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 2020-04-12 10:48:20
导读:为真实记录、全方位展现2020年抗击疫情的历史过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得以永存,近期,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纷纷向社会各界征集抗“疫”见证物。
本着“为今天收藏昨天,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记录下疫情中的点点滴滴,保留下这段特殊的记忆。为此,我们特推出“见证·抗‘疫’”系列报道,为您呈现这些抗“疫”见证物背后的精彩感人故事彩感人故事。(张玲)
见证物:《别父母书》
创作者:赵春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病医学科主治医师)
故事讲述人:赵春光
见证物简介:
赵春光在战“疫”一线书写的家书
最近,一封家书“火”了。这是一封书写于武汉抗“疫”一线的特殊家书,它的作者赵春光是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疫情来袭,他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义无反顾,尽管35岁的他是儿子、是丈夫,也是两个稚子的父亲。为防不测,他在战“疫”前线饱含热泪、一气呵成这封荡气回肠的家信,表达了拳拳孝子之心和精忠报国之志。在当时情境下,这封书信就是赵春光留下的“遗书”。所幸,如今山河无恙,英雄凯旋。返湘后,赵春光公布了这封家书,感动了无数网友,他还为家书作题《别父母书》。
今年是我从事医务工作的第八年。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一名重症医师,我责无旁贷,理应走上前线,竭尽所学,治病救人,所以我报名并有幸成为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的一员,参与重建武汉协和西院12楼重症病房。
赵春光加入国家医疗队留标准照
出发援鄂之前,母亲一边为我收拾行李一边掉眼泪,但父亲作为一名老兵,作为唐山大地震时第一批驾机冲入灾区的运输机飞行员,并没有表现出担忧和难过,他只是告诉我“你去前线,要做好睡帐篷、吃压缩饼干、不洗澡的准备,那里是灾区,不比家里”。
2月7日,我和来自湖南各医院的“战友”组成的130人医疗队搭乘专列赶赴武汉。当我们走下火车,看到原本应该熙熙攘攘的车站空无一人,从高铁站到市中心的45分钟车程,路上没有一辆车,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武汉三镇,尽为病土”。那是武汉情势最严重的时候,很多病患因为没有床位,只能在医院外辗转。2月7日那一天,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冲进武汉,首日即开放1000张重症床位,3000张普通床位,武汉的形势开始缓解。
作为重症医师,我们直接面对最危重的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血液净化,股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置管,ECMO置管,这些都是重症医师的治疗领域。每次当患者的血液喷涌而出的时候,我们都在与病毒近距离接触。当穿起重重防护之后,很多重症治疗操作的基本功都变得困难起来,平时可以信赖的手感完全消失,只能凭借之前无数次练习和操作积累起来的经验。
赵春光在隔离舱通过对讲与同事交流
赵春光在为患者进行股静脉置管操作
赵春光在隔离舱救治病人
赵春光(左一)向国家专家组做病例汇报
进入隔离舱的防护要求是不能有一丝发丝、一寸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我们要穿两层防护服,戴两层口罩、三层靴套以及防护镜、面屏、手套……所有的汗液都蒸发在防护里面,沿着防护一路流下,每次工作要进舱4个小时以上,出舱的时候,靴套里满满的都是汗水。有的战友为了避免工作中途去洗手间浪费防护物资,就穿着纸尿裤上岗,有的女战友体力透支晕倒,甚至呕吐在口罩里面,需要战友们的帮助才能脱离隔离舱。
2月13日,我进入武汉一周时间了。那一天,为了抢救病人,我在隔离舱连续工作了6个半小时,出来时感觉已筋疲力尽。我不惧怕死亡,我想每一个主动请缨赶赴前线的人都不怕,但我们并不确定自己能否平安回家,为防不测,我决定留下一封书信告慰父母。当时,内心热血翻涌,我是流着泪一口气写完的,只用了5分钟。受父亲影响,我读了很多古文,当提笔书写这封“遗书”之时,我采用了文言文体,言简意赅地表达胸中之意。成稿后,我发给一位南京的朋友代为保管,若我不测,由他交给我的家人。
“报喜不报忧”几乎是远行游子撰写家书的常例,我在信中告知父母“衣甚暖,食颇饱,眠极安”,然而当时的工作生活却不可谓不艰辛。2月中旬的武汉运力有限,还要尽可能保障防护物资的运输,因而生活物资相对缺乏。有两周的时间,我们驻地的厨师拿不到新鲜蔬菜,只能用火腿肠做菜,炒火腿、炸火腿、火腿汤……有的战友实在吃不下,只能依靠泡面和维生素片补充营养,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武汉已经把能给我们的都给了我们。在抗“疫”前线,吃饭和睡觉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任务,大家要坚决配合完成,因为不吃饭就没有能量,睡不好免疫力就会下降,而这在隔离舱里是致命的事情。那段日子,我和战友们在工作时间以外,都在努力地拼命吃饭,拼命睡觉。
赵春光的防护服上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在我们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位70岁高龄的老人,患有糖尿病、心梗、脑梗,当时,他呼吸衰竭,肺部就像是一个充满水的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喘气。如果采取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方式,以他的身体状况肯定扛不过去,于是,我坚持给他使用无创呼吸机,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需要随时随地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我守了他三天,无创呼吸机开到了顶才勉强支持住他的呼吸,所幸,这位老人最终康复出院。在武汉的两个月,几乎每个医生都有这样的故事。两个月,我们一共抢救了160位重症患者,只有5例患者死亡。
在武汉期间,我们居住的酒店后面有一面很大的霓虹幕墙,那段日子,幕墙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几个醒目的大字一直陪伴着我们,幕墙下是一座高架桥,我们刚去的时候,桥上几分钟才有一辆车,而且不是救护车就是警车。但是到我们走的时候,霓虹幕墙上显示的是“白衣执甲,凯旋而归,谢谢白衣天使”,高架桥上跑的私家车也多了起来。武汉这座城市,慢慢活过来了。
我庆幸,自己曾为唤醒这座城市拼过命。毕竟,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有多少机会可以参与到“国家保卫战”中去呢?我想,这件事值得我骄傲很久,到我年迈的时候,可以很骄傲地和我的子孙说,在当年那场举国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我没有躲在战壕里,而是冲上最前线,扛起了“炸药包”。
当我平安返湘,家中二老才读到这封特殊的家书,母亲嚎啕大哭,坚强的父亲仍然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绪,但我了解他内心的骄傲和对我的肯定。
策划:郭人旗、林瑞华
文字整理:张玲
视频拍摄:赵春光
视频剪辑:田卉
排版设计:田卉
封面:田卉
责编:田卉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文旅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