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菜报 2021-08-25 16:24:13
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达庆玙
今年是中国考古百年,湖南考古70年。在中国考古学诞生的百年中,湖南考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考古发掘中,饮食器具占有重要位置。从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石器,到远古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琳琅满目,十分丰富。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工具吃,吃的礼仪、风俗,都可以从文物中得到最直观的解答,并成为湖湘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旧石器时代的尖状器
【石器】
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在湖南西北的澧县、石门和湘西的慈利、新晃、怀化等四水流域,以及湘江流域的长沙、永安等地,先后发现10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不少打制的原始石器,如砍伐器、尖状器、石斧等,距今约20万年。这表明,当时的湖南先祖多活动在河流附近,用河滩的砾石打制石器,用石器采集植物、分割动物,并用火使食物成熟,从而脱离“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启自主的饮食文化。
【陶釜形器】
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陶釜形器,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古老的陶器,距今约14000年。这种釜形器是当时人们用于烹煮食物的炊具,见证了“饭稻羹鱼”的饮食时代。据考古调查,当时烧制的生活陶器还包括用于盛装食物的碗、钵、缸、杯等。
更重要的是,在玉蟾岩还发现了最古老的稻谷遗存,距今约14000—18000年。这些稻谷兼有野、籼、粳的综合特征,是从野生稻向栽培稻演化的初期栽培稻类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或许可以认定,湖南是稻作农业的发源地。
玉蟾岩陶形器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用做盛装食物的器具。商、周时期,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已经很发达,大型青铜器如鼎、尊等,不但见证了“钟鸣鼎食”的饮食时代,还逐渐演化为祭祀礼器,被视为“国之重器”。用于饮食的青铜器,大致可分为盛食器、煮食器、盛酒器和温酒器。湖南是我国南方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区,数量众多,造型独特,工艺繁复,有不少国宝级文物。
四羊方尊
1937年出土于宁乡的四羊方尊,是湖南青铜器最为精美的一例。颈部高耸,四面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腹部与足部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整器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形体端庄典雅、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被认为是传统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
人面纹方鼎
人面纹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以人面作为主要纹饰的青铜器。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两字,应为祈求丰年的祭祀礼器。
【漆器】
汉代,楚国漆器已达到极高水准。漆器是实用器具,种类甚多,主要是饮食器皿。造型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
漆杯
漆案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震惊国内外。这些漆器多为成套餐具,如漆鼎、漆壶、漆钫、漆樽、漆盂、漆杯、漆盘、漆勺等;均为木胎,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漆碗内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不少漆器出土时还有食物残留,为后人了解西汉初年的饮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漆鼎
漆盘
【陶瓷器】
湖南窑口较多,以民窑为主,出土的陶器、瓷器多为实用性的民间器物,能反映当时的饮食特点。
湘阴窑瓷器
湘阴窑又称岳州窑,自晋、南北朝至隋代的数百年间,是其全盛时期,沿湘江分布达数十公里,中心窑区位于现湘阴县城城区。产品多为饮食所需的碗、钵、盘、盂、洗、壶、坛、罐等。胎与釉结合紧密,质量比汉代原始青瓷有显著提高。由于青釉的成熟,饮食器具的清洗和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装饰工艺以捏塑、刻花、模印等为主,器具外部施釉一般不及底部,成为一种时代特征。
长沙窑出土的瓷碗
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是兴起于中晚唐的商业性窑口,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釉下彩是其鲜明特征,冲破了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瓷器烧制的新境界,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彩绘内容丰富,既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象形图案,更有诗词文字书法等。古窑中发现的大量瓷杯,反映出唐代盛行的饮酒、喝茶习俗,折射出当时饮食文化的高度,也折射出湘楚大地的生机蓬勃和淳朴民风。
长沙窑瓷器曾大量出口海外。1998年,一家德国海捞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外海发现“黑石号”沉船,沉船中清点出中国陶瓷6万余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500余件,以碗为主,还有执壶、杯、盘、盂、罐等其他器型。
唐·长沙窑彩绘碗
衡山窑瓷器
衡山窑始于宋迄于元,是湖南境内继长沙窑之后兴起的彩瓷窑口。窑中发现的瓷器,多为日常生活常用的碗、罐、盆、炉、壶等。胎质坚硬,敲之发金属声。所用的本地瓷土含铁量较高,烧造后呈现瓦灰或猪肝色。为弥补这一缺陷,工匠先涂一层白色化妆粉,再施褐、绿釉等缠枝花卉纹饰图案,在1200℃左右高温下一次性烧造。瓷器色彩对比强烈,花纹活泼粗犷,装饰效果上乘,被称为“高温彩釉绘花瓷器”。
衡山窑-酱釉绘鸟纹罐
衡山窑出土的瓷碗
醴陵窑瓷器
醴陵窑是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大型窑场。清光绪三十一年,熊希龄在县北姜湾一带(今醴陵市)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翌年创办湖南瓷业公司,公司员工多是沩山有丰富瓷业技艺的工匠,同时从景德镇和日本聘请瓷业技师,改良醴陵瓷业。醴陵由此创烧出釉下五彩瓷,釉色晶莹淡雅,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器形美、彩饰美于一体,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享誉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窑多年生产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国宴瓷和国家礼品瓷,被誉为“红色官窑”。
醴陵出土的汉灰陶罐
醴陵民窑出土的清代青花瓷
(文、图整理自《中国湘菜大典》。感谢《中国湘菜大典》主编彭子诚、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原委员田申先生的支持、指导)
责编:陈潇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