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品古建 丨 桂阳古戏台:戏曲与建筑相映生辉

王铭俊   新湖南客户端   2019-11-19 15:05:46

△大湾村夏氏宗祠古戏台

日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桂阳县湘昆古戏台名列其中。

桂阳是一个古宗祠、戏台的王国。明清以来,桂阳兴建的宗祠、戏台遍及全县每个角落。1950年,桂阳县统计古宗祠、戏台500多座;2014年调查,尚存古宗祠、戏台300多座,在全国均属前列。

这是一个个有着怎样历史的古戏台呢?新湖南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它。

八宝之地 湘昆发祥

桂阳为什么拥有如此多的古宗祠、戏台呢?

桂阳作为千年古郡、铸币重镇,自古享有“八宝之地”的美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依托桂阳矿山,桂阳郡汉设金官,唐宋设铸钱机构——桂阳监,明清作为铸币原料重地,桂阳号称大州。

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汉唐以来,桂阳就形成了重文崇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养育了像蔡伦、胡腾、黄照邻、李思聪、陈士杰、刘放吾这样的湖湘俊杰,培育了像湘昆这样的艺术奇葩。

桂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湘昆的发祥地,昆剧、湘剧、祁剧、花灯戏在这里薪火相传。

△庙下古村看戏

从古戏台壁题和文史中获悉,明清时期桂阳昆班多达28个。桂阳昆曲艺术的发展大大刺激了桂阳戏台的建设,桂阳的古戏台就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成为戏曲与建筑两种艺术形式相映生辉的动人景象。

桂阳昆班,都由班主(本家)、演员、乐队、“打前站的”等组成。每次演出,“打前站的”就把昆班名称、上演时间与剧目,用毛笔(个别的也用粉笔)写在戏台后台装板或白粉墙上(个别的也把它写在台侧墙上)让观众知晓,名曰“壁题”,如同现在的“节目单”,以利演员作好表演前的准备,也可作为留念。

从流峰镇松市墟场戏台壁题可以看出,光绪十六年十一月桂阳昆班新文秀班到此表演八天,先后表演了《龙凤配》《荆轲刺秦》等24场昆曲戏曲。表演场次和天数之多,可见当时桂阳百姓对昆曲艺术的痴迷,也见证了往日桂阳昆曲艺术之繁荣。

△大窝李氏宗祠清代戏班题壁

古戏台有6种形式 ,是古代非物质文化遗存中的精品

桂阳古戏台上乘之作多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期间所建的祠堂中,熔湘楚古建艺术、儒道文化、宗族文化、湘昆艺术、楹联艺术于一炉,是古代非物质文化遗存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桂阳古戏台有6种形式:宗祠戏台、墟场戏台、庵庙戏台、草坪戏台、临时戏台和会馆戏台。

宗祠戏台建在宗族公祠内,一年四季可供全天候演出。这种戏台两侧行廊上面有厢房,供演员住宿,公祠大厅供观众看戏,风雨无阻。

△坛边欧阳氏宗祠

△昭金魏氏宗祠戏台

△下桥唐氏宗祠古戏台

墟场戏台建在墟场内,墟坪、墟亭就是观众看戏处,促进贸易流通。

△洋市镇停下村露天古戏台

草坪戏台建在村子附近临近交通要道的草坪上,草坪可容成千上万人。

庵庙戏台建在大庵大庙内。临时戏台是临时搭建供演出之台,演出结束后拆台,一般用于“还愿”“求雨”等演出。会馆戏台则需要购票观看演出。

桂阳古戏台工艺精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随处可见。古戏台大多在屋面上做文章,正脊、垂脊和翼角上多置以吉祥物或戏文人物砖雕。演区上空天花处置八角覆斗,或置圆形藻井,四角台柱“牛腿”上多施以精湛的雕件,以显示戏台的气派。

△廖家廖氏宗祠戏台柱雕

△锦湖家祠

△锦湖家祠壁画

△锦湖家祠封檐板雕刻

新湖南客户端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印象桂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