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故乡总要吃长沙米粉

  长沙晚报   2016-09-17 07:45:59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长沙人,对于家乡的飞速发展感到非常欣慰。长沙晚报记者 周柏平 摄(资料图片)

2016年9月15日,中秋夜,长沙。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长沙5岁的小朋友杰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以后我们可以坐着宇宙飞船去天宫二号了!”这是一位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从小就立志做宇航员的小朋友。那一刻,神州大地上有多少为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而欢呼雀跃的孩子?

昨日22时,记者拨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电话。“我很乐意通过家乡媒体向孩子们做科普!”周建平热情洋溢地寄语对宇宙充满好奇、充满探索欲望的孩子:“感谢家乡孩子们关心热爱航天事业!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让我们共同为建设航天强国加油、奋斗!”

曾是仰望星空的少年

周建平也曾是一个仰望星空的少年。

1957年,周建平在湖南望城出生。1970年,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举国欢庆,人们奔走相告。13岁的周建平在一个傍晚亲眼看到“东方红1号”划过天际,那一刹那,他内心理想的光芒被点燃:“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做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

多年后,周建平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

回故乡总要吃长沙米粉

离开乡土十余年,每次回来时,他都要“抱怨”:“回长沙见不完老朋友。”一边却说,哎,为何每次都来去太匆匆。回到故土,他早上总不忘吃上一碗长沙米粉。

他的好友,长沙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伟胜也说,周建平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只要是家乡有需要他科普的活动,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会赶回来参加。”

2012年中共中央举行元宵节联欢晚会,作为航天人的代表,周建平被邀请坐在总书记身边。这个场景,刊载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周建平的望城老乡看到了这张照片,自豪地将这天的《人民日报》收藏了起来。有一次周建平一行回到望城做报告,老乡激动地向大家讲起此事,周建平静静地听着,面带微笑。

航天人奉行严慎细实

对外行人来说,航天事业是神秘的、是浪漫的。但对于周建平及航天八大系统数十万航天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具体而细致。“可能有些人的工作就是负责拧螺丝钉,但你也必须保证每颗螺丝钉紧固到位。”

“严、慎、细、实”是航天人奉行的信条。周建平坦言,身为这个团队的技术总负责人,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身上所负的责任毫不为过,因为载人航天是关系到航天员安全的事业,“是人命关天的事业”。代表全人类探索未知的太空,开拓知识和眼界的疆土,去涉险,这是一个勇者的事业。他说:“孩子们立志这样的事业,就要好好学习,努力打好知识基础!”

记者印象

他是一个平和的长者

2012年2月22日,长沙晚报记者曾跟随周建平来到雷锋故居做活动。当时有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周建平特别注意到雷锋故居有一些黄泥砖石,他走上前去,抚摸那些沉淀着岁月的砖石,对身边的航天员费俊龙说:“俊龙你看,这是我们湖南特有的泥土做的。”引得江苏人费俊龙好奇地凑近观看。之后,又听见周建平轻声说:“我以前也做过这种砖。”

和泥土亲近的人,总是有根的人。

无论荣誉、地位如何,骨子里,他仍旧是一个平和的长者。周建平身上有着50后、60后典型的特点:对物珍惜;他身上也彰显着湖湘文化的深刻基因:务实求真,勤奋刻苦;他视雷锋的“钉子精神”为瑰宝。上世纪90年代,还在长沙工作的时候,周建平特意带着儿子,骑着自行车,从国防科大一路西行,骑至望城的雷锋纪念馆,一方面畅享父子时光,另一方面,也着意锻炼孩子、教育孩子。

长沙晚报记者 谭琳静

 

责编:胡泽汇

来源:长沙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