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15:21:5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赵冠群 曾庆亮
“曾老师,我家停电了,麻烦您来看看,我在北京工作的两个孙子要回来陪我过节了。”9月30日,湘潭县易俗河镇凤凰山庄小区96岁的马玉昭奶奶给小区“守望之家”负责人曾炳炎打了求助电话。20分钟后,志愿者郭云辉赶到现场,免费排除了故障。马玉昭感激万分:“小区有你们这些为老服务志愿者,我们老人心里好安稳。”
只有77户256人的凤凰山庄小区,自2019年建成“守望之家”后,这里的空巢、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员等困难群众都能就近得到帮助。同时,“守望之家”将23位高龄、残疾、独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由12位志愿者就近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关爱帮扶,负责日常走访并及时对生活遇到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近年来,湘潭县结合地域特色,创新打造“党建+莲湘颐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元素融入“莲湘颐老”体系全过程,实现党建引领和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形成组(网格)“守望之家”、村(社区)“邻里互助”、乡镇“养老机构”、县级“医养学融合”以及云上“智慧养老”等五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至2021年10月,湘潭县已建成“守望之家”1400余个,构建起“党员+村民小组长+志愿者+就医联系人”的老年人和留守人员巡访、关爱、守望服务体系,其辐射半径在500米以内,基本实现老年人“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解决养老不出村的问题。
10月21日,在石潭镇横街社区爱心食堂,党员唐赞华正在为老人义务做饭。唐赞华说:我们社区每两名党员一组,每个星期一轮换,义务为爱心食堂做饭,既节省了开支,又拉近了干群距离。在横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几十位老人就近在这里欢聚,打牌娱乐、练习书画、阅读报刊、下棋交谈……,中心设置了活动室、文娱室、休息室、心理咨询室、爱心食堂,室外还有健身场所,孝德善行公开栏。72岁的盛和平老人笑声爽朗:“老人们聚在一起,中晚餐也在爱心食堂吃,居家不离家、分散不孤独、实惠不浪费,日子是越过越快乐、越来越美满了!”现已试点建成的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较好的解决了精神慰藉、情感交流、日常饮食等问题,惠及各类老人200余人。
2021年重阳节,湘潭县杨嘉桥镇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58位老人搬入了配套设施齐全、洁净明亮的双人间、单人间,开启了他们的幸福晚年。近几年来,湘潭县共投入3000多万元,对乡镇敬老院进行硬件设施提质改造和软件提升,撤并小型敬老院三所,新建区域性敬老院三所,对乡镇敬老院院长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选聘、由县民政局统一监管,对8所敬老院实施“公建专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行业监管上实现“一盘棋”。满足社会养老刚需,基本实现“养老有床位、身边有服务、兜底有保障”。
正在湘潭县医养结合中心调理身体的82岁王辉老人对这里的医护人员赞不绝口:“医生、护士对我就像亲人一样,嘘寒问暖关爱到位、康复护理精益求精,在这里既治了病又养了老,还不要子女操心,真好!”湘潭县医养结合中心主任黄赛芝介绍,依托湘潭县中医医院的医疗资源,按照“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临终可孝”的要求,医院成立了“党建+莲湘颐老”医养结合中心,设置了养老护理型床位200张,能满足更高养老需求。湘潭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军介绍,正在启动“党建+莲湘颐老”特色小镇项目,依托老年大学实现医养学融合养老,基本实现“怡养有品质、康养有选择、精养有特色”。
9月29日,湘潭县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该中心依托“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穿戴”技术,利用开发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安防管理系统”、“视频通讯系统”等管理软件,将养老床位搬进家里,将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床边,为居家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同时,将全县养老机构监控实时画面对接到“安联网”平台上,实现“云监管”。
湘潭县民政局局长汤立新表示,中心将建立老人信息和需求数据库、链接养老服务资源、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受惠面更广、服务更可及、发展更可持续的“床边有照护、身边有驿站、周边有服务”的“15分钟”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圈,基本实现“家门口养老”,将颐养服务做到老人心坎里。
责编:曹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