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0-07-06 16:57:06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6日讯 (记者 汤江峰 李霞)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这个动人故事。今日,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寻找当年红军房东徐解秀老人的家,参观3位红军女战士住过的房子,重温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
(图为三位女红军与房东徐解秀一起睡过的床。)
6月28日,记者探访“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州村。正遇到徐解秀老人二儿子、82岁的朱中雄在老房子歇息。见我们到来,连忙起身让坐。这座明清风格的民居有着290多年历史,堂屋神龛上挂着母亲遗像。
朱中雄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到老房子里来转转,给客人讲讲“半条被子”的故事。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讲多少遍,也讲不厌。那年,我看电视转播,认认真真聆听了习总书记讲述妈妈与女红军“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到非常自豪。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总部经过汝城县沙洲村时,3位女红军卫生员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当年红军女战士看到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时,就打开被子同徐解秀挤在一张床上。3天后,红军女战士要走了,执意将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知道红军路宿辛苦,不忍心要她们的被子。这时,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那一年,徐解秀丈夫也当了红军,再也没有回家。如今,红军女战士住过的房子还保留着,铺着草席的木板床,向人们展示着这家农户简陋而艰苦的生活。
“解放后,我母亲才对我们讲起这些事情。”朱中雄说:“3位女红军借宿家中,帮忙做家务,搞卫生,还治好了我母亲的腿伤。她们临走时答应,等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看我母亲,自此,我母亲就一直牵挂着,等着她们回来!”
每年11月的那几天,也就是红军离开沙洲村的日子,徐解秀就伫立在村口老树下眺望,等着3位女红军归来,等着丈夫回家,从青丝等到了白发,这一等,就是50年。
(图为徐解秀二儿子朱中雄老人。 )
1984年11月7日,徐解秀老人等来了一位来寻访红军故事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81岁的徐解秀向罗开富详细讲述了50年前3位女红军给她留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当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在头版刊发了《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专访稿,首次向世人披露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并表达了徐解秀老人请记者帮忙寻找3位女红军下落的心愿。后来,一场寻找3位女红军下落的行动随即展开。然而,英雄无觅处,3位红军女战士最终没有找到……
1991年2月,徐解秀家人终于“等”来了女红军送来的新被子。那是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15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一起买的一床白底绿叶红花的蚕丝被,了却当年3位女红军的心愿。遗憾的是,徐解秀老人却在几天前去世了。
虽然等了一生,盼了一辈子,徐解秀老人都没有等到3位女红军归来。但是,你我他,终于等到了女红军期望建成的那个幸福的新社会。朱中雄高兴地说,如今沙州村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盖上了暖和的新被子,建了漂亮的新房子,看病住院有了保障,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图为徐解秀儿子朱中雄(左一)接受记者采访。)
朱小红是徐解秀的孙子、朱中雄的儿子,曾是一个贫困户。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朱小红学厨艺,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一个脱贫带头人。2017年10月,朱小红土菜馆开张,从此,他吃上了“旅游饭”,分享沙洲村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每逢节假日,他开的土菜馆座无虚席。
在沙洲纪念馆,讲解员朱文萍领着我们缓步走过那一幅幅发黄的图片和一件件红军实物,每个故事都讲得生动感人。讲解结束了,她才告诉游人:“徐解秀是我曾祖母。”这位29岁的年轻人,前些年,先后到东莞、广州和深圳等地打工。这几年,村里发展红色旅游,建起了红军纪念馆。2018年,她回乡当了讲解员。她说,我要努力讲好红军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半条被子”的温暖。它不仅温暖了那段艰苦的长征岁月,也将一直温暖着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初心!
责编:殷映月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