名不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拥有诸如太平街、铜官老街、潮宗街、西文庙坪、妙高峰等众多老旧街区。这些街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较为集中,记录着长沙的历史变迁,代表了长沙的风貌特色。

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如商业化过度、建筑老化和文化特色流失,长沙的历史文化街区亟须传承、保护与焕新,以维护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在这一过程中,长沙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痛点。首先,资金保障与管理力度不足成为活化利用的主要障碍,财政投入的有限性与保护需求的迫切性之间存在矛盾。其次,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得许多街区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更新改造的压力巨大。此外,文化传承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不足,缺乏创新的传承和活化方式。

传承之道:

长沙活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探索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长沙采取了修缮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格局、延续历史风貌等措施。这些举措保护了长沙的历史古迹,活化了历史文化街区,为城市未来发展夯实了文化根基。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关键点。长沙在历史建筑修缮方面采取多元化策略,取得显著成就。白沙液街区通过修复和维护,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梅澜坊街区通过精心规划,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活动相结合,活化了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铜官老街通过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成功地保留了其完整的空间格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嗣同路街区则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旧址,强化了街区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体验功能;香山巷(玉潭老街)通过修复和再利用,使得“老字号”店铺和文化遗迹得以传承……

传统格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心线。长沙在这方面所展开的探索可圈可点——开福寺街区通过修复和维护,保持了其宁静庄严的氛围;天心阁街区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保留了其古朴的历史风貌和空间结构;化龙池街区在保护工作中注重传统商业文化与现代的衔接,通过修缮和功能更新,使得古老的街巷焕发了新的活力;岳麓书院街区则依托专业团队细致修复了书院建筑,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重要基地。

历史风貌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面。长沙通过政府与居民的合作,实施保护性修复和风貌整治。例如,潮宗街通过政府主导与居民自助的模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保留了街区的历史风貌;太平街则通过疏通原有街巷网络和置入小型公共空间,采用微更新方式,未拆一栋建筑,延续了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多元风貌;坡子街拆除严重影响风貌的建筑,打通了历史城区核心区的景观通廊,增加了绿地和公共停车位,提升了环境品质。

焕新之路: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迭代

在保护与活化的基础上,功能迭代成为进一步提升长沙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的关键。潮宗街、太平街、铜官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曾经是长沙市重要的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市民居住功能区。更新这些街区的功能,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一次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文化实践。这就需要在保护的同时寻求创新,在更新中实现传承,确保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社会中还能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坚持保护与活化的融合,赋予历史文化街区新功能。通过对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和功能更新,赋予它们新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使其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白沙液街通过修复和维护,保留了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引入了新的商业和文化活动,活化了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

追求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要注重与历史的“对话”,为现代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如铜官老街通过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成功地保留了其完整的空间格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成为长沙文旅的响亮“招牌”之一。

强化教育与体验功能,凸显历史文化街区新魅力。在对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中,展现长沙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持久魅力。如嗣同路街区通过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旧址,强化了历史街区的教育和文化体验功能,展现了历史街区的深厚文化和现实活力。

持续之策: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是旨在实现历史遗产保护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平衡的全面性、战略性城市规划行动。它不仅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而且确保了历史风貌、传统格局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

坚持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延续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能“冷冻式”保存,而是要使其“活”起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为此,长沙采取了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策略。例如,白沙液街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监测和修复,展现了保护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历史文化的保护方式,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鼓励社区参与,保护传统格局。长沙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工作。这种参与可增强居民对街区的归属感和保护意识,还可以为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创意,维护街区的传统空间结构。

确保政策与资金的持续支持。今后,还要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通过教育与宣传提升社会共识。通过多渠道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长沙市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认识,增强公众对街区保护的意识,为街区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广泛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了解并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让历史文化街区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历久弥新。

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长远发展的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更新应注重保护与活化的平衡,通过延续历史风貌、保护传统格局和修缮历史建筑等措施,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保护方式、鼓励社区参与、完善政策支持和提升公众认识,长沙的历史文化街区必将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动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YBA040)研究成果】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