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饮酒暖如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5 12:04:53

文|黄熊飞

春节将近,称肉买酒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天天像过年,没有以前那么郑重其事。中国老百姓实现酒自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中国古代酿酒以米酒为主、果酒为辅。汉代老百姓不能随便聚在一起喝酒,只有婚丧嫁娶、节假日或皇帝即位的喜庆日子才行。按照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铜)四两。”

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遇到好年成,冬天集体也会出酒的。宽敞的晒谷坪上,竖土砖砌的灶,大铁锅上有个大蒸笼,铝皮蒸笼上接出个约尺半的铝管,酒就从哪里流出来,下面是个紧口大陶缸,大大小小一二十个人围着看出酒。大师傅偶尔用瓢接着,尝尝浓淡,霎时酒香扑鼻,勾得大家眼睛都鼓出来,直咽口水。

大师傅看我们可怜,接了半瓢让我们轮流每人喝一口。我那时只八九岁,挤进人群也抢喝了一大口,温热入喉,又冲又辣,随即头冒汗,脚也轻飘得不大听使唤,好像踩着棉花似的。幸亏早教有点底子——父亲在我两岁起就经常拿筷子在酒碗中点几下,放到我嘴巴里,说是男孩喝酒要从娃娃抓起,娃娃大了有酒喝就不会忘了给老子一口。记得那次喝了两口集体的酒,脸上热乎乎地,不知怎么回的家。米酒子,慢发作。第二天我睡到中午才起来。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产责任制了,家里开始有饱饭吃,过了两年余粮多了,自家蒸了两桌酒。大年三十围炉饮酒成了习惯。

家中四兄弟,笋子一样拔节长高了,老父亲的酒兴也更浓了。俗话说“米酒、猪脚、蔸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那年三十,火一定要烧得很旺很旺,照得满屋通亮,人影子都映到墙壁上或屋中间。猪脚要一对,七斤左右,砍得一二两一坨,放在镔铁大炉锅里和着上十斤白萝卜炖煮,愈久愈清香软爽。那米酒至少两三斤,筛满一茶碗,逐个递着喝。每个人都要作年终总结并作来年打算。今年手艺长进么,寻了好多钱,有什么收获,明年准备怎么干?或者今年学习怎么样?班上第几名?明年考什么学校等等。平时言语不多的父亲那晚脸最红、话最多、酒也喝得最多。一般晚饭后九点开始,喝到十二点。然后起身拿鞭炮,打开堂屋门放,意味着新年喜庆,开门红。我们晚辈则拿着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躲进被窝里计划明天买点什么,带着酒意、带着喜气、带着梦想,不知什么时候才睡着了。

2001年,我经公开选拔到长沙市雨花区政府办转教从政,原宁乡职业中专的同事黎老师送我一瓶千壶客,说是同村起玩泥巴的发小开发的,很好喝,度数低,男女都能喝。那年已远离家乡,父亲也去世了,兄弟们各自成家。我成了一家之主,也想像父亲那样过年。于是年三十吩咐妻子炒几个好菜,也搞个年终总结暨品酒会。首先充分肯定妻子任劳任怨,是个优秀饲养员,把我们仨养得健康壮实;又充分肯定女儿活泼好学,得了学习进步奖,要力争进入前十名。自己咧,三十三岁考了个副科。迟来的爱也是爱。呵呵,喝酒!

妻子喝了两口,说不行了,面热心跳。她说,记得当年在娘家喝甜酒,喝多了也醉,围着塘基打了三个圈圈。我暗自笑了,那比我黄八两就差远了。女儿读三年级,喝了一口就硬不喝了。唉,看样子,喝酒接班人难以培养了。那晚围着电炉子,我喝了三五杯,意犹未尽。“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喝着喝着,唱起鲁迅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戏文来。妻子见我有七分醉意,赶紧劝我别喝了。我说,诗酒趁年华;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倒被人欺。酒色财气都要有,凡事适度就行。

后来在农博中心协调组织每年一度的省农博会,次次都看到千壶客参展,忍不住买了几次,一来二往,跟千壶客的老板宋总、喻总夫妇搞熟了。千壶客甜酒(糊子酒)是湖南第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甜酒。至今风行各大超市。

2004年,我调到市政府研究室,与农博会的直接交道少了。时闻千壶客起跌沉浮,心里不免牵挂。纯正糯米,酒药子发酵。“甜酒,小钵子甜酒!”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那么令人馋涎欲滴!

前不久参加长沙市中小企业产需“共享计划——消费品宁乡专场活动”,看到各类品牌琳琅满目。特别是紫苏米酒、玫瑰酒和咖啡酒,在淘宝、京东上热销,有的销到欧美去了!

我通过宁乡工信局张局长找到了老朋友的电话,祝贺他们鸟枪换炮,产品销到国外去了。宋总执着于低度酒健康酒的开发,他发明专利都有十多项,不少制酒机器是他自己绞尽脑汁研制出来的。我近年身体不宜喝酒,但是又与老友、老同事重逢,喝了二三两。

我想,喝少点,喝好点,喝点健康酒。聊作歪诗以记之:

养生养颜千壶客, 无病无灾百年春。

切莫强求十分好, 平安二字值万金。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