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父亲忆英雄——英雄飞行员张超父亲张胜华的精神世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02 16:37:02

英雄父亲忆英雄

——英雄飞行员张超父亲张胜华的精神世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璇

8月1日,66岁的张胜华早起穿上迷彩军装,看向挂在墙上的一家三口合影,嘴角露出微笑,说出一句熟悉的祝福:“儿子,节日快乐!”

但这句祝福,他儿子却再也听不到。张胜华的儿子张超,1986年8月出生于湖南岳阳,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大学本科学历,海军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他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为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先后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张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这顶军帽他从小爱到大

张胜华的手机里,珍藏着两张全家福,一张是5岁多的张超戴着舅舅给的军帽,一脸严肃地坐在父母中间;另一张是18岁的张超考入空军后第一次回家,一身军装,佩戴军帽。露出自信的笑容。

在张胜华看来,张超从小就只想当兵。因为有两个舅舅在部队当兵,张超幼时跟母亲去驻地探亲,对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始对军人产生崇拜和向往。

慢慢长大后,张胜华欣喜地发现,张超开始以一种军人的自律和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当天要做的作业和劳动,他一定当天完成,从不拖延;上小学时,他常常省下零花钱买小飞机模型,模拟着飞行动作;念初中时,他注重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每天清晨跑步,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还经常打篮球。

2003年9月,正在岳阳市七中读书的张超看到空军招飞信息,第一个报名应征。当时招飞带队老师王亮回忆:“张超一次性通过招飞的100多项体检,身体素质在整个队伍里都是靠前的。”次年9月,张超顺利拿到招飞入伍通知书。

当张超终于戴上了那顶心慕已久的军帽,父亲张胜华倍感自豪,但也有“儿行千里”般的担忧。他和妻子只能把张超送到大学门口,百般叮嘱:家里一切不需你操心,一定照顾好自己!

当张超牺牲的噩耗传来,张胜华痛彻心扉,不愿意相信如此热爱军队的儿子,一生竟只有12年短暂的军旅生涯。翻开张超的日记,张胜华泪流满面,看到他生前曾写下——“一个国家,要想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特别是空中力量。”

“送他当兵,我不后悔!”如今,张胜华仍承受着失去独子的内心煎熬,但只要在电视里看到祖国的航母和舰载机,他能感受到儿子生命的重量,和军人骨子里的无畏与担当。

逐梦“刀尖”他折翼海天间

舰载机飞行员,被叫做“刀尖上的舞者”。

“很年轻,很有灵气,很阳光,也很朴实。”这是张超留给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的第一印象。2014年底,海军选拔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戴明盟作为考官第一次见到参加报名选拔的张超,“尽管说话不多,但看他的眼睛,就感觉很清澈透亮的样子。”

“要干就干最难的,要飞就飞舰载机!”2015年3月,张超以优异成绩被选入舰载机部队,成为中国海军最年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胜华告诉记者,从入列第一天起,张超就自我加压多飞多练,1个多月完成“理论改装”,6个月赶上训练进度,13个月完成上舰前93.24%的飞行架次,已符合上舰要求。张超痴心于飞行,训练起来没日没夜,被战友们称为“拼命三郎”。

张胜华回忆,有一年春节,张超正在执行战备巡航任务,突然有一架外国的无人侦察机试图进入我国南海领空。张超驾机飞到飞行极限高度,不顾座舱玻璃结冰的危险,硬是将对手逼退。有一次,张超和战友在训练返航时,暴雨覆盖了整个跑道,他主动请缨第一个降落。在他示范引领下,其余6架战机依次在大雨中安全着陆……

“张超曾先后20多次执行战斗起飞任务,与外军飞机空中较量,既飞出了中国军队的自信,也飞出了伟大祖国的尊严!”听到来自儿子战友的赞扬,张胜华说:“我只是个普通农民,儿子的军功给了我莫大的荣誉。”

2014年底,张超决定报名参加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考核选拔。刚特招到部队与丈夫团聚的张亚有些埋怨,张超就跟她说:“我的梦想就是飞最顶尖的飞机,请你理解我。”

2016年4月27日,是张超加入舰载机部队的第90个飞行日。当日12时59分,在张超驾驶战机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战机刚刚滑行了2秒钟,无线电里突然传来“电传故障”语音报警,这意味着飞机失去控制。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张超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最终倒在离梦想咫尺之遥的地方——只剩下最后7个飞行架次,他就能飞上航母辽宁舰。

“因为任务重、时间紧,张超和张亚结婚后,只待了3天就回部队,还没来得及拍一套婚纱照。”坐在床前,翻开张超的相册,张胜华泪眼朦胧。他仍记得儿子在牺牲前的那个清明节回乡祭祖,他和妻子都感觉儿子不仅黑了许多,还瘦了一圈,令他们至今心痛不已。

四海为家他回乡叶归根

以前,张胜华是丈夫,是父亲。而现在,他成了儿子张超英雄事迹的宣讲员。

去年,张胜华前往青岛,在海军航空大学给两千多名学生做演讲,这里是张超曾学习训练的地方。“看见他们穿着海军才有的蓝色着装,仿佛看到了曾经怀揣海军梦的张超。”张胜华用质朴的话语,谆谆教导年轻人,学好硬扎本领,以后不管在哪个岗位,祖国需要的时候都冲锋在前。

有学生起身问:“是不是只有当上飞行员,才是最好?”张胜华说:“不管大事小事,尽力用心做好就是最好!你们看负责基建、通信的人员,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飞行员的生命就在他们身上。”话毕,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自张超牺牲以来,张胜华为省、市、县的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学生等宣讲英雄事迹50余次,宣讲人数万余人。儿子生前因为从军,四海为家,去过许多地方,他有个心愿,就是能把儿子去过的地方再走一遍,让英雄的精神在他待过的地方盛开。

“张嗲作为英雄的父亲,把痛失爱子的伤心转化成一股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建军节前,岳阳楼区委书记曾平原看望张胜华,细心问询他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志愿者、街道干部、张超战友等不时来家,和张胜华和妻子聊聊天、扫扫地,他说自己虽然失去了独子,却多了一群“孩子”。

现在的张胜华,和妻子居住在岳阳楼区三眼桥街道桃花山社区。他是当地居民理事会的负责人之一,也是老年支部书记。“张嗲很热心,只要是社区有什么难事,他都会帮忙解决。”三眼桥街道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李盈威说。

今年3月,桃花山社区召开第九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座谈会,就后续小区维修基金进行募集。张胜华不仅带头捐款,还积极做好居民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当天募捐超过1万元。

吃完早餐,张胜华又整了整衣领,他要去参加市里组织开展的八一座谈会。他明白,他代表的,是一名军人!

责编:张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