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24 09:49:09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深刻感悟袁隆平先生的宝贵精神
曾晓虎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中国的损失,是世界的伤痛,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潸然泪下之余,我也想到袁老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不仅仅值得仰慕,更值得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心忧天下的精神。袁隆平先生第一份职业不过是在位于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当一位普通教师,按照常理,他教好自己的课就行了,但是1961年,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31岁的他虽然立足在普通教师岗位,却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这需要心忧天下的情怀,需要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强烈的热爱之心,而不是苑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苑囿于自己的小日子,更不囿于自己简单艰难的生活工作环境。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大局下,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也要有心忧天下的情怀,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二是要学习他攻坚克难的精神。袁隆平所在的时代国家各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而他需要挑战的是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没有超凡的决心、没有惊人的毅力、没有满腔的热忱,完全不可能去挑战权威、颠覆传统。而在反反复复的实验中,面对失败的挫折、刻薄的嘲讽:“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吃草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他泰然处之,冷静思之,耐心释之,努力行之。他在成功挑战权威和传统之后,他又不断挑战自己,亩产从五六百公斤提升到1100多公斤,并且在盐碱地上都种出来了水稻,并提出要发展盐碱水稻,他领队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们也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尤其是遇到挫折、遇到问题、遇到矛盾时更要保持冷静、保持定力,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是要学习他不骄不躁的精神。科研是枯燥的,是乏味的,要坐得冷板凳,要晒得大太阳,尤其是做杂交水稻品种,过程复杂,时间漫长,从1960年到2021年,61年来他一直就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这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的真实写照,特别是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奖,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为此还谈到自己的两大任务,一是继续搞杂交稻,要高产、更高产、超高产,二是攻关海水稻,成立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时年89岁,在一个本可以、无可厚非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依旧充满了斗志、充满了热情,全然没有船到码头的感觉,全然没有享受生活的感觉,全然没有遥控指挥的感觉,而是继续身先士卒到地头、身体力行做科研。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戒骄戒躁,不能因为工作上的困难和阻力而焦躁不安、退缩放弃,也不能因为工作上的成绩和荣誉而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而要继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再创新业绩、再创新辉煌。
此外,作为党外代表人士,他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不管是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还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科学研究心无旁骛;作为党外代表人士,他始终坚持党倡导的优良传统,不管是学术上声名显赫,还是成果上功勋卓越,他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本色和谦虚豁达的性情,为人处世真诚朴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袁隆平先生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既是他事业的写照,也是他人生的感悟,更是留给我们不朽的精神坐标和人生指引。
责编:马如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