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石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17 09:32:5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颜石敦 通讯员 彭妍丽
“我出生在农村,热爱这份故土。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愿做春泥的乡村教师。”
——题记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曾在自己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写到:“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很多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除了我。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守望者”,他们坚守在偏远乡村,从青丝到白发,把青春岁月献给了乡村孩子。桂阳县洋市镇东成中心学校车江小学教学点邓毕平老师其中之一。
邓毕平,男,1970年5月出生,1989年7月郴州师范毕业后,一直辗转于东成中心学校乡村校园,一干就是33年。今年,邓毕平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
教育就是他的生命
金秋的早晨,邓毕平老师带着学生们早读,朗朗读书声飘荡在山村上空。
“我要把希望的种子种进每个学生心里,静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989年,邓毕平老师从郴州师范毕业,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东成中学任教。

砖瓦房、大通铺、24人的宿舍、火炉子……学校里一切还是邓毕平念书时的模样。
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教学点师资紧缺,邓毕平老师响应学区号召,自愿到村教学点任教,从此辗转于春养村、庙下村、东成村、车江村等教学点。
1991年,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来到春养村小学。当时,学校实行“包班制”,一个人担任数个科目的教学,邓毕平老师担任2个班级的数学、美术教学。一天24小时,他就像一个陀螺旋转在学校里的各个角落。
1994年9月,邓毕平老师调至庙下村小学任校长。学校基础设施差,他千方百计筹资2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1997年9月,邓毕平老师调入东成村小学任校长。当时,正是湖南省“普图”“普室”“普九”“两项督导评估”合格验收的关键时期。他不畏艰难,对照指标,统筹安排,多方筹取资金,还带头捐款200元,学校一举通过各项合格验收工作。
常年累月的工作,邓毕平老师身体累垮了,2015年5月,他因脑膜瘤开颅手术住院了……出院以后,没向学校请半天假,他完全不顾身体不适,立即投入教学中。
学生就是他的儿女
“知之深,爱之切。”
车江村小学位置有点特殊,学校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所有学生都要穿过田间山道来上学,存在安全隐患。
有一天,邓喜豪同学不小心摔到田里了,全身湿淋淋。当同学们向邓毕平老师报告后,他马上要妻子烧热水给孩子洗个澡,自己迅速跑到附近车江村找回一套儿童衣服给邓喜豪换上。
邓江豪同学上课期间突发疾病,邓毕平老师发现后临时找人照看班级,自己背起学生到村医务室看病。

2010年,邓毕平老师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兼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搞好班务管理,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学生雷亚兰,家庭生活极度困难,母亲患有严重风湿重病,孩子父亲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妻子,就没去外面打工,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孩子经常迟到早退,面临辍学。
邓毕平老师把雷亚兰当做自己的孩子,为她买衣服、添置学习用品、交学费。在邓毕平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雷亚兰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如今,雷亚兰已成家立业,在外地一家公司就业,她说:“我有今天,多亏了我的邓老师。”
老师的爱,不仅是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还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师生永久的情意。
雷梦瑶同学是孤儿,学习虽然刻苦,但缺少亲情,致使他学习一直不能静下心来。于是,邓毕平老师便把雷梦瑶当自己的孩子对待,有一天,雷梦瑶没有来校,同学们都不知道原因,邓毕平老师放心不下,就亲自到他家去看,一进那破烂的家门,才知道孩子生病、发烧,神志不清。于是,他急忙将雷梦瑶送进医院,找医生、付医费、办住院手续、买吃买喝。
现在,雷梦瑶已参加工作多年,但直到今天,雷梦瑶还常常与邓毕平老师保持着联系。
学校就是他的家
自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邓毕平老师就坚持吃住睡在学校,始终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从未因私事请过假。
每逢父母生日、过时过节,邓毕平也总是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匆匆回家吃一餐饭就赶回学校。父母年迈多病,邓毕平老师抽出课余时间去看望、陪护。

车江村小学地处偏僻,道路坑坑洼洼,四周都有小鱼塘,还有条小溪从田间穿过。邓毕平老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实行封闭式教学管理,班会讲安全、路队讲安全、周会讲安全。每天亲自把守校门,每天放学后,总要到田间山道溜达一圈,看看是不是有孩子不按时回家,是不是到水塘、江里戏水、游泳,是不是有孩子欺负同学……天快黑的时候,他才回到学校的家。这样一干就是3年,风雨无阻,家长说起邓毕平老师就竖起大拇指称赞。
车江村小学学生学习基础弱、生活习惯差,邓毕平老师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长支持教育孩子。经过不懈努力,车江村小学教风、学风有了明显改变,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2017年下期,全校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合格率和优秀率达到80%以上,名列东成中心学校前茅。
2020年春节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邓毕平老师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带头值班值守,开展校园消杀工作,传达各级党委政府有关疫情防控的方法和政策,在学校班级微信群开展线上教学。
邓毕平老师教育孩子熟记《疫情防控顺口溜》,教育孩子坚持戴口罩,不聚集,不走动。特别是清明节到来之前,他让每个孩子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打视频电话,告诉他们不要返乡。
春去秋来,邓毕平老师33年如一日,用无私奉献精神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人民教师,让教育不再贫瘠。(一审:颜石敦 二审:李秉钧 三审:陈淦璋)
责编: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