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原来你是这样的城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5-13 16:17: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廖志勇 吴婉沁

冬去春来,沅澧大地热闹非凡。湖南常德接连在全国掀起了几阵“暖心风暴”:最盛大的接老兵归乡、最振奋的征兵仪式、最贴切的优待政策,常德把最好的留给中国军人;绿化共建、数字新城、经济突起,常德把最新的留给人民群众;传承红色血脉、打造历史名城、发扬善行厚德,常德把最珍贵的留给大美中国。德山有德,世外桃源,此时,常德人民正高扬着“不忘历史,崇军尚武”的旗帜阔步向前,展现出奋力开创、逐浪前行的时代担当。

常德,一座勾古连今的文化之城。走进常德,就走进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一隅。1943年,侵华日军对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常德会战,57师共8532人参战,有5703名阵亡在常德,战士鲜血流淌在沅澧水域,激烈军号至今响彻在国人胸腔;近代史册上,常德群星灿烂,叱咤风云的辛亥元勋宋教仁、蒋翊武,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捐躯的黄爱、王尔琢、陈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林伯渠、帅孟奇,一代代风流人物谱写了人文鼎盛的壮烈诗篇。

今天,历史的符号依旧烙印在常德城区——街头巷尾剥落的零碎瓦砾还残留着战争的痕迹,屈原、宋玉、陶渊明、刘禹锡的名篇佳作依然被后人传唱,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门口立柱上写下的哀怜至今也撼人心魄,大街小巷到处飘香着“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名城味道。兼收并蓄的常德不忘自己英雄古城的名字,以军民融合、红色革命、传承经典的特色在神州大地上打响知名度,融合历史的厚重与今朝的精彩,在古今岁月长河中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常德,一座加速崛起的活力之城。古有八千将士为国出征,今有铁血战士守家戍边,对于阔别家乡数十年的家乡子弟兵,常德从不抛下一个人。2009年,常德针对退役军人开展以“带头建设家乡、促进经济发展,带头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形成了日后覆盖湖南全省的“双带双促”;2010年,澧县建成了湖南省首个“退役军人之家”,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造雏形;到了2018年“退伍季”,常德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已经可以发动全市687个“退役军人之家”及年产值近20亿的600余家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帮助老兵拓宽就业渠道。

退役老兵杨庆前脚刚回到家乡汉寿,后脚就到人武部完成了转服预备役的登记,继续奋战在城市一线;王强,一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幸存下来的退伍转业军人,通过十多年奋斗创造财富上千万元,致富后投资常德市第七人民医院打造特色眼科……正是因为常德“不抛弃、不放弃”地从源头上关爱退役军人,为老兵铺开衔接社会的轨道,常德退役军人才能更快地投入城市建设、舒展一派宏图,助力将“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的湘北重镇打造成加速崛起的“新常德”。

常德,一座未来可期的希望之城。海纳百川,积健为雄。近年来,各大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常德,一批批国家级企业异军突起,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汇,高铁动脉合璧交融,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千亿产业集群汇集于此。今年起,常德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将总揽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工作,进一步为全市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谋划“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促进军民双向转移。

长期以来,常德立足于军人真正的需求,在全省铺开拥军优属的“常德模式”,这是巩固新时期军民团结的新载体,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实践,是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途径,也是夯实基层政权建设的新抓手。在常德市民的共同奋进下,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安全城市等一张张鲜活的城市名片纷至沓来,这代表着常德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已豁然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常德,正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德行天下,和谐奋进”,富有特色的常德精神汇入沅澧之水,滋养了一代代人。他们怀着对民族的憧憬,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坚持新常德新创业,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将这股春天的“暖心风暴”延续到全国每一个角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


责编:李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