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捏脸蛋是流口水的原因吗?

  大众卫生报   2022-05-17 11:16:48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腔中唾液不自主溢出口外的一种现象。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对牙龈的刺激,这时大多会有流涎属正常。随着儿童发育成长,在1岁左右流涎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儿童2岁以后还在流涎,就可能是异常表现了。

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病理性流涎常见于以下原因:1.神经系统疾病。(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2)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的患儿由于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到唾液腺的分泌调节能力,也会出现流涎。(3)一些先天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2.唾液分泌增多。自主神经病变,口腔炎症,胃食管疾病或药物所致。3.解剖结构异常。如巨舌、口腔畸形、颌骨畸形及其他头颈解剖异常。

中医认为,涎由脾气化生并传输分散,故有“脾在液为涎”之说。在脾虚的情况下,脾的“固摄”功能失调,涎液不能正常传输,从而发生“流口水”的现象。 所以,捏宝宝脸蛋会导致口水增多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具体怎么治疗宝宝流口水的情况呢?

口腔功能训练 主要是通过外周的感觉和运动刺激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性,强化吞咽反射,改善吞咽肌群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协调吞咽、言语功能,从而改善流涎。口面运动(闭唇、噘嘴、呲牙、鼓腮)、舌的运动训练(伸舌、舔嘴唇左右、舔上唇、舔下唇)、吞咽模式训练(对咽部进行冷刺激,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儿做空吞咽动作),每日1次,共8周。

神经肌肉电刺激 能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强化中枢至咽喉传导通路对吞咽动作的反馈,从而有效控制流涎。每日1次,左右侧面部交替。

中医针灸 具有调节阴阳、扶正祛邪作用,并能影响与唾液分泌水平有关的迷走神经核团,从而改善流涎。舌三针、地仓、颊车、承浆,每日1次,共8周。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谭石玲

责编:袁小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