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强国微信公众号 2021-05-23 09:15:35
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先生
在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守望着稻田
守着中国人的饭碗
△袁隆平先生
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
幼年时
随父母居住北平、天津、江西、湖北等地
饥饿的记忆决定了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1953年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在湖南安江农校度过了人生的十八年岁月
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66年2月28日
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在《科学通报》中文版第17卷第4期正式发表
1966年4月15日
经编辑部摘译的英文文章在《科学通报》外文版
第17卷第7期发表
△《科学通报》1966年4期封面
△《科学通报》中文版中刊载的《水稻雄性不孕性》正文
△《科学通报》外文版中刊载的《水稻雄性不孕性》正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手稿
△《科学通报》稿费通知单
袁隆平先生曾说
这篇文章救了我,我成了保护对象
我可以专心搞杂交水稻研究了
从此,也开启了他与期刊的不解之缘
袁隆平先生在《中国农业科学》1977年1期发表了《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1990年3期发表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袁隆平先生先后在《杂交水稻》1986年1期发表了《中国的杂交水稻》、1988年4期发表了《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1992年1期发表了《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1996年4期发表了《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1997年6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2001年4期发表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等论文
△《杂交水稻》1997年6期
△《杂交水稻》刊载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正文
《求是》分别在1995年22期和2002年23期发表了袁隆平先生的文章《大力发展杂交水稻 促进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和《“偶然”非偶然》
《作物杂志》1986年3期和1990年1期分别发表了袁隆平先生的论文《利用无融合生殖改良作物的潜力》《试谈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
《科技导报》1997年12期、2006年4期、2016年 20期分别发表了袁隆平先生的论文《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前景》《通过科技进步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
《新湘评论》陆续发表袁隆平先生的文章
2007年2期《弘扬科学道德 塑造健康人格》
2011年18期《妈妈,稻子熟了》
2013年5期《幸福是什么》
2013年7期《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2013年14期《我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014年20期《中国人的饭碗一定端在自己手里》
2017年9期《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
2018年4期《中国的杂交水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2019年22期《乡村振兴 乡村正兴》
……
△袁隆平先生审定《新湘评论》清样
据《新湘评论》编辑同仁回忆:
我们带着清样,请袁隆平审定他的文稿
他聚精会神看稿
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
这是“身价”,不是“身家”
拿起笔改正了
一会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
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
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
……
看完稿,袁隆平欣然应邀为《新湘评论》题词:
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
《湖南农业》1996年连载了袁隆平先生的论文《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
△《湖南农业》2002年2期封面人物袁隆平先生
△《湖南农业》2020年7期封面人物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先生为《湖南农业》复刊三十周年题词
《高中生·职教创客》2018年第5期刊发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18年职业学校教书生涯》
该文迅速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袁隆平先生为《高中生·职教创客》题词
……
以上只是袁隆平先生的部分成果
同时只是他和期刊的温暖记忆
他不畏苦难,勇于攀登
将一篇篇优秀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
“电脑很重要,但是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书本知识也很重要,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你必须到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出来。”
今天
我们深切缅怀袁隆平先生
同时也向那些脚踏实地、心怀家国梦想的
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致敬
(注:感谢郝安先生、魏斌先生提供图片,特此致谢。其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姚昕玥
来源:期刊强国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