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诤言·献良策丨湘西州两会首场“委员通道”开启,看看4位委员都说了啥

杨元崇 李孟河 杨美琳 徐馨雯   湖南日报   2025-01-09 19:33:23

编者按: 202 5 1月9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开启。建诤言,献良策,代表委员们通过通道接受采访的形式讲述代表委员心声,展现代表委员风采。问不避讳,答不避难,代表委员们的真诚应对彰显了政府直面热点难题、接受人民监督的“开门办会”作风。愈发开放透明的“两会通道”展示了湘西州对改革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更是共同勾勒出一幅简要而清晰的202 5 年全州发展图景。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元崇 李孟河 实习生 杨美琳 徐馨雯

李博: 让营商环境更优

1月9日,湘西州两会首场“委员通道”开启。来自不同界别的4名州政协委员李博、褚忠辉、张满燕、向明 ,结合各自履职实际,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文旅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和保障农业发展4方面,回答记者提问,回应社会关切,助力现代化新湘西建设。

湘西 经济 稳步 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背后无不凝聚着公安干警的辛勤汗水 。过去一年,湘西州公安机关 在护航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上 办了哪些实事?

会上 ,湖南日报记者率先 提问 州政协中共、特邀界别联组委员、州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博。

李博介绍 湘西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风险防控,聚焦护航发展,着力提升涉企纠纷化解能力,严厉打击突出经济犯罪活动,不断优化全州营商环境,积极服务全州经济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哪里,公安机关的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李博表示, 州公安局主要开展了法治护航、政务服务提质、为民办实事三大行动,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出台了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3条具体措施和20条便民利企业措施。聚焦“网上办”“指尖办”,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行动,89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群众满意率超过99%。与协会商会和企业建立联动机制,落实“问计”“包联”措施,化解突出风险,解决了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州公安局被评为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

李博说, 当前,公安系统将全力开展冬季整治,突出抓好省、州两会、春节期间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为全州人民群众欢乐过节提供安全保障。

李博表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州公安局将聚焦州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将着力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李博回答:深化公安改革,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聚焦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深入排查各类矛盾风险,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进一步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抓实企业警务、景区警务、园区警务,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褚忠辉: 塑造 独特 文旅IP

会上有记者提问工商联界别委员 凤凰天韵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凤凰样子文化村)董事长 褚忠辉 ,”“ 当下湘西州的文化旅游景区,如何更好地将本土特色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体验当中,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褚忠辉从事文化旅游景区经营多年,在他看来, 文化是 湘西州 最深远、最核心的竞争力。 湘西有着深厚且独特的本土文化,像神秘的苗族、土家族民俗文化、古老的巫傩文化和丰富的非遗技艺,都是湘西文化景区宝贵的财富。

他建议,在规划建设景区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湘西文化具象化呈现,比如打造有湘西特色的建筑群,还原原生态的特色村落风貌,让游客走进景区就置身于湘西民俗画卷中。

“设计旅游产品,要紧扣湘西文化主题。”他表示,开发一些沉浸式民俗互动体验项目,邀请游客参与到苗族土家族的非遗制作体验表演中,把游客变演员,亲身感受湘西民俗文化的魅力!培训景区工作人员变成本土文化的传播者,通过他们随时可给游客讲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神秘湘西、感受湘西文化的独有魅力,让他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如何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产品?” 褚忠辉坦言, 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产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设计理念、市场定位、材料选择、用户体验等 让游客走进湘西,得到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方可留得住他们。

在旅游市场也“内卷”的情况下, 褚忠辉将 借助湘西民族文化的优势,打造具有湘西唯一性的小众文化旅游线路和特色主题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褚忠辉表示, 文化创意催生发展动能, 只有 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创新融合业态、塑造特色IP等方式, 塑造 极具震撼的特色旅游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市场刚需产品, 更加生动地向游客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 真正做到把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打卡变刷卡,助力湘西旅游发展,推动湘西旅游消费。

张满燕: 民族文化融入校园

“许多学生称您为‘ 燕姐姐 老师妈妈 这里有什么故事?” 记者 政协教体界别委员、泸溪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张满燕。她回答:“用专业 知识和自身修为 引导学生 ,把爱流动起来,这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 从教2 8 载,张满燕始终把事业当家业、把学生当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践行 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初心。

“作为一线教师,听了两会报告,您有何感想?张满燕表示,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比如:州长陈华在报告里指出,全州义务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政协主席李平在报告里提到,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得以健全,中小学食品安全得以加强,教师非教学任务过多问题得以缓解.....这些都是教育方面的难点痛点问题,过去一年的工作是实在的,扎实的,把脉是精准的。作为教育界的委员,倍感荣幸和骄傲。

湖南日报记者提问,湘西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您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将民族文化融入课程,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张满燕认为,湘西作为民族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厚重,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代代相传。这些文化里面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坚持以不同学科的不同视角审视湘西州民族文化,深度融入本学科知识,推动湘西州民族文化进课本。

张满燕介绍,将湘西红色资源融入主题班会课使用,培养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语文课堂上,把屈原的《天问》《橘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湘行书简》《边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等名人名篇和本土的历史典故或地方方言巧妙地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乡土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地理,生物和政治课程教学中,引导学分析湘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认识到湘西州民族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美术课带学生学习民族服饰、建筑的绘画技艺,了解背后蕴含的美学等等。

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 教学 一线的英语教师 张满燕在英语课堂上的口语交流环节,向学生讲述湘西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国际视野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讲好湘西故事,让世界更了解湘西,走进湘西。“民族文化可以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张满燕信心满满。

将推动民族文化在湘西地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张满燕呼吁湘西州教体部门联合文化民族等部门编写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 系统地将湘西州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传统技艺等知识传递给学生。

张满燕建议,革新学科教育,确保文化创新。各学校可以开设湘西州民族文化选修课程,同时在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中融入湘西州民族文化内容,实现对湘西州民族文化的探索。加大对各学科教师民族文化教育培训力度,让教师有能力、有方法更好地传承湘西州民族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将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技艺融入校园文化节或运动会,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探索的热情,使民族文化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定期开展学生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厚植学生热爱家乡,报效故土,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家国情怀。

向明:农业产业链“上保”

“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湘西州政协委员、中国大地保险湘西州公司负责人向明多年从事保险行业,长期关注湘西州农业保险发展。向明认为,农业保险是农业产业的“安全绳”“减震器”。农业保险能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向明介绍,湘西州农业保险发展态势良好,截至11月,湘西州农业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速达到了25%左右,保费收入、赔付金额及服务农户户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险种覆盖面增加,特色险种频出,由最初的种植险逐步扩展到种植险、养殖险和林木险三个大类,比方说种植业保险由以前的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发展到蔬菜、茶叶等;养殖业有能繁母猪、育肥猪、鸡、鸭等;林木业有公益林、商品林、中药材等等,还有能繁母牛、肉牛、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等省级特色补贴险种,每个县还有自己的县级特色农业保险产品。

向明坦言,在农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险保障低,主要是以保灾害和完全成本为主,重前期投保和后期赔付,轻灾害预防和过程管理。

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保险?向明建议,将农业保险从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灾中干预,灾后补偿的全流程机制,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同频,降低农业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保险,从保灾害、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保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各级保险机构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科技赋能,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责编:杨元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