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09-16 06:47:01
打造好山好水、宜居宜业、安全幸福的美丽新城
常德:桃花源里绘新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5日讯(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通讯员 赵新国 于航)云帆遍挂,大潮奔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常德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个新台阶,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2018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94.2亿元,是1952年的585倍、1978年的145倍。
地处洞庭湖西部的常德,过去深受水害,十年九涝,而且历经战火,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常德获得新生,治理水患,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进入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收获了一连串闪光的荣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所在地,常德赋予“桃花源”新的含义,把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新的追求,打造好山好水、宜居宜业、安全幸福的美丽新城。落实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突出解决好工业和城镇污水治理等问题,“守护好一江碧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建设海绵城市。严把环境准入关,决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与产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变革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桃花源里绘新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常德发展掠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通讯员 赵新国 于航
2019北京世园会湖南园,以“湘遇·桃花源”为主题,表现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展示湖南富饶美丽的幸福家园,受到追捧。
而在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所在地常德,把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新的追求,打造“桃花源里的城市”,实现一次次飞跃,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8年3月27日,桃源县桃花源景区,桃花灼灼,溪水粼粼。(资料图片)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地处洞庭湖西部的常德,过去深受水害,十年九涝,而且历经战火,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常德获得新生,治理水患,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桃花源”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美丽新画卷,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70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常德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个新台阶,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列。2018年,常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94.2亿元,是1952年的585倍、1978年的145倍。
消除水患保安澜
9月初的西洞庭湖烟波浩渺,鸥鸟翱翔。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刘克欢带领一些成员,划船来到西洞庭湖半边湖,打捞湖面垃圾。看着湖上自由飞翔的水鸟,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欧美黑杨砍伐以后,西洞庭湖的环境一天天变好,螺蛳水草长起来了,小鱼小虾多起来了,候鸟也飞回来了。前几年,湖区遍布欧美黑杨,候鸟不到1万只,现在有3万多只了。”
今年55岁的刘克欢曾经围湖万亩养殖螃蟹。西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开展后,他意识到不能“砸子孙饭碗”,主动拆除围网,并加入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带领当地380多名渔民守护西洞庭湖。
从“吃湖”到“护湖”,刘克欢的转变折射出人水关系的变化。洞庭湖是全国治水重点、难点之一。位于洞庭湖西部的常德,河网密布、水系复杂,“月明五夜愁天旱,雨落三朝怕水淹”。
新中国成立前,常德每逢洪水,往往“十垸九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与洪水进行了艰苦斗争,防洪能力越来越强。“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湖北公安县黄金大垸决口,江水直逼安乡。如果挡不住,洪水将席卷安乡,横扫洞庭。2000多名解放军官兵和4000多名干部群众,经过16天奋战,筑起了43.5米高的堤坝,挡住了一次又一次洪峰。”回忆起当年抵御洪水的情景,常德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传军记忆犹新。
为了改变年年抵御洪水的困境,常德人除水患、兴水利,先后完成西洞庭湖堤垸建设、荆江分洪等重大水利工程,系统治理洞庭湖,建设城市防洪圈。现在,常德有独立的防洪圈38个,堤防长达2870公里,沅澧两岸居民与水和睦相处。
多年与水搏斗的常德人,也形成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近年来,常德水利建设投入每年超1亿元,并对治水提出更高要求,退田还湖,修复生态,化水害为水利。目前,该市已有湿地19.0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常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落实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着力推进洞庭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解决好工业和城镇污水治理等问题,“守护好一江碧水”。
一度大面积种植的欧美黑杨,严重影响洞庭湖生态系统。2017年底,常德将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5.1万亩欧美黑杨全部砍伐清除。缓冲区和试验区的7.1万亩欧美黑杨,也将在今明两年彻底清除。西洞庭湖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候鸟回归,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半城山水半城楼
“新中国成立时,常德中心城区总面积仅3.45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建筑主要是窨子屋和吊脚楼。”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武介绍。
1986年,沅水大桥、武陵大道和洞庭大道修通,大幅拉开了常德城市骨架。常德市交通局原局长马承斌记得,沅水大桥通车时,万人空巷,人们站在桥上高呼:“共产党万岁!”经过70年发展,常德城区面积现已达到9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100万人。城市发展中,常德坚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对建筑物与城市道路距离划定红线,并广建公园、绿地,守住城市绿化、休闲空间。
↑ 6月20日,常德市柳叶湖度假区,建设中的卡乐星球主题公园。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孟娇燕 摄影报道
水是常德得天独厚的资源,城区水域面积占35.5%。过去,城市粗放式发展破坏了环境,致使污水横流。那时流传一句顺口溜:“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进入新世纪,常德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水资源转变,城市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既要安全又要水美。2006年,常德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工程技术,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并积极探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海绵城市。对穿紫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江湖连通工程,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恢复中断近40年的穿紫河通航,将环湖水岸打造成沙滩公园,建设马拉松赛道,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为了留住城市记忆,我们还从老照片中选出211栋老建筑样式,在穿紫河沿线恢复了大小河街。”常德市海绵办主任黄金陵说,这样既把城市建成了美丽的家园,也承载了市民的乡愁。
↑2017年7月15日,龙舟赛选手在22人龙舟500米直道预赛男子组比赛上激烈追逐。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龙舟决赛在常德市柳叶湖挥浆开赛。(资料图片)潘敬林 摄
现在的常德,半城山水半城楼,生活在这里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家住城东片区的辛建平是一名“老常德”,对今天的大美家园赞不绝口:“城东片区提质改造拉通了建设路,在穿紫河边修建了永安公园。以前送孙子到东升小学读书,一堵车就半个小时,如今走建设路,5分钟到校。现在吃完晚饭就去永安公园,小朋友每天玩得不想回家。”
生态优先促发展
设在常德的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公司生产的塔机,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占全球细分市场份额40%;“迪文屏”等品牌,成为工业GUI(图形用户接口)等领域全球知名品牌;常德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常德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常德是远近闻名的粮仓、茶乡、烟都、纺城、酒市。常德卷烟厂在老厂长谷俊臣卖掉贺龙元帅送的吉普车发展起来后,经过三易其址、七轮技改和五次转型,一度顶起了常德工业半边天。
但过去粗放式发展,影响环境,不可持续。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坚持生态优先,严把环境准入关,决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决不要黑色的GDP。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许平介绍,2017年以来,常德先后关闭“散、乱、污”工业企业190家,整改101家。仅2018年,就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选址不当的项目16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6个。
↑6月30日,常德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资料照片)李龙 摄
“严把环境关,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常德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凡荣说,近年来,常德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过剩产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围绕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先进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产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打造新的产业航母群。
常德不断蓄力,改变了产业发展格局,从“一烟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中国医药、上海复星、法国施耐德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先后落户常德。今年上半年,常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达46%、35.2%,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增速达到30%以上。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站在新的起点上,常德将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与产业、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变革中,找到桃花源里天人合一的发展新境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名片
桃花源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原型地,是常德旅游龙头。
2015年10月,常德市对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桃花源古镇、山水文化演艺等“6+1”系列项目进行提质改造,2017年7月全面完成。2018年,景区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获评为“全国十大文化景区”“全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景区”“中国天然氧吧”“全省十佳森林公园”等。
柳叶湖
柳叶湖坐落在常德东北,因湖面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城市环抱的水上天堂”。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这里建成了国际标准的水上赛场、高尔夫球场和42公里环湖赛道,高标准配置了10大环柳叶湖标志性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亚洲皮划艇锦标赛、泛洞庭湖龙舟争霸赛、中国短道汽车拉力赛、高尔夫精英邀请赛、大湘西自行车联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活动。
按照常德市总体部署,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提出了“一体两极”发展新思路,即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为两极,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城头山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常德市澧县县城西北,具有6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于1979年首次被发现,目前发掘面积近9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6万余件。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该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起源、早期城池建立以及阶级、国家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石门柑橘
石门县柑橘中外闻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44.05万亩,2018年柑橘总产量达46万吨,综合产值逾12.5亿元,柑橘鲜果收入约占全县农业总收入14%以上。
石门县种植的柑橘目前已有35万亩获得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认证,5万亩获绿色食品认证,12万亩获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石门县先后获评为“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茶叶、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石门柑橘”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并被评为中国地理证明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2017年,“石门柑橘”入选湖南省十大农业公用品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鲁融冰 整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中共常德市委书记 周德睿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曹立军
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跨过了一道又一道荆棘坎坷,实现了一次又一次伟大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70年来,常德与其他兄弟市州一样,共度峥嵘岁月、共享祖国荣光,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绘就了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我们着力抓产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持续进位;着力抓改革开放,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着力抓城乡统筹,城市品牌不断擦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着力抓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着力抓党的建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神清气爽。
回望历史深处,我们心潮澎湃;展望美好未来,我们豪情满怀。70年后的今天,常德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常德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华章。
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举旗帜、铸忠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新中国的一切发展成就,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当前来讲,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真理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在沅澧大地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
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谋发展、兴大业。70年来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心任务。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好势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着力抓好产业培强、干部培优、机制培活、作风培实,着力推动全市发展从追求颜值向追求颜值与气质并重转变,从注重规模规格数量向注重管理质量效益转变,从内陆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从全面开花向重点突破转变,在埋头苦干中增长实力,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
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7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常德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聚焦产业发展、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党的建设等重点任务,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改革开放成为新时代常德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增福祉、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一以贯之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普遍受益的好事、守牢底线的要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向贫困的最后堡垒发起总攻,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夺取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强党建、勇担当。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汇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展现新担当、奋力新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成就新时代的新荣光。
云帆遍挂,大潮奔涌;号角齐鸣,催人奋进。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常德力量!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何其幸运
常德市政府退休干部 叶培明
我今年70岁,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出生,一直工作、生活在常德,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这几天,常德市政府机关老干办让我协助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展,看到一幅幅新老照片,我感触良多。
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津市镇(今津市市)集镇上,澧水穿镇而过。每到夏天,我们一家就要把生活用品搬到楼上,听到外面下雨都不敢入睡。每次洪水过境,集镇会被水淹。有时,洪水要十天半月才退。躲在楼上避难时,政府会组织人员划船配送粮食蔬菜。但喝水是个大问题。正常情况下,可以从河里挑水喝;而发洪水时,也只能用木桶打来挟带大量泥沙的河水,然后放入明矾沉淀、漂白剂净化后饮用。
现在,连游泳池里的水,都比我们那个时候喝的水干净。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大堤也建好了,再也不用半夜三更听到雨声就担惊受怕了。今年7月,常德市城区沅水涨水,眼看着水位一天天暴涨,但成千上万的市民仍在河边悠闲散步。有了大堤守护,大家心里安定。
收集上来的照片中,大多反映城市的巨变,高楼大厦、阡陌交通,这些让人感触很深。以前我们一家六口居住的木房子,虽说有2层高,但总共才三四十平方米,睡觉靠打地铺。现在我的几个子女,包括蹒跚学步的孙子,都有自己独立的卧室,还装有空调。交通也变得方便了。以前回津市,需早早从常德市城区出发,中途到临澧吃午饭,然后在大巴车上等候轮渡,到了傍晚时分才能到家。而现在,高速公路修通后,回趟津市老家看望亲友,半天可以轻松跑一个来回。
我从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小时候,我家里人多,靠父亲帮人做裁缝维持生计。党和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有保暖的衣服,还有宝贵的粮食。在党和政府帮助下,我进了学堂,一直读到中学。记得刚上中学时,正逢国家暂时困难,所有人同心协力搞生产、渡难关。学生也是半工半读,我作为班上劳动委员,带头种萝卜。春节前夕,每人带了一桶萝卜回家。
这些经历,都深深烙在我内心深处。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就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从来没有停下过前行的脚步。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现在,我每天仍然很忙,玩微信、搞摄影、吟诗作画、煎炸烹煮……怎样高兴就怎么玩。我常想,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何其幸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洋桂 整理)
◎数说
地区生产总值
1952年 5.8亿元
2018年 3394.2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
1952年 0.3亿元
2018年 174.4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52年 143元
2018年 31126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52年 79元
2018年 15095元
责编:谭思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