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件遗物,告诉你不一样的程潜

  ZAKER潇湘   2019-10-19 11:36:15

▶程潜送给陈巨来的照片。

▶陈巨来给程潜刻的印章。

▲程潜 1942 年版《养复园诗集》。程瑜供图 ◀程瑜及其家人捐赠给长沙博物馆的程潜遗物。

近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程潜公馆位列其中,这让程瑜感到欣慰。在名单公布之前,她再次从美国舟车劳顿回到长沙,带来了父亲程潜留下的又一批文物。30 套,47 件捐给长沙博物馆,还有 3 件捐给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瑜说: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可以让后人铭记一段历史。

1952 年毛泽东在中南海给程潜荡桨的照片、程潜生前最珍爱的印章、写给刘斐的条幅、《养复园诗集》、写给女儿程熙的信封 …… 那个曾经南征北战,叱咤风云、让湖南免于陷入战火、担任湖南省长长达 14 年的将军程潜,变得鲜活可感起来。程潜的另一面,是个爱好金石、书法、诗文的文人,也是个慈爱的父亲 …… 这就是文物的意义。

卷轴,是两个醴陵人的惺惺相惜

此次程瑜及其家人捐赠的物品,多是文字作品和照片。

程潜爱诗文,《养复园诗集》让我们了解了他的这一面。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佛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曾给予程潜高度评价," 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 "," 把他的诗与阮籍相比,评价很高。" 程瑜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古诗词。

一幅写着 " 向诚怀德秋阳纳牲夜郎,击掠边吏请诛除衡都尉 " 的卷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隶书苍劲有力,旁边写着 " 为章世兄正 ",是程潜写给同乡刘斐的。有一种说法是,程潜感念刘斐在和平解放湖南所作的贡献而写,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未能送出,依旧由自己保存。

"1935 年 12 月,父亲就任参谋总长后,在南京借住在贺耀祖家,刘斐当时没有职位,父亲念及同乡之情,给他安排了工作。" 程瑜说,这或许是他们友谊的开始。1949 年,来到时代的十字路口,两个醴陵同乡的命运再次捆绑在了一起。

1948 年,程潜回到家乡,出任湖南省主席。连年兵祸、民不聊生的湖南让他深感痛惜。1949 年,解放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为了不让家乡再次陷入战乱,程潜做好了和平解放的打算,顶着南京政府的压力,停止征兵,并开释羁押已久的八十多名政治犯。加上共产党人的争取,程潜坚定了脱离国民党阵营的决心。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

程潜回到湖南后,虽然扩充了部队,但多是新兵,战斗力不强,如何控制湖南局势就成了一个难题。程潜想到了另外一个醴陵同乡——陈明仁。陈明仁是程潜主办的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堂的学生,1925 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从排长、连长逐渐晋升为军长,能征善战。彼时,已经是兵团司令官。而程潜与陈明仁之间的牵线人是刘斐。刘斐时任国民党军令部次长,白崇禧对他甚为倚重。刘斐充当说客,建议白崇禧将陈明仁调往湖南,这正好合了白崇禧控制湖南的想法。于是,1949 年 2 月,陈明仁率部前往湖南,兼任长沙警备司令。白崇禧为了完全控制湖南,将程潜调离长沙,让陈明仁代理湖南省主席。陈明仁修筑防御工事,摆出一副坚守长沙的姿态。在白崇禧离开湖南后,陈明仁即在省政府会议上公开表示:" 决心不逞个人的义气,而牺牲三千万湖南人民与五十万长沙市民的利益 ",并且保证 " 长沙不会听到枪声 "。

1949 年 8 月 4 日,湖南省会长沙。这个长期以来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的省会中心城市,传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消息:程潜、陈明仁等三十七名将领联名,正式发表宣告湖南和平起义的宣言。8 月 5 日,解放军从小吴门进入长沙市区,长沙和平解放。

刘斐联合贺耀祖等 44 名国民党知名人士,于 1949 年 8 月 13 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与国民党政府决裂,当时被称为 " 香港起义 "。" 向诚怀德秋阳纳牲夜郎,击掠边吏请诛除衡都尉 ",是程潜对刘斐的感激,又何尝不是这两个醴陵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呢?

金石大师陈巨来,给程潜刻章两百多方

投笔从戎的程潜,被称为一代 " 儒将 ",喜欢诗文,爱好金石。

封门冻朱文对章是程潜最钟爱的印章。一方刻着 " 乾称父,坤称母;民吾胞,物吾语 "。一方刻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字来自论语。印章出自金石大师陈巨来之手,是程潜的座右铭,也是程潜在失意时以自勉的格言。

1928 年,国民党内斗激烈,蒋介石 " 抬李压程 "。程潜在武汉被李宗仁软禁,程潜创立的第六军被彻底瓦解。8 月,程潜被停职,随后被送往上海寓居,开始了长达 7 年的 " 寓公 " 生活。一直到 1935 年,原任程潜老六军师长,时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的杨杰向蒋介石建议:国难当头,应起用程潜。一二 · 九运动后不几天,程潜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参谋总长。

这 7 年,于仕途而言,程潜无疑是失意的。但是作为文人程潜,这却也不失为一段闲暇的好时光。程潜在思南路购置了一套洋房,每日临摹《石门颂》,搜集石章,颇为自得,也因此结识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陈巨来,并引以为友。

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中回忆起程潜,不无知遇之恩的感激。

程潜住在一大弄内,四幢房子,住着李烈钧、梅兰芳。程潜却并不附庸风雅,甚至从来不到梅宅访问,在弄中相遇,不过点头笑笑而已。他独痴迷书法和金石,遍购各种石章,王福庵、邓粪翁、陈半丁、齐白石等名家的印章无一不求遍。陈巨来与画家陶冷月是挚友,陶冷月的印章多出自陈巨来之手。陶冷月的正室夫人是湖南人,而陶夫人的连襟是程潜的得力助手,因此程潜与陶冷月交好,也知晓了陈巨来的才名。陶冷月介绍陈巨来到程府治印,程潜对陈巨来格外敬重。在陈巨来离去时,穿着夏布长衫,亲自送至大门口。陶冷月颇为感慨:" 与程六七年的交谊,从未见过颂公对人如此谦恭。"

程潜对陈巨来刻的印章颇为满意,甚至将自己收藏的 74 方印章悉数让陈巨来重刻。当时程潜经济紧张,陈巨来许诺不收取分文。但是在程潜担任总参谋长后,给陈巨来送去 500 元作为酬劳,陈巨来原封不动返还,说 " 我既允尽义务矣,会如领此,是乃食言了,万万不收,请原谅 "。这让程潜颇为感动,引为知己。后来,程潜给陈巨来介绍了一份秘书的工作,并对陈巨来寄予厚望:" 你熬一熬,二年一升。八年后,凭本人之力,必升至同少将阶级,再转文职,保证得一行政督察专员,至民政厅长后,那时就与本人无涉了。" 不过,文人气颇重的陈巨来,不习惯官场的钩心斗角,很快从官场退了出来,以刻印为生。即使在程潜离开上海后,与陈巨来的书信往来依旧不断," 程公一共命余作印二百方以上,每星期必有一二函,均属刻文语也 "。可见,程潜对于金石的痴迷。

如今,两方印章被长沙博物馆收藏,穿越数十年的时光,有磕碰,却完整讲述着一段程潜与陈巨来忘年交的故事。

老照片,毛泽东主席为程潜荡桨

程潜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开会时的合影,程潜与毛泽东在天坛合影,毛泽东在中南海给程潜荡桨合影 …… 古旧的黑白照片,是程瑜多年的珍藏。照片里,程潜或着长衫,或穿中山装,一脸满足的笑意,像是老友的一场聚会。

1949 年 9 月 7 日,程潜作为政治协商会议的特邀代表乘坐专列到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到车站迎接。据说,毛泽东只到车站迎接过两个民主人士,一个是宋庆龄,一个就是程潜,可见,毛泽东对程潜礼遇有加。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毛泽东为程潜荡桨的故事。1952 年秋天,毛泽东邀请程潜到中南海划船,两人坐上游船,毛泽东亲自为程潜划船。程潜忙说:" 使不得,你是国家元首,又年近花甲,怎么好你为我划船。"" 哪里,哪里。你是国民党元老,又是我的老上级,家乡人,还分什么彼此,何况你已古稀之年,总不能叫你为我划船吧。" 在影片《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为程潜划船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广为流传。照片上,程潜正襟危坐于船中间,似乎有几分紧张。

毛泽东对程潜可谓关怀备至,考虑到程潜在军政界有诸多旧部,除了安置程潜的老部下外,每月还拨五万斤大米,作为程的特别开销,币制改革后,改为每个月 5000 元。为了程潜工作方便,湖南和北京都为程潜安排了住处。

"1956 年,毛主席邀请我们到他在西山的别墅做客。父母带了熙姐、欣妹和我。受到邀请的还有张治中夫妇以及儿子儿媳。" 程瑜回想起往事,格外亲切。

1963 年,毛泽东过七十大寿,在中南海举行家宴。一共只有两桌,除了亲属外,还邀请了 4 位湖南老人:程潜、章士钊、叶恭绰和王季范。程潜携夫人和女儿程熙参加了主席的家宴,席间摆满了湖南家乡菜,毛泽东还特意让厨师为程潜加上了豆豉辣椒和熏鱼两道菜。

程潜也特意为毛泽东七十大寿写了十二首祝寿诗。"1939 年,父亲在西安遭到敌机轰炸,被埋在长安行营的地下防空洞,虽然及时抢救捡回一条命,但是大脑神经受损,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拿筷子、拿笔手都会颤抖,写起来并不容易。"1963 年,程瑜随父母在北戴河度假,见证了父亲十二首贺寿诗的诞生,也见证了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撰文 / 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

责编:李絮枫

来源:ZAKER潇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