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0 11:57:41
眼高手低、难管束,还爱闪辞? 不,他们重视“软福利”
90后“职场画像”:不将就、有创意

从面试开始,企业和求职者之间即展开双向对话与选择。 记者 王智芳 摄
如今,90后甚至是95后的年轻人已步入职场,眼高手低、铁板一块、不爱加班、不爱打杂……这个人群被贴上的标签贬义居多。但不可回避的是,他们已成为职场的生力军,他们的所思所想代表着当下白领的最新动向。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对薪酬和职业的规划是什么?管理者眼中的他们是怎样?社会和用人单位又该如何和这群“新新人”相处?
画像1
足够自信,更重视“软福利”
11月8日,智联招聘湖南分公司市场经理唐清莹向记者介绍,他们曾经联合百度贴吧“New Crew”研究院共同开展90后、95后职场私密调查,针对近100万毕业生及职场新人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剖析这一人群的特点。
90后固执自负,不服管理?调研数据表明:大部分90后职场新人自信能直接参与公司“核心业务”,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接受上司安排的“打杂”“跑腿”指派。他们只是更青睐开放交流的办公室氛围,反感办公室八卦和潜规则。
“他们只是排斥复杂的办公室关系和人事斗争,但他们也自信自己足够机灵,能接受任何‘人际挑战’。”唐清莹表示,关于待遇,薪酬是其次,上升空间才是最看重的。相比五险一金等“硬性福利”,“他们择业时更重视弹性工作制、年假等‘软性’。”
“90后从不加班,8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谁也别想碰。”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他们并不排斥主动的加班需要,只是无法接受“老板不走不能下班”等被动加班理由。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亲兄弟,明算账。”
画像2
爱自由、有创意、重协作
对于“亲兄弟,明算账”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长沙市云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柏的认同。
“我们公司的90后、95后更期待‘亲密’的团队合作,但要求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孙柏说,对他们而言要尽快让其看到回报,千万不要“画饼”或者要很久才能兑现,“最好是项目完成就能兑现,刚好还能赶上买某套游戏装备或者某款护肤品。”
“90后不合群,常常喜欢独来独往。”是不是常常听到职场前辈这样评价自己身边的90后?而在雇主眼中却恰恰相反,记者采访的几位管理层都认为,“他们爱自由、有创意、重协作。”
“他们和同事之间有时候不只是单纯的工作关系,可以是朋友,可以一起玩‘吃鸡’也能一起约美食。”孙柏说,70后、80后工作和娱乐的时间是分开的,下班就回家了,而他们这一代把两者融合到了一起。
“很有想法,有创意,执行力特别强。”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总经理蒋乐玲说,虽然这一类员工可能有自己的个性,但并不影响他们对工作的热衷,相反在某个项目中他们还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画像3
“生活和工作,95后都不将就”
“稳定早已不是95后选择工作的首要因素,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生活和工作95后都不愿意将就。”蒋乐玲说,面对这样的95后,企业等经营性雇主要摆脱长期以来的家长思维、老板思维,实现后现代转型,以互助、平等的姿态对待员工。
“我希望工作有意义、有挑战性、有变化。”在长沙某机械工程公司上班的95后谢华说,如果公司能给予我们调岗晋升所需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更能激发员工兴趣和热情,符合其职业目标丰富的学习体验。
而另外一名在新媒体公司工作的95后职场人“小橘子”则表示,付出和所得必须成正比。她之所以离开前东家就是因为薪酬问题,她当时负责公众号,前东家要求她会采会编还得拍摄和剪辑,一个月薪酬才三千元出头。“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还是不工作呢。”她果断闪辞,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大饼一点也不好吃。
求职倾向
自媒体、网红、自由职业者是热门
今年5月,58同城发布《2019年90后青年职场生活状态调研报告》,报告发现,90后职场青年的薪资集中在5001-10000元,他们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关注远高于薪资水准。在职业选择方面,90后职场青年从事最多的行业是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信。90后职场女性自有住房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自己购车比例高于女性,14.2%的90后没有结婚打算。
同时,90后职场青年从事行业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建筑、自由职业者和教育培训。受行业性质影响,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行业男性普遍多于女性,女性更多选择从事人事/行政/后勤行业。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随时随地工作提供了基础,自媒体、网红等职业吸引了大批90后的加入,自由职业者成为其热门职业选择之一。
在薪资方面,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和建筑行业的实际和期望薪资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前者实际薪资为10146元,期望薪资为16285元;后者实际薪资为9741元,期望薪资为15759元。我国仍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而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直观展示,因此建筑行业前景良好,职位薪资较高。
声音
职场关系好比夫妻
要相互理解多沟通
现在的职场,企业和求职者更像“相亲”后走在一起的“小两口”。面试时展开双向对话与选择,相互“看对眼”后建立劳动关系,就好像扯了结婚证,但不合适仍可能离婚。怎么做才能让“小两口”关系更持久?
任正非曾回应华为HR胡玲:发现不合理很容易,平衡全局很难,要换位思考、互相宽容、互相理解,协商沟通,才能使供需双方之间的关系更顺畅。
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湖南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职业导师邱智军认为,职场关系好比夫妻关系。“如‘小两口’经营婚姻与家庭,光靠一方努力是不够的。”邱智军说,在工作当下收获多少、有多少发展空间、未来会怎样,是双方共同影响、共同努力的结果,且超过70%以上的决定因素在于你自己。当觉得迷茫、没有前途、遇到了发展瓶颈,准备跳槽时,认真分析原因,静心看看脚下的风景。“有时候不是换单位就能解决的,就像男女朋友不合适不是换一个的问题,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症结,换下一个也于事无补。” ■记者 王智芳
责编:尹舒艺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