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医改行稳致远 健康福祉温润厚实——郴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纪实

  大众卫生报   2025-01-14 14:28:18

记者 田雄狮 郭芝桃 通讯员 黄桂山 徐静静 实习生 张仙娇

郴之为州,别称“福城”,“福”字蕴含着民生之幸,百姓之福。在医改浪潮中,郴州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托举起人民稳稳的幸福。

郴州市委、市政府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直面“看病难、看病贵”等痛点问题,全力推进“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2024年10月9日,市委书记吴巨培前往郴州市部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等地,专题调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阚保勇多次调度研究医改工作。分管副市长杨平多次召开医改座谈会,调度全市卫生健康、医保、公共卫生、医疗机构改革等工作。

近年来,郴州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国家试点市、“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国家示范城市,且相关工作经验被中组部纳入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随着一项项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让越来越多百姓乐享医改红利,从而编织起一张结实牢靠的全民健康保障网。

强区域 医卫改革更有“深度”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郴州市坚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在郴州市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分别牵头组建北湖区、苏仙区城市医疗集团,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疏通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

2024年8月,市政府制定出台《郴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8月23日,湖南省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名单公布,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入选,是湖南省首家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人事编制、薪酬制度、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医保支付方式、互联网医院等改革于一身的国家和省级试点单位。

为了让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市民,自2001年开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实践一院多区建设,旨在构建从生命孕育期到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和临终关怀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大变革,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平衡布局,让“大病不出市”不再只是设想的蓝图,建设成果被推荐为“省政府真抓实干典型案例”,集团化管理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医院最佳绩效实践“满意度评价”单元最佳案例奖。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以中心医院为重点,继续深化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打造神经内科、脊柱外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妇科等优势学科,不断提升急救急诊能力。”该院院长方力强调。

长久以来,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导致癌症患者看病难。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4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名单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

59岁的樊先生,3年前体检发现左下肺部有异常占位性病变。2024年10月,听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开展肺结节-肺癌多学科门诊,心有疑虑的他决定再次检查。各专业专家共同审阅了病历资料后认为其更高可能性为恶性肿瘤,建议樊先生手术摘除结节。术后,樊先生肺部占位性病变确诊为浸润性腺癌,在采访中,他说:“没想到真的是癌症,但是医生告诉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也大一些,我相信医院的水平和能力。没必要跑去外地来回奔波,家门口也能看好重病。”

除了看病难,看病过程中的繁琐与不便也让患者深感头疼。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少敲门、少排队”,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专科检查分离的布局模式,以“系统”为单位,以“患者”为中心,大力实施门急诊布局及流程再造工程,解决患者因同一疾病在门诊区域反复奔波的麻烦,“一站式”解决患者看诊需求。另外,自2021年起,医院率先实行“挂一次号管三天”、复诊免挂号政策,为患者就医提供极大便利。

为破解看病检查贵,国家医保局近日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些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湖南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是关键举措,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目前明确了100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和97项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予以互认。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认试点近两个月以来,累计调阅平台检查检验结果5万余次,成功互认1.1万余次,节约患者医疗费用13.5万余元。

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强化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担当主力;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致力于提升综合监督执法效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居全省前列;市第二人民医院着力做强传染病特色专科,吸引了湘南、粤北、赣南地区患者前来就医。市妇幼保健院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促进保健与临床深度融合;市中心血站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时,郴州市连续11 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市120指挥中心建设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智慧指挥调度平台,并在全省率先使用院前急救呼救手机精准定位,率先将系统部署到市政务云,率先完成与省急救平台互联互通,项目入选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5G+智慧医疗”典型应用场景、湖南省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成为了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化急救应用典型。

从“心”出发,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平台由市政府投入、市卫生健康委主导、市精神病医院承建,依托微信公众号免费向群众提供咨询及心理状况自测服务。有效解决了市民因“病耻感”不愿前往专业机构就医的问题,引导市民积极主动地关注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强网底 基层医疗更有“广度”

“前几天,72岁的朱奶奶前来就诊,说自己一觉起来,嘴歪了,眼睛也闭不上,我一看,原来是口僻(同‘面瘫’),可以通过针灸来疏通面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让她们在家门口看好病。”汝城县沙洲村卫生室村医黄仁勇介绍道。

“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3名女红军战士拿出稀缺行军药给孩子治病的事迹感人至深,而这里,也见证了汝城县基层医改工作日新月异的变迁。

郴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村时的嘱托,创新模式,做强基层。

“工资、福利提高了,心里也更踏实了,感觉工作有奔头了,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心,想要更好地为村民的健康服务。”在医改政策下受益的黄仁勇深有体会,实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后,他被乡镇卫生院聘用,享受编内工资待遇,收入待遇有了一定保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大幅提升。

2023年,汝城县被列为湖南省首批乡村医生“三级管理”试点县,开展“乡聘村用、一岗双责、统一调配”的村医三级管理模式,创新激励机制,极大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拓宽职业前景。据悉,到2025年,湖南省将全面推广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

市医改办下发《郴州市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县乡联动为主体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在11个县市区逐步启动,目前全市共组建医共体19个。临武县在医疗机构运行保障、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机制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任务和目标。通过多年不断积极探索,全市县域医共体覆盖县级公立医疗机构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6个。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区域、城乡间的医疗差距越来越小。”郴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柳媚介绍:“ 通过筑网底、强基层,进一步打破医疗改革体制机制障碍,想方设法让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看得好病,让村医能看病,安心看病,实现了群众村医‘两个满意’。”

在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中,郴州市6家县级人民医院、3家县级中医医院达到或设置为三级医院;99.5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85.72%;实现建制乡镇卫生院2名以上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中医馆设置“三个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全域延伸。

强中医 橘井底蕴更有“厚度”

南有橘井泉香,北有杏林春暖。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发端于郴州的“橘井泉香”精神从未枯竭,它不断传承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药人的心田。2023年,郴州市获批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省级试点,郴州市中医医院等4家医院为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第一批试点医院,实行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中医优势门诊和中医日间治疗病种收付费改革,以满足群众中医药需求,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今年8月份,家住苏仙区的曹女士不慎跌倒导致手腕骨折,她听说郴州市中医医院可以不开刀治疗骨折,既免除开刀的痛苦又能降低就诊费用。经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配合中医用药后,曹女士顺利康复,因曹女士购买了城乡居民医保,根据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政策,此次治疗总花费8000元,医保报销60%,个人只需支付40%,也就是3200元,不仅减轻了手术带来的痛苦,也降低了个人医疗负担。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让患者得以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医疗费用显著降低,并促进中医院守本色创特色,激扬中医药发展的“一池活水”。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郴州市从市到县到乡,形成了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氛围。

去年以来,汝城县着力提升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动“三智三联”新型中医药服务惠基层,切实方便群众就近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用上好中药。目前,全县8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互联网+中医”的网络平台载体,建立了“智慧诊疗、上下联通,智慧药房、医药联合,智慧管理、政策联动”的基层中医药服务新模式,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县、乡、村中医药服务同质化、规范化、高效化。

强融合 医养服务更有“温度”

苏仙区白鹿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郴州市城区中心地带,服务周边人口6.47万余人。2021年,白鹿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首批城市医疗集团服务单位之一。

2022年,白鹿洞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白鹿洞医养中心)投入使用,集医疗、养老、护理、保健、康复为一体,由社区医院中医团队全程接管,让辖区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疗养。

90多岁的戴奶奶,之前因突发急性脑梗伴急性心梗造成肢体瘫痪,重度失能,家人将她送至白鹿洞医养中心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老人逐渐康复,现能独立行走。“很感谢白鹿洞医养中心,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和信心,这里是一块福地。”戴奶奶的女儿感激地说道。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赞誉,白鹿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唐剑表示:“作为健康守门人,要把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作为服务宗旨,把周边的老百姓当作自己家人一样用心对待,争当医疗技术行业的‘服务标兵’。”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医改一小步,民生一大步。

分管副市长杨平介绍道:“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看,医疗是根本、医保是基础、医药是关键。通过多年改革探索,郴州市医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形成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基金得安全、医院得发展、医护得鼓舞的良好格局。下阶段,郴州将以‘六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三医’联动、‘六医’协同改革,使医改红利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完善三医协同治理体系。强化部门协同、定期研究、信息共享、科学评价,形成‘三医’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预防网络和医疗机构派驻疾控监督员工作制度,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上下联动有序转诊的矩阵式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四是强化公立医院系统提升体系。落实《郴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公益性,扩大普惠性,提高可及性,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整体联动、上下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格局。五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推进市中医医院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实施‘橘井名医名方名术传承’‘智慧中药房试点’等行动,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六是改革医药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统筹管理制度。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及县域医共体内探索建立健全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调整优化基本药物使用的约束性指标,满足基层群众用药需求。”

医改新风吹拂,不仅吹绿了山川,更温润了人心。从“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橘井泉香”的古老传说,到今天深化医改的壮阔实践,在郴州这片充满红色记忆与绿色生机的土地上,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与便利。不妨让我们期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健康之光将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绘就一幅健康郴州、幸福福城的美好画卷。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