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19-08-28 12:45: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8日讯(通讯员 喻玲 高媛)今年暑假,长沙理工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坚守在“长理暑假一线”,每天穿梭于校园,以奋斗之姿迎接挑战,用拼搏迎接未来。
考研更是“考验”
每天早上七点,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综合教学楼的自习室便座无虚席,学生们有的沉浸在书海中奋笔疾书,有的在走廊里小声地朗读。这些学生主要以大三学生为主,备战考研是他们这个暑假的目标。
(综合楼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的学生)
据了解,今年考研申请留校的学生达到了3000余人,再创新高。暑假学校对图书馆进行了全面改造,闭馆期间学校将自习室“搬家”,开放了综合教学楼的多间自习室,各学院也根据留校人数配备了相应的自习室。电气学院开放学院团体辅导室、党员之家给学生们自习,交通学院全天候开放工科二号楼B311,文法学院在宿舍楼内配置30个座位的自习室……每间自习室学校都配备了空调和饮水器,为学生提供更了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生们用奋斗诠释了长沙理工大学的最美12时辰)
备考的学生每天从早晨7点多钟学习直到晚上10点多,12小时是每个考研人“标配”的学习时间,午饭、晚饭都成为学习的调节。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柳煜准备报考的是西安某高校的控制工程专业。他说:“学校的考研氛围很浓,班上有一半的学生都准备考研,同寝室的四个人都在备考中,我因为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复习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更要抓紧时间。”
“考研就是一场与自己的赛跑。”文法学院大三学生曾文意准备跨考英语笔译,相对其他考研人,她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每天晚上坚持到操场上跑两圈,成为她的解压方式。对于考研,她充满信心的,她说:“事在人为,拼尽全力才不会留遗憾。”
实验室“不打烊”
机械声、试剂瓶碰撞声、仪器运转声……从各个实验室中传出。窗外热浪翻滚,窗内聚精会神,忙科研、备竞赛、学技能,泡在实验室成了众多长理学子别样的暑期“打开方式”。
(交通学院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里,交通学院向健老师指导学生们实验)
魏昊昱是汽机学院CRT赛车队的一员,18年入校,才大一的他,今年第一次留校。作为赛车发动机组成员,魏昊昱主要负责排气系统,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动手实操,对赛车设计流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包括设计分析软件、制造纤维外壳、定位安装等技能,并积累了团队协作的宝贵经验。“我从小就喜欢汽车,虽然很累,但是感觉这就是我想做的事,人生变得越来越清晰。”他也对长沙的高温有些许不适应。“在外面试车一呆就是一整天,但一想到马上要比赛了,就浑身充满了动力。”
“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暑假很宝贵,是充电的好时候。”化学学院的戈明敏开学进入大三,还没放假,她就和小伙伴一起找到了实验室邹老师,想利用暑假锻炼实验能力。荧光探针、纳米颗粒是团队主攻的实验方向,寻找创新点,不断实验分析现象是每天的必备内容,能学到细致、深层次的知识让她感到充实而满足。“如果做的好,也想去参加比赛。”
(化学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实验分析)
“每天呆在实验室的学生很多,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化学学院的陈老师说:“有些实验要求连续进行,以生物实验为例,实验结果的分析测定、微生物产酶曲线的测定往往需要连续十几个小时,甚至进行数天的跟踪检测,暑假的时间集中能保证实验不中断,是开展实验的最佳时间。”
今年暑假,长沙理工大学申请留校做实验、准备竞赛的有十几支队伍,近400余名学生。材料学院、交通学院、物电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还为留校学生举办了暑期训练营,为学生竞赛和创新创业提供知识、技能和资源上的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暑假期间长沙理工大学在全国、全省各类专业大赛中捷报频传。“徕卡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上,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获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中,水利工程学院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土木工程学院获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交通运输学院获1项3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1项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这都刷新了学校在这些赛事的最好成绩。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