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罐、旧木料、鹅卵石……“包工头”老邓用“废品”打造美丽乡村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1-21 16:26:02

新湖南客户端11月21日讯(通讯员 喻玲 娄梦瑤) 两脚泥,满头汗,刚在河里挑捡完石头,又干起了泥瓦匠的活……这个形象说他是一个艺术家,大家可能很难相信。他是邓寒松,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名有着 30年教龄的专业教师。近年来,邓寒松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免费为村民设计农家庭院,他给自己定了两项铁规:一是活儿都自己干,二是材料都不能花村民钱,就地取材。学生都亲切地叫他 “包工头老邓”。

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农村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一摆弄就变美了,真是不敢相信。 ”村民何顺兵看着院子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很多村民也前来围观。

从今年 7月开始,邓寒松已经来回往返湖南省新宁县水庙镇枧杆山村5趟了,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昔日的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村。

枧杆山村是个省级深度贫困村, 2018 3月长沙理工大学开始驻村帮扶,2020年初已经实现脱贫摘帽并全面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邓寒松说: “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准扶贫很有成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就是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是我们艺术学院擅长的。”

刚捡来的废旧泡菜坛,经过邓老师一个上午的折腾,变成了一组被命名为 “生活之源”的喷泉设计;几个鹅卵石摆在脐橙树下,就组成了母鸡下蛋的小景,邓寒松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叫 “新生”;转动开关,土陶罐就流出了山泉水,既古朴又别致……

村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都想回去装扮一下自己的庭院,邓寒松也一一指点。“要做出有乡村特色的庭院设计就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一来不增加大家的负担,二来这样的庭院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又各有特点。

知行合一, 让学生在 实践中获取真知

每次进行庭院设计,邓寒松总会带上几个学生,“景观设计不能只会纸上谈兵,你要先懂施工,特别是要先读懂每一种材料,才能做好设计。只要学生有锻炼自己的想法,我很愿意带他们出来参与一些项目的建设。 ” 近年来,邓寒松坚持在实践中教学,他带领学生先后参与四十余个实践项目,完成了五十余项社会横向设计项目和课题。

前几天,“乡村技艺”搭建,这组景采用的是废旧的陶瓦,拆卸丢弃的旧屋梁、木雕花,组合在一起造景,就是要表达乡村传统建造工艺文化,所以在搭配石块、基桩铺装时尤其要注意它铺贴的精美性,这样才能整体反映枧杆山村传统建筑元素的瓦、木、石、砖的工艺美,让人观后有 “我家原来老房子的材料也可以这么美”的感触。

邓寒松一边施工,一边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怎么选料,解释怎么体现工艺的精美。邓寒松说: “这既是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在传承乡土文化记忆。我希望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能够发现中国乡村的美,挖掘中国乡村的美,更好的展现中国乡村的美。

李祎姮和她的三个同学今年大四了,从去年开始跟着邓老师各地跑,参与过的设计实践也有了三四个,亲身体验景观施工技艺后,她们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原来的设计是飘浮在空中的,懂得了施工技术后我们认为画图并不是设计的全部了。”

家国情怀,能为乡村振兴做点工作很开心

每个特色庭院背后,是邓寒松和学生们几何倍数增加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然而这些辛苦并不是为了获得任何报酬,甚至连往返的交通费都得自己掏钱。这也并不是邓寒松第一次义务为贫困村进行规划设计。

2019年,邓寒松就跟长沙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一起对新宁县清江桥乡的桃花村进行了村庄环境美化的规划设计,并针对村里实际条件创造性地提出 “以美化庭院带动村庄美化建设”的想法,义务为桃花村整理了庭院建设的相关理论、方法,写了详细的建设细则和方案。现在的桃花村不仅山林青翠,碧水如练,家家户户的庭院景观都各具特色,走在村里一步一景。桃花村在受到众多媒体聚焦报道的同时,也吸引了无数的乡镇、村庄去参观学习,在整个新宁县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宁县马头桥镇的乡村建设也倾注了邓寒松大量的精力,两年间他去了七次,而且还在继续。此外,现在游人如织的乡旅名村——桂东县青竹村也是邓寒松的作品之一。今年暑假,他又随学院 “设计下乡”调研团去了炎陵县,为炎陵的乡村建设、文旅发展献智献策……

邓寒松 说: “不是什么事都要讲报酬的。每到一个村,如果能用设计助力村容村貌的提升或对村庄的发展有利,那么我的工作就有意义;中国的农民勤劳质朴,曾经的贫困村村民,现在能接受我们为他们改造庭院景观,说明新时代的农民已不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也有了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我也是农民出身,为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感到高兴,能为乡村做点工作我更高兴。”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