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波澜起伏的非洲经济史

  游猪生态   2020-09-08 10:31:07

前言

游猪生态团队制作了「非洲经济专题」,从第一章非洲疫情相关经济措施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经济体制固有的脆弱性下还有着无限可能与商机。这次我们将向大众梳理非洲经济史,希望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找寻其脆弱性根源所在,以及看到非洲内部及外部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非洲经济这一公共话题,我们将产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相关内容:Chapter1 非洲疫情相关经济措施Chapter2 非洲经济史Chapter3 中非经济间的合作Chapter4 数字时代的非洲经济机遇本篇文章将从Chapter2非洲经济史谈起。我们大致将非洲经济史分为以奴隶贸易为特征的传统经济时期、帝国主义瓜分的殖民地经济时期、独立后不断探索的民族经济时期。

■ 帝国统治下的肯尼亚局部图景。来源:Pinterest

1141年-1880年:贩卖黑奴血肉的资本贸易“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是非洲历史上极其黑暗而混乱的一段时期,它以亿万生命的陨灭展示着不平等的世界秩序——欧洲国家在资本的驱使下以暴力的方式奴役非洲人民,对非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摧残,这种影响很难被时间完全湮灭,直至今日,非洲经济的脆弱性都在与600年前的奴隶贸易遥相呼应。

■ "Band of captives driven into slavery" 十九世纪中期画来源 | 英国伦敦国家航海博物馆 Michael Graham-Stewart 奴隶制收藏集

在中世纪及更早以前,非洲大陆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15世纪中叶前,仅有的贸易活动是通过东非海岸,红海及撒哈拉沙漠进行的,而内陆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稀少,主要是通过黄金贸易展开。但是非洲大陆内部之间会存在一些贸易活动,例如将伏尔加河西侧森林的可乐果运至北部的热带森林,将铜制品从撒哈拉沙漠运至尼日尔河流域等。奴隶贸易前非洲大陆的另一大经济活动在于游牧经济——伴随班图农民在非洲中部、东部及南部的移动轨迹,铁器制造及其他手工艺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散。非洲的传统手工技艺如西非贝宁王国的棉花、皮革,尼日尔河下游地区的金属工艺,莫桑比克索法拉的铁,都依靠卓越的质量成为非洲经济的部分支柱产业。然而,奴隶贸易的出现,从根本上瓦解了非洲的传统经济体系。1441年葡萄牙人船长贡萨尔维带领他的船员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南绕过布朗角后上了岸,他们从那里带走了十个黑人回到欧洲,这是欧洲人在非洲掠夺奴隶的最早记录。此后,从15世纪中叶起,“贩卖人类血肉”的非洲奴隶贸易便拉开序幕。参与国家从最初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扩展到英国、法国、普鲁士、美国等国,波及范围也从最初的西非海岸蔓延至非洲大陆内部及东非海岸,贩卖非洲人民的方式也经历了“海盗式掠卖—奴隶专卖组织成立—非法走私”等多种形式的更替。

■ 三角贸易分为三个航程:欧洲国家到非洲西部海岸后以廉价的制成品换取奴隶,再抵达美洲以奴隶换取当地的矿产及农产品,最后将这些产品运回欧洲市场进行贩卖。来源 | Howell World History其中“三角贸易”是奴隶贸易的重要部分,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由于整个航程的利益回报率可以达到100—300%,因此当时大批欧洲人对奴隶贸易事业趋之若鹜。以英国利物浦为例,1709年至1792年间,港口的贩奴船数量从1艘增长至132艘。大量西方城市依靠着三角贸易带来的利润获得程度不一的发展。

■ 在船甲板上的奴隶。来源 | 1860年被带至美国福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市的画。持续四个世纪的奴隶贸易对非洲大陆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在于人口的骤减。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在1978年联合国海地奴隶贸易专家讨论会上,部分专家估计,在奴隶贸易期间,非洲损失人口数量在2亿1千万左右。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供不应求,间接遏制了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

■ 在大西洋贸易中,非洲流失的奴隶数量。来源 | David Eltis, Stephen Behrendt, David Richardson, and Manolo Florentino,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Database.

除了劳动力的减损,在连绵不断的猎奴战争中,非洲大陆旧有的产业秩序被战争打乱,广大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遭到严重摧毁,从事相关生产活动的部落难逃战争的威胁,幸存下来的非洲人民有的只能被迫从农业区迁回原始丛林,失去了传统的农耕技术与精湛的手工技艺,退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需求在奴隶贸易阶段让位于生存的欲求,非洲本地的生产几近萎缩乃至崩溃。奴隶贸易同时使得非洲被迫纳入大西洋共同体,成为世界经济运转的一颗被动的齿轮。在进口环节,非洲作为殖民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倾销地,仅在1633-1634年间,荷兰人在黄金海岸便运销了12641匹贝宁布。1750-1766年间,英国出口的棉纺织品中,有30%-50%是运往非洲西海岸的。大规模的工业品倾销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非洲原有工业的挤兑,非洲被迫走向其他陌生的产业轨道,而本地的产品也同样遭遇下滑的需求量。而在出口环节,为了满足殖民国家的经济需求,非洲形成了单一的产品出口结构,如为了给欧洲的肥皂工业及各种机器的润滑提供油类原料,西非形成以棕榈与花生为主的出口结构,其后可可作为棕榈的替代品,也逐渐成为出口的重点产品,1886年以来最高占据非洲黄金海岸出口量的一半。因此,只有对欧洲经济强势国家有利的产业才能得到扶持与发展,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依附性。非洲逐渐转变为廉价工业原料的出口地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地,将大量财富拱手转入西欧地区,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长此以往,西欧国家保持着制造工业,而处于外围地区的非洲则负责提供矿产品及农产品原料,这样的国际劳动分工格局被殖民国家长久巩固着。1880年-1950年 :新帝国主义之下的经济制度从1807年开始,英国开始逐步废除其领土上的奴隶贸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在以1880年为标志开始的新帝国主义时期里,欧洲国家开始占领大片土地,并建立自己的政权;一战前,整片非洲大陆已经被完全瓜分。

■ 在大西洋贸易英国殖民者西塞尔.罗德横跨非洲大陆。来源 | wikipedia

在经济方面,在贩卖人口作为牟利方式被废除后,西方以剥夺土著土地和引入经济作物生产为突破口,对非洲的经济施加影响。一战的爆发和进行更是迫使西方加快了对非洲经济的改造步伐,战时强制性措施的大量出台,有力推动了非洲经济的殖民地化进程。在这一时期,非洲的经济模式转向经济作物和矿物的出口。欧洲人管理的大型农场都无法与非洲的小型农户竞争。贸易促进了城镇的形成和移徙工人的出现,许多人被迫来到处于经济中心的农场或矿场打工,阶级被进一步分化。虽然殖民地政府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在一步步增强,然而,因为缺乏来自欧洲本土的财政支持,他们主要对贸易进出口进行控制,但不足以管理本土的生产系统。我们将从经济角度谈谈这一时期殖民地政府政策和非洲本土经济的转变。

■ 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主持下,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英、法、比、德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解决刚果河口争端问题,经过三个多月的会议,签署了《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来源 |《非洲通史》

民主义历史的重要标志——柏林会议瓜分非洲的过程中,列强间互相争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总议定书》宣称其宗旨主要是协调争夺刚果矛盾,但内容远远超过《总协定书》里的宗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有效占领原则:要求今后占据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后国家或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向《总议定书》的签署各国递交相关文件和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申述自己的要求。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建立一个政权,该政权既能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能在必要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由于自由贸易与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和排他性相矛盾,各国都拒绝在自己占领的地区实行开放,所以有效占领原则是列强瓜分非洲的宣言书。柏林会议是国际列强瓜分非洲的强盗会议,是帝国主义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对非洲人民来说是巨大灾难。本土经济随着西方殖民统治的确立,在暴力排斥下实现的土地易手和西方资本、商品的渗入,使非洲经济与西方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以向西方提供原料为生产目的的采矿业和经济作物生产在非洲逐步推开,个别产品(黄金、钻石、野生橡胶和可可等)的生产已具备相当规模。非洲的小型家庭农场产出和出口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咖啡、可可、棉花等。他们甚至比欧洲人的大型种植园更加有效率,因为欧洲人的种植园依赖于有偿劳工,在磨合当地民工和农场主的关系上耗费了许多精力,而且欧洲人们对当地的种植方式和气候也不甚了解。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西方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殖民地当局拥有领土上所有矿物的所有权,他们往往会把矿场交给欧洲的公司开采,金子、铜、锡都是他们追求的对象。

■ 在1890年-1959年期间,非洲一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年产量。来源| Hillbom and Green (2018) Afrika- En kontinents ekonomiska och sociala historia. Lund: Studentlitteratur

这段时期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徙工人的出现。殖民地当局对所有成年男性都征税:通常是1英镑1年,相当于在矿上工作1个月,或者在农场工作2个月。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非洲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迫使非洲民工以低薪为殖民者工作。移徙工人的出现是阶级分化和城市化的表现。有适宜气候和矿产资源的地方变成了商业中心,而一些地区变得更加边缘化,一些人从而迁移到这些中心的矿场和农场打工,他们通常都怀着未来拥有自己的农场的梦想。虽然这段时间的经济增长非常显著,制造业的发展却极其缓慢。非洲当时主要的生产模式:矿产,小型和大型的农业生产都不足够促进本地的制造业。主要的原因在于,非洲必须要从欧洲进口农业和矿业用到的工具。农民所用的砍刀和斧头等金属工具,挖矿所用的机器,甚至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服和米都是欧洲进口的。同时,殖民地当局把大部分利润都用于政府开支,或是投资到海外。殖民地政府政策随着非洲参与全球贸易,殖民地当局也有意向去管理当地的生产。他们确实试图管理和控制当地经济,但是由于缺乏财政和管理上的能力,他们没有太多力量去干涉当地的决策,而是局限在控制出口渠道上。美国历史学家库帕提出的“守门人”(Gate Keeping State)概念描述了殖民统治的状态。简单来说,他们对殖民地的控制主要集中在非洲生产者的商业作物的购买,运输和出口,以获得政府必要的收入。这种状态是有限的财政资源和缺乏管理生产模式的能力的结果。当然,殖民地至今有着显著差异:“移民殖民地”(settler colonies)指大部分土地被分配给欧洲公司或殖民者的殖民地,而“非移民殖民地”(non-settler colonies)指非洲农民和资本家占领的殖民地。殖民地当局也用了不同的方式干涉和管理当地的经济。例如,因为欧洲殖民者的大型农业越来越难以和当地的小型农业竞争,这些殖民者通常要求政府给予他们某种作物或者某块土地的垄断权。1916年,肯尼亚的本地农民和印第安农民被禁止种植咖啡——肯尼亚利润最大的经济作物。上文也提到,殖民地当局也拥有矿物的所有权,并把它们交给欧洲公司。

■ 位于加纳的奥布阿西金矿厂。注意工人住的小房子(右中)和欧洲管理者的房子的对比(右)来源 | Chronicle/Alamy Stock Photo

此外,他们也加大了对当地采购商的控制。殖民地政府与欧资的大采购商合作,通过颁发准许证打压当地的较小的采购商,并收取购买准许证的费用。同时,殖民地政府以低价买入非洲生产者的作物,再由高价出口,利用其中的差价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一战期间,欧洲国家为了维持旷日持久的消耗性战争,力图把非洲变成各交战国的物资供应基地。为此,西方加快了对非洲经济的改造。大战期间,得到发展的是他们认定的经济部门和行业,如经济作物生产和采矿业。大战中,西方宗主国为弥补本国兵员不足,将大批非洲青壮年强征入伍。西方在非洲殖民地广泛推行强迫种植制度。殖民当局明文规定当地农户种植作物的品种和数量,并限期将产品交付当局指定的机构。殖民当局向土著居民征收的税收不但数额提高,而且名目增多,除茅屋税、人头税外,又新添了经济作物出口税、土地税和出售农产品商业税等。为了补充战争所需物资,西方加快发展非洲的采矿业。各宗主国除加紧开采原有的矿区资源外,还十分注意开发与战略物资相关的新矿区。虽然缺乏财政和管理上的支持,殖民地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非洲本土的生产模式,但是他们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新高。在战争的作用下,这种演进呈突进态势。1950年-1980年: 独立后的经济繁荣期与隐含的危机1950年至1960年期间,非洲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起初,独立斗争的胜利和二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所有人都对非洲的未来保持乐观。然而,在这种乐观之下,人们看不到非洲经济转型的必要。“守门人”似的政府保存了下来,而这种政府只能通过管理进出口来为其增加收入。在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到来时,它们的弱点暴露无遗。非洲的独立非洲大陆的逐步独立延续了三个半世纪。非洲国家以不同的形式,终于重新获得了国家的自主权。二战后流行的诸多思想潮流,如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影响着新一代的非洲精英。非洲精英们深刻感受到协约国的双重标准:他们一方面声称支持民族自决,另一方面却不尊重殖民地的这种权利。这些思想影响非洲国家走上独立的道路。英国很早就意识到非洲独立的必然性。1960年,英国首相在访问联邦州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变革之风正吹遍非洲大陆。” 承认了非洲独立的必要性。然而,法国仍然希望非洲能对自己保持忠诚且接受法国的语言和文化。就算在独立完成后,法语国家仍留在法元区,因此他们更容易获得法国公司的投资,也和法国绑定在一起。

■ 阿尔及利亚人欢庆独立。来源 | 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继南非在1910年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之后,在1957年,加纳成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接着,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在50和60年代纷纷获得独立。1990年,最后一个非洲国家宣布独立。二战后的经济繁荣

■ 二战后, 欧美国家掀起消费主义的浪潮。图为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处汽车厂的流水线和工人。来源 | history.com

在二战之后,全球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发展国家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增加了他们对非洲货物和自然资源的需求,而需求的增加抬高了非洲出口商品的价格,加速了非洲国家的GDP增长。政府仍然保持着”守门人“的状态。他们继承了殖民地当局两个代表性的经济政策:人头税和农业经销管理局。上文提及过,人头税是向每一个非洲成年男子征收的费用,而农业经销管理局付给农民低价,以高价出口农产品,赚差价以补贴政府。这段时期的生产模式也维持了之前的状态:非洲的小型农业大量出口可可、橄榄油、咖啡等商业作物,矿业也一直是非洲的主要产业。而非洲也一直依赖欧洲进口各种工具,器械等制成品。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也是以增加非洲的农业生产力为主要目的。例如,他们训练农艺师和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建立农业加工厂如屠宰场,并且还投资于技术改革。同时,许多国家都会资助农民化学肥料,优选种子和杀虫剂。在此之上,国际对非洲的资助也增加了。在二战之前,大萧条使得欧洲国家自顾不暇,但二战后的繁荣使其加大了对非洲的兴趣。在1880-1939年期间,英国为非洲殖民地提供了约6亿美元的发展资金,而这个数字在1945-1960年期间翻倍,达到了12亿美元,而法国则增加了5倍。这些数字虽然增长很快,但是总量其实不多。70年代的经济危机1950-1970年间,对非洲出口作物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一直很高,吸引了许多小型投资者,国际上的支持也在增加。在资金稳定的情况下,“守门人”似的政府一只能维持其运转甚至扩张。但是,1970年代中旬的石油危机使政府结构性的缺点和政府官员的不作为缺陷暴露出来。需求的下降,进口石油价格的上涨,人口的增长都给了政府巨大的压力。当资金短缺时,它所有的问题就一并显现出来。一连串打击的起因是1973和1979年两轮的油价上涨。非洲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是依赖着低价石油的,并且大多数非洲国家必须要进口石油。这轮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到了全世界。在其他国家不得不花更多钱购买石油时,对非洲出口经济作物如可可、咖啡、茶的需求下降了。

■ 二战后, 1973年石油危机。来源| Pinterest

油价上涨其实只是一个引子。非洲的经济一直都过于单一,只要出口农作物的价格出现波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政治上也出现了诸多弊端,比如,那些控制着农业经销的人,往往在政局里更有话语权。政权过于集中也非常普遍,他们往往只能代表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一小群人。虽然“守门人”式的政府在1970年代就已经展现了其局限性,这些政府继续维持了十几年,直到80和90年代,才有人试图对它们进行改革。1980年-2020年:失去的十年与经济一体化探索受西方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以及经济结构脆弱、政策思想混乱、政治动乱等因素的存在,80年代非洲经济出现了大衰退,这段时期也被人们称为“失去的十年”。非洲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度陷入了经济危机。对此,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了一系列有关解决非洲经济发展问题的报告和建议(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结构调整是非洲国家独立后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一次改革尝试,其一些内容如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业等虽然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其效果令人十分遗憾。其原因包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洲经济衰退根源的诊断具有片面性,将其归结于国家政策性失误,却忽视了殖民时期遗留的单一经济结构还未完全改变、美苏争霸限制了其自主探索空间等因素。忽视国情,试图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改造非洲经济的方式难以奏效。非洲国家在经济困难压力下,被迫接受了结构调整方案,因此积极性不高。独立之后的两次改革都无功而返,1994年以来,非洲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此后,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显著加快。1994年《阿布贾条约》生效,宣布正式成立非洲经济共同体。共同体设想分6个阶段逐步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并于2023年建立一个全非洲范围的非洲共同市场。这标志着非洲大陆正式启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非洲大陆层面或是次区域层面,非洲经济一体化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一体化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2001年7月在第37届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是非洲国家自主制定的第一份全面规划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旨在解决非洲大陆面临的贫困加剧、经济落后和被边缘化等问题。2002年,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非洲国家决定建立非洲联盟,以代替非洲统一组织,其成立对于加快非洲大陆一体化、加快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无疑都是十分积极的因素。2018年3月所签署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旨在建立一个横跨非洲联盟全体成员的自由贸易区,建立贸易促进与协调体制, 消除与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关的挑战,实现繁荣的非洲。

■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来源 | Atalayar非洲国家逐步认识到,由于非洲经济存在结构性矛盾,所以发展仍然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只有实现经济结构改革和经济转型,非洲经济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目前,非洲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现实,并且开始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非洲国家加强农业生产,积极推进工业化,发展服务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总体上,一体化的许多目标还未实现,大多数国家还面临着贫穷落后的种种问题,亟待改善:全球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占32个,人均平均收入只占全世界的1/6。非洲区域内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低,1993年的比例仅为8.4%。

直到2016年非洲内部之间正式贸易达1280亿美元,也只占非洲贸易总额15.4%。大多数国家仍然依赖进口大量工业制成品,而出口大量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和矿产品。非洲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如电子商务、线性航运连通性和营商环境也表现不佳。结语非洲经济结构固有的依附性与单一性,起源于奴隶贸易时期作为欧洲国家的经济附庸,又在新帝国主义阶段通过殖民政策得到强化,这种根深蒂固的经济脆弱性并没有随着政治主权的重拾而获得完全的修复。

直至今日,非洲经济的单一性结构仍然在制约着非洲制造业的进步,而与欧洲国家藕断丝连的经济黏性也依然使得非洲难以在国际市场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非洲经济脆弱性的修缮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本土政府及市场、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等多主体的协同促进,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认知的跃升、良善理念的推进都在为非洲的长足发展提供契机,期待非洲大陆越发蓬勃的经济活力!

■ 游猪生态【参考资料】

【1】舒运国. (2004).评1980年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97-103.

【2】舒运国.关于非洲经济史的历史分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8,47(05):210-216.

【3】Hillbom E., Green E. (2019) Transformation and Administration—1920–1950. In: An 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Palgrave Studies in Economic History.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https://doi-org.ezproxy.cul.columbia.edu/10.1007/978-3-030-14008-3_5

【4】Hillbom E., Green E. (2019) The Expansion and Crisis of the Gate-Keeping State 1950–1985. In: An 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Palgrave Studies in Economic History.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https://doi-org.ezproxy.cul.columbia.edu/10.1007/978-3-030-14008-3_6

【5】Shillington, Kevin. (2019).History of Africa. Red Globe Press.

【6】Paul E. Lovejoy. (1983). Transformations in Slavery: A History of Slavery in Africa .Cambridge.

【7】于民. (2008).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7(2), 34-41.

【8】吴秉真. (1984). 非洲奴隶贸易四百年始末. 世界历史(04), 83-88.

【9】可晓丽. (2012). 文明交往与非洲奴隶贸易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河南师范大学).

【10】Austin, Gareth. “The ‘Reversal of Fortune’ Thesis and the Compression of History: Perspectives from African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 20, no. 8, 2008, pp. 996–1027., doi:10.1002/jid.1510.

【11】Spear, Thomas T.(2019).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frican Historiography: Methods and Sour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Key Statistics and Trends in Regional Trade in Africa, p. 1. at https: / /unctad. org /en /pages/PublicationWebflyer. aspx? publicationid = 2447,May 25,2019.

【13】AfCFTA set to support Africa's industrial exports,at http: / /www. africanreview. com/finance /economy/eca-senior-official-makes-a-case-for-using-afcfta-to-support-africa-s-industrial-exports,March 9,2019.

【14】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Key Statistics and Trends in Regional Trade in Africa,at https: / /unctad. org /en /pages/PublicationWebflyer.aspx? publicationid = 2447,May 25,2019.原标题:《一文读懂波澜起伏的非洲经济史 | 积遇非洲》

责编:戴蓉

来源:游猪生态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