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何发荣 图片/视频 王珏 三湘都市报 2020-08-31 09:56:5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何发荣 图片/视频 王珏
【解码新职业】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状态监测、故障分析与诊断、维修及预防性维护与保养作业的人员。
不到40秒,能干多少事?在高效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手上,能走完一整套焊接工序。输入程序,按动开关,“手臂”从料仓抓取流水槽的毛坯料,放入机床。40秒,一个流水槽成品就完成了。
在工厂里,这些机器人要想动起来,需要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来助力。
输入指令,机器人有了“十八般武艺”
“之前都是人工焊接,我现在只要把毛坯料准备好,把程序编好,给一个指令,机器人得到信号,根据视觉传感器,就能对16个焊点进行焊接……”8月26日,毛逢春站在工作台前,向三湘都市报记者解释着自己的操作。
在长沙晓光模具公司的冲焊工厂,毛逢春熟练地在手持设备输入一串串指令代码,控制面前的机械手臂灵活抓取生产线上的毛坯料,秒变机器人“24小时全自动搬砖模式”,时而“低头”、时而“摆臂”、时而旋转“机身”。通过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的协同工作,他轻松完成汽车部件流水槽焊接、加工等工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百余人,有了机器人后只要20人了。”毛逢春说,公司现有102台工业机器人,分布在焊接、冲压、模具等车间。这些钢筋铁骨的生产“好帮手”不仅不知疲倦,一双“火眼金睛”更是异常敏锐,通过装载的视觉传感器,可以一眼判断出物料是否合格,如果被识别出异常,机器人会第一时间将其从行列中甄别、挑选出来。
角色转换,他保住了手里的“饭碗”
成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工程师,并非一蹴而就。十几年前,高中毕业的毛逢春成为广州某厂生产流水线上的组装工人,在企业自动化程度升级和智能化转型进程中,逐渐感受到“机器换人”给手中的饭碗带来的影响。毛逢春铆足了劲,开始学习自动化、打磨技艺,补习相关知识;实际操作中,找机会接触各类设备运转,终于实现从一线生产工人到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角色转换。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机器人动起来。”毛逢春说,2017 年,他从广州返回长沙,加入了现在的公司。带着3个人的团队,根据汽车厂家提供的零部件尺寸、样式,赋予工业机器人不同的运动轨迹,让它们互相配合,灵活地动起来。在毛逢春看来,随着科技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对从业者的要求只会更高,必须始终保持“一直在路上”的状态。
需求越来越大,薪资也相对较高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家电及3C、橡胶及塑料工业、铸造行业等领域,涉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中国制造2025”建设以及“工业4.0”概念风靡全球,各行业大量应用场景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和运维,操作工业机器人的专业技能人才应运而生。
目前,仅长沙雨花经开区就有百余名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大多就职于汽车制造行业、3C电子行业、金属和机械行业等行业。
据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将超过80万台,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调试、故障排除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的工程师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的缺口最为突出。薪资方面,45%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2倍。
【记者手记】
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
从毛逢春身上可以看到,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同时,也应认可他“博”对了方向,“机器换人”成为了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端人才和高投入。当下企业对技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巨大,此次被纳入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既是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肯定,也是对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视。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