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15 23:41:30
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通讯员 丁欣 付丽晴 冯鑫)近日,长沙理工大学“探访非遗苗画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生专业调研实践团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魏桃初带领下前往湘西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德夯苗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非遗苗画梁氏工作室等多个调研点,以实地考察、座谈会、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探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湘西非遗苗画的传承与传播模式,探寻湘西非遗苗画的“踪迹”。
“你看咯,这个裤子就是我年轻的时候自己画来绣的!”80岁的苗民老婆婆指着自己身上的裤子十分骄傲地说。在德夯苗寨,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苗族没有独立的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通过口口相传外,就只有通过苗画等其他图案化语言表现出来。过去的苗民基本上都会苗画。但是,由于苗画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在创作上逐渐被机器取代,传承与传播状况并不乐观。
7月10日,实践团在湘西州博物馆“苗乡原韵”展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苗画藏品。其中,《酉水流金庆华诞,吕洞溢彩铸辉煌》作品讲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苗族人迁移的故事,由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画传承人梁德颂历时6个月完成,创世界最大的手工苗画作品纪录。
随即,魏桃初带领实践团一行前往乾州古城,拜访这幅苗画的作者梁德颂,就湘西苗画特色、传承难点、政策帮扶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梁德颂表示,苗画作为苗绣的前一道工序,经过几代苗画传承人的开拓创新,如今已成为一门独立成熟的民间技艺。但目前湘西苗画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非遗传承人群的流失,年轻的传承人或走向大城市,或碍于经济压力而不愿意沉下来学习苗画。
魏桃初与梁德颂就贵州龙里平坡村苗画发展模式和湘西苗画发展模式的差异展开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湘西非遗苗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新路径。
7月11日,调研实践团一行还前往湘西旅游学校春海苗族挑花工作室、滕静蓉苗族挑花工作室、彭晓君苗绣工作室等,继续寻找湘西非遗苗画的“踪迹”。
“这些挑花的底画都是我们自己所绘制的,也是我们所必学的技巧之一。”春海苗族挑花传习所内正在练习挑花的学生说到。挑花的底画以白色线条简单勾勒而成,没有鲜艳的染料,但其独特的绘画手法和符号元素都与非遗苗画高度相似。
走访途中,实践团从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了解到,湘西州非遗项目取得如此成就,其主要经验可归纳为:高位推动有力有序、资金保障有行有效、政策扶持有质有量、群众增收有门有路、交流互鉴有声有色。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成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湘西州非遗产业向纵深发展,在激励群众勤劳致富中,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让生活更美好。
一直以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注重人文素质培养,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学院依托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和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在暑期专业实践和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