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09:13:04
如果你是患者,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医生让去检查,但等到过几天检验报告出来,还得去找医生,这个时候又得重新挂号,挺麻烦。
如果你是医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患者拿着几天前的检验报告想“插队”,要求重新挂号又得解释,碰到不太理解的患者更是耗费时间和精力。
“看检验报告到底要不要挂号”,这个看似门诊流程的小细节,但“细节不细,小事不小”,需要医疗服务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今天我们推送一篇来自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观点。我们同样欢迎你,无论是在医院工作,还是曾经到过医院就医,如果对此问题有过感受和想法,都可以在后台留言。
日常医疗工作中,不挂号找医生看检验报告的患者很常见。患者认为,我挂号看病,医生开单检查后读报告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不应该为了看报告再次挂号。而医生认为,看报告容易,但是报告单看完了疾病就搞清楚了吗?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每一次看病的过程,就是挂号→看医生→开单→实验室检查→报告→医生读报告→处方治疗,其中包含检验报告的解读。但在现实中,由于工作量大等问题,患者就诊做检查后,在首诊医生上班期间报告往往没有出来。
等报告出来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再次找到首诊医生要求解读,但因为超过了挂号的有效时间,医生要求重新挂号再看报告;一种是首诊医生不当班,患者拿着报告要求其他当班医生解读,医生要求患者挂号。
近些年“看检验报告还要挂号”问题的凸显,与医院信息化推广和强调挂号时效性不无关系。
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规定,门诊患者应当先挂号后诊病(危重抢救除外)。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继续就诊应当重新挂号。
医生认为病人是继续就诊就应该重新挂号,以号排队;患者则认为,看报告既不是重新就诊,也不是继续就诊,而是上次就诊的一部分,制度中的“重新挂号”对此完全不适用,医生必须无条件为其解读报告。
而对“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继续就诊应当重新挂号。”的理解和做法各家医院也有差异,有的医院以当日0时“一刀切”归零,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在信息系统设置的是24小时有效,即从挂号起至满24小时。
不变的仁爱之心
报告不能在当班出、延迟性,这其实是普遍现象,鲜有医院能够做到所有报告当班(8小时)或当天(24小时)出。如果没有人为的挂号24小时有效规定,没有信息系统的自动清零,医生每次诊疗的完成应该到解读报告、开写处理和治疗意见为止。
其实,在没有实行电子化医生工作站之前,没有24小时挂号有效规定的时候,每个医生的诊桌上都有大量的普通处方笺,用于续方(一张方子写不下续上一张或几张),或报告延迟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使用,医生从来不用考虑电脑信息系统中有没有这个患者、是不是超过24小时。
从法律上看,患者到医院就医,与医院形成的是一个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在这一法律关系中,虽然患者和医院都没有就双方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进行明确约定,但双方的权利义务基本上是可以明确的,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等进行确定。《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都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故此,向患者说明和介绍病情是医生的一项义务,向患者说明记录病情的报告单也就是向患者说明病情的一种方式,医生有义务无偿告知。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在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后,医院有义务将检验报告的结果清楚明白地告诉患者,要求患者再重新交钱挂号才告知患者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一种违约行为。
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生的职业精神被总结为“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16个字。其中,“甘于奉献”代表了医者的大爱。
当医生履行呵护生命的职责,我们不要求每个医生都十全十美,但希望每个医生都能拥有一颗同理心,能换位思考,为患者多着想一些,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仁心、诚意和努力,而不是冷冰冰、机械刻板、框框条条、不近人情。任凭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争论如何激烈,我们不能失去医者的初心仁爱,不能失去“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如果我们能抛却借口,静下心来想一想患者的诉求,凭医者自己或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就不难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医患隔阂,建立起如亲人般的医患关系。
有时效和无限期
在检验报告的延迟性和挂号的时效性不一致,发生“看检验报告要不要挂号”争议和冲突时,我们不应仅仅看到表面上患者的不满和无理,还要反思深层的规则和制度本身是否存在缺陷和疏漏,如何修正和完善。
而在这之前,为避免不必要也本不应该出现的医患对立,人性化的变通处理于法于理于情是为上策。况且这不是患者的原因,而主要是医方的因素所致。
看检验报告挂不挂号,至今各医院缺少一致且明文的规定,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我在门诊的做法是,认真接过患者的报告单,解读结果或告知去找相关专业的医生,或需要挂号开药或进一步检查处理,从不会也不忍一推了之。
按理这是一个不该发生的问题,但现实是这不是偶然事件、个别现象,几乎在所有医院都存在,并且已经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影响,不能再任其发展。
为此,笔者呼吁,应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医院精准化管理,改善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就医中有更多获得感。
全体医生要提高认识,重视检验报告解读这一问题,特别是首诊医生在开出当班不能出报告的检查申请单以后,要详细告知患者在检查报告出来后在什么时间、地点,找自己还是另外的医生解读报告。
如果找另外的医生,一定要沟通好,以免节外生枝。非首诊医生在遇到患者要求解读检查报告时,要热情接待,灵活把握,除了请患者找首诊医生外,如果是自己专业的不妨行个方便,如果不是自己专业的也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尽量避免冲突。如果看了报告需要做进一步的医疗处理,应向病人说明挂号只有当日有效,过期必须重新挂号的规定。
“细微之处见真章”,把对患者的尊重关心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把职业素养体现在一事一物中。直面现实,既依法依规,又充满人文关怀。
此外,分诊台工作人员要做好引导,医院也可在门诊部或者取报告处设置便民解读报告处,或开设在线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报告解读。医院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延迟性报告解读的流程告知社会,让群众知情并配合医院的诊疗工作。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责编:李珊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