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株洲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之⑧ | 十年磨一剑 芦淞展新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16 09:44:35

十年磨一剑 芦淞展新颜——株洲市芦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芦淞通用机场。 (芦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戴 鹏  何 龙

千帆竞,满目新。

10月的芦淞区,战鼓擂动,热火朝天。重点项目工地上,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重点企业车间内,生产线满负荷稳定运行;乡村振兴与城市品质提升,交织出幸福生活的主旋律……芦淞处处生机勃勃。

党的十八大以来,芦淞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积蓄“新动能”

产业发展来势好

“嘟嘟嘟……”10月15日6时,当人民南路响起熟悉的拉货车喇叭声,芦淞服饰市场群各专业市场又开始了一天的热闹,顾客咨询商品价格,拉着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芦淞服饰市场群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活力集群、中南地区规模最大服装集散地,拥有38家专业市场、1.7万多家经营业主,辐射20多个省份230多个县(市区)。

2020年,株洲市服饰产业实现总规模1015.3亿元!这是该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其中芦淞服饰产业规模达712.7亿元,占70.1%。

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为方向,加快推动服饰产业二次创业由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二批市场向一批市场转变、线下销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非凡十年,芦淞服饰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2020年,芦淞区白关服饰小镇获评省级特色工业小镇;2022年上半年,以芦淞服饰为主体的株洲线上服饰销售额排名全国第十,抖音平台服饰类交易额排名全国第三;2022年9月,芦淞区服饰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省重点集群培育对象……

服饰产业风生水起,航空产业大干快上。

在芦淞,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优势明显,已形成中小型涡桨、涡轴、涡扇、活塞发动机的系列化生产能力,并且在辅助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等方面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轻型运动型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

芦淞通用机场作为全省布局最早的通用机场,2018年获颁A2类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成为全省首个A1类通用机场,也是唯一通过军方、民航审批的“双证”通用机场。

……

过去五年,芦淞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突破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倍。AES100涡轴航空发动机、QDR280燃气轮机发电机机组、山河阿若拉SA70L系列轻型运动飞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突破。

非凡十年,芦淞区紧扣“全力打造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优势,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做大做强做优航空产业,不断巩固提升先发优势和主导地位。力争到2025年,支撑全市通用航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培育或引进过百亿企业1家,过3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5亿元企业10家以上,过亿元企业20家以上;培育形成10个以上特色品牌产品,主导产品制造本地配套率达到20%以上。

“芦淞航空产业底蕴深厚、优势明显,就像一只展翅的雄鹰,现在就是它振翅高飞、直冲云霄的绝佳机会。”芦淞区委书记唐卫湘在接受采访时说,芦淞区将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标“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抢抓低空开放试点机遇,按照“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担当实干、争创一流,为湖南省打造万亿规模的通航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

激发“新活力”

深化改革动力强

10月8日,芦淞区举行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科研设计仿真中心项目“竣工即交证”颁证仪式。该项目在市、区两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三天“四证”齐全,审批提速88%,刷新株洲市“竣工即交证”纪录。

这是芦淞区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2017年,芦淞区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从解决信息“跑不动”、群众“跑不停”等问题入手,推进“3140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焦群众办理事项不清、流程烦琐等问题,将162项人社业务事项整合精简为72项,其中“最多跑一次”47项、“一次都不用跑”25项。

2019年,芦淞区开展“3140”优质服务窗口二期建设,将综合柜员制铺设到最基层的社区,将平台服务功能向下延伸至8个镇(街道)、80个村(社区),梳理下放52项高频业务,实现了群众办事“就近办”。因工作亮点突出,芦淞区“3140智慧人社”经验在全国推介。

今年,芦淞·红商圈两新综合党委暨“一件事一次办”专区揭牌,市场主体不出商圈即可享受高品质综合服务。芦淞·红商圈“一件事一次办”专区逐步成为株洲市中心商圈服务的“超级窗口”,让经营户、群众畅快办事。专区挂牌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咨询1458次,受理事项891项,办结率达98%,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

非凡十年,芦淞区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系统推进9大领域116项改革,率先在株洲市实现政务服务跨省(域)通办,诚超、泛航等项目“拿地即开工”。

以“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秉持“坦诚相待、换位思考、真心支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激活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选择芦淞。今年以来,中航零部件、华锐精密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株洲市入选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3个,其中芦淞区占2个;芦淞区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通过9家,通过率排名城区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今年上半年,芦淞区GDP增长3.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升。铺排重点项目73个,开工项目21个、竣工7个,完成投资46亿元。净增市场主体14348户,排名全市第一。

迈上“新台阶”

增进福祉民心暖

非凡十年,芦淞区的变化真是不小:断头路打通了,老旧小区改造了,背街小巷治理了,河流水系干净了,城市绿化程度更高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芦淞区大手笔投入,改善乡村办学条件,实现了学校用房修缮、教师周转房建设、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通升级改造、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等5个100%。大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先后成立何家坳小学教育集团、樟树坪小学教育集团等,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近五年来,芦淞区提质改造小街小巷41条、老旧小区2万余户,149个无物业小区实现业主自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以上,以全省一类地区第一的成绩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就业工作领跑全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9%,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提标扩面。新增养老床位2200余张。3次获评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县市区,连续1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全区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采取“多方面参与、多渠道筹资、多部门联动”模式,盘活现有资源,引入第三方机构,建成老人日间照料中心30余个,为老人筑起“第二个家”。同时,去年6月开始,“私人订制”式推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让居家养老住得安全舒心,并推行喘息服务,让老年人家属“喘口气”。

2021年,芦淞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获评全市“民生100”工程成效显著县市区。

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变化,不只在城市。

近两年来,芦淞区持续加大对白关丝瓜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聘请省农科院胡新军教授等组建“白关丝瓜专家服务团”,实施提纯复壮、标准化栽培、瓜实蝇物理防治等技术改良。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以《炒不黑的白关丝瓜》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两届白关丝瓜节,强化产品宣传,擦亮产业品牌,白关丝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的共识深入人心。

依托农业技术“出圈”的白关丝瓜,于2020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株洲地区首个获批国家地标“双认证”的蔬菜品种。

10月15日,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绿树掩映间,平坦的沥青路伸向远方。“垃圾有人扫,污水不横流……我们住着很舒心。”村民们讲述着家乡的变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而这份笑容,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脸上绽放。芦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诗”和“远方”更美好。

有面子,村容村貌大变样。芦淞区探索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投放分类垃圾桶2万余个,实行垃圾清扫、环境保洁、集中清运和统一处理模式;农户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将黑臭水体治理并纳入河长制管理,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启动实施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以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近年来,整治“四类房”813处、面积超过9.7万平方米。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回首十年路,芦淞步履铿锵;展望新未来,芦淞勇毅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芦淞区将担当实干、争创一流,奋力实现一个个脚踏实地的“小目标”,汇聚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图景”。

(原载于2022年10月16日《湖南日报》30版)

责编:张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