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南 黎军 中国国家地理 2017-08-02 11:10:38
早在人类的童年,先民就“逐水而居”。两千多年前,人类找到了驯服水的方法——从有水处调水到缺水地区。渡槽,应运而生。
渡槽,也称高架水渠,是跨越河流、道路、山冲、谷口等地的架空输水建筑物,除用于输送渠水外,还可排洪、排沙、通航和导流。多年来,渡槽带给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当年承载缺水地区人民梦想的“人造天河”,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废弃不用了。它们当中,有的年久失修、破败坍塌,有的人为破坏成为残垣断壁,有的妨碍交通和城市建设,被迫拆除。
文/望南 图/黎军 等
湖南临澧县群英渡漕建于1972年,全长1200米,最大高度44米,至今仍在使用,在当地农业灌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南凤凰县岩板堰渡槽,又称黄丝桥渡槽,全长218米,最大高度47米,建于1963年。分为上下两层,桥上有桥,洞中有洞,因苗族青年男女经常在此对歌,因此也称“情人桥”,至今仍在使用。
四川泸县华丰渡槽,全长1122米,有47个大拱跨,76个小拱跨,桥墩上还有小拱。1978年竣工,使用至今。华丰渡槽是三溪口灌区的重要干渠,灌溉面积近3万亩。袁蓉荪 摄
广东省鹤山市的南北渠又称红旗渠,由南北两条渠组成,1966年动工、1980年建成,南北两渠总长37公里。南北渠灌溉面积最多时达到3.8万亩,现灌溉面积缩减到1.8万亩,但仍是龙口镇最主要的灌溉方式。图中这座南北渠渡槽仍在使用。
湖北宜昌市东方红渡槽,又名普溪河渡槽,1969年3月动工,1970年8月1日建军节当天正式通水。通水仅23个小时,便发生特大坍塌事故。现在看到的这个格外高大的渡槽是在原址重建的,仍在使用。图为两位老人在渡槽下散步。
广东省罗定市长岗坡渡槽,长5200米,宽6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为连拱结构,有100多个墩和跨拱。当地百姓将一些跨拱封闭起来,在里面养猪。该渡槽迄今为止使用了26年,从未进行过大的维修。
河南省林州市的南谷洞渡槽,是大名鼎鼎的红旗渠上众多渡槽中的一个。这个深藏在太行山区的渡槽全长30米,高11米,石砌拱形结构,共有10孔,故又称“十孔渡槽”。1960年2月修建,1961年8月投入使用,是大兴水利时期修建的渡槽之典型代表。至今仍在使用。
福建惠安县南塘渡槽,全长180米,高37米,建于1965年。由惠安女所建。仍在使用。
河南林州市桃园村桃园渡槽,全长100米,最高处24米,建于上世纪60年代,仍在使用。
四川泸县方洞镇的河坝渡槽,是周围村庄依赖的灌溉设施。建于1976年,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的映衬中,颇有沧桑感。 袁蓉荪 摄
湖北孝昌市青山口渡槽,全长410米,最大高度43.4米,建于196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罗波群英渡槽,全长约1700米,最大高度约15米。已经不再使用。
渡槽已然成为“历史标本”,“人造天河”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后淡化成时代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就像宋代的瓷器或者明代的家具,它们已经散发出一种历史文物的味道。
责编:李梓延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