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 2015-07-12 07:51:23
据湘伴微信号 7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湘人从来不乏血性。“有力要当兵,有钱要劳军,前方后方齐拼命,出钱出力打敌人……”这首《出钱劳军歌》,曾在三湘大地传唱。
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湖南人民在救亡的旗帜下,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着民族的尊严,贡献“居全国之冠”。
1
守卫湖南的中国军队与湘人英勇抗战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湖南人这种剽悍勇猛的作风,使得他们的崇军情怀源远流长。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湖南所属的第九战区配置了52个步兵师的强大兵力来守卫湖南,这占了国民党全国军队的的四分之一。
【1938年,长沙大火后一名幼童坐在沦为瓦砾的家园前,满面愁容。不知道他今天是否还在人世】
从1938年11月武汉会战末期的岳阳之战算起,中日双方在湖南战场上又进行了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7次大规模的会战,尤其是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在同一个狭小区域内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拉锯战,这在抗战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些会战中,中日双方互有胜负,日军伤亡在20万以上,而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死伤32万余人的惨重代价。
在这些会战中,中国军队秉承了湖湘文化中铁血尚武、卓励敢死、英勇献身的民族精神,面对占尽优势的日本侵略者,毫不退缩,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捍卫着民族的尊严。
【1939年12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在湖南草鞋岭对日军发动攻击。残砖、碎瓦、断墙、弹坑,电影的镜头永远不会有这么真实。】
在1941年爆发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湖南桂阳人曹克人率领一营兵力守卫湘阴,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壮烈牺牲。曹克人被日军所俘,宁死不降,他的四肢被残暴无人性的日军用铁钉钉在当地一个祠堂的墙上,剥开胸膛活活钉死,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三十岁。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最为悲壮的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以一万八千人守卫衡阳,面对前来进犯的十一万日军以战死七千四百人的代价,杀敌四万八千人,这也创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敌我损失比例的最大值4.6:1。如此战果,是中国军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用40多天的浴血奋战换来的。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以马克沁重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缺少炮火支援的我守军,机枪是极为重要的火力支撑,机枪手基本都是军官,也往往是敌人火力照顾的重点,伤亡率极高。侧影看上去专注而又精神的机枪手,希望他和他的战友们能在那喋血的战场上幸存吧。】
对于湖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就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守卫湖南的“中国军队的特点是不怕死,士气高”,“抵抗十分顽强”,“即使是主力已经退却,留下的掩护部队仍然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个人”。
在湖南的抗日战争中,除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外,湖南的广大人民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日杀敌的洪流中去。他们虽然手无寸铁,但依然以一种“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迈气概,同入侵的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1940年2月,临湘60岁的老农蒋味庭,在临湘陷敌后,即率子孙13人参加游击队,破坏敌交通,并将历年积蓄800元,捐赠出征军人家属。还是在临湘,农民张青松用斧头劈死强奸其妹的日本兽兵,取枪投奔游击队。在岳阳,农民易季秋,陈则川等拾起国民党溃兵遗弃的枪支,组织自卫队打击分散日军的抢劫行凶活动;年仅14岁的小学生金继贤趁日军逼他带路的机会,将日军引入国民党军队的埋伏圈,毙敌80余人,自己壮烈牺牲。湘阴一农民躲在门后用铡刀砍死一名日军,自己也被日军枪杀,其妻为其报仇,利用日军欲行强奸之际,以利剪刺死日军一名。
2
“献机”运动轰轰烈烈
在前期与日军作战中,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人家有飞机大炮,而中国军队只有挨炸的份,完全是凭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钢铁炸弹。
因此,夺取制空权,成为中国军队的梦想。没有飞机,成为全国人民的心病。航空救国也就成了抗战的举国行动。买飞机要钱,募款就是“航空救国”的第一要务。“献机”运动轰轰烈烈,曾是湖南救亡运动的鲜明特色。
“剧人号”、“湘商号”、“湘工号”、“记者号”、“湘妇女号”、“儿童号”……这些飞机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其对应的款额也汇入了航空委员会账户。
捐献者取的这些机名,并不能找到对应的飞机,只是表示一方、一行或一群人的爱国情怀到了某种刻度。
【1944年,湖南,中国士兵看守侵华日军俘虏。一样黄种人的面孔,却长着截然不同的心。眯着眼的鬼子指不定琢磨着什么邪恶的念头,睁眼的中国军人时刻警惕着。】
1940年后,湖南“献机”的爱国热情掀起高潮。这年8月,戏剧界为响应演剧募捐购献“剧人号”飞机,举行了大规模的平(京)、湘、楚话剧联合公演。9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进步人士组成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抗剧八队,为募捐“剧人号”飞机,在湘潭“百代剧院”首次公演多幕剧《国家至上》,观众极为踊跃。
10月,湘乡县民袁振基发起“一县一机”运动,并发表告该县民众书。该书发表后,湘乡民众捐款甚为踊跃。长沙市商会、工会纷起响应,捐献“湘商号”、“湘工号”飞机,湘潭动员委员会也继起募献“湘潭号”……
据统计,至1942年5月底,全省捐机款逾700万元,可购飞机50架,居全国之冠。
这当中,有着许多感人故事。在衡阳,船山中学童子军队员伍文章、周恒等还向全国发起捐献“中国童子军号”飞机,并发动本校童子军队员节储平时费用,共献金1931元;私立陶淑小学发起筹募“儿童号”飞机,并致电全国小朋友,节蓄糖果费,响应“儿童号”运动;衡阳县新桥冯孝先之妻华氏,捐献家田24石(合计2.4亩);泉溪85岁的李老太太将家中2万银元全部捐出。在长沙,“献机”活动最成功的是湖南第一纺织厂,至1943年1月,员工共捐献飞机15架。
3
为前方将士募集寒衣和钱物
前线的需要,就是后方的行动。湖南人民捐献的不仅仅是飞机。寒冬来临,前方将士需要寒衣,征募寒衣也就成了湖南救亡的要务。
省里成立征募寒衣委员会,各救亡团体更是积极行动,因此,湖南的寒衣征募活动效果显著。
1940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说:“秋风渐起”,“我们,能不有酒食而思前方将士的食冷,感秋风而念爱国健儿的衣单”,号召“发动(民国)二十九年度征募寒衣运动,自八月十五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止”。湖南各界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湖南的新闻记者更是表现突出。耒阳记者会定“9·1”记者节日举行报纸义卖及戏剧公演,全体新闻人员均亲自参加,同时举行战时全国新闻报纸展览会;长沙记者公会则“捐献一日所得作为寒衣捐”,并广泛进行征募寒衣宣传。而社会各界纷纷刷写宣传标语,深夜赶制寒衣,至9月15日,即征募寒衣20万件。11月,价值法币55万元的棉背心20万件转运前方,慰劳抗日将士。
【长沙民众支持抗战。湖南冬天特别冷,缺衣少食的作战部队特别需要这些军事物资】
“出钱出力打敌人”,更多地融入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义卖募集钱物,成为一些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常态。1939年1月,衡阳《大刚报》于15日举行义卖,共募得银洋4600余元。节日献金和婚庆献金,成为人们支持抗战的具体行动。节日主要是春节、中秋节等。辛亥革命元老刘揆一(湘潭人)将亲友所赠之寿资全数购置布鞋400双,交省抗敌会充作慰劳品;1943年5月,祁阳县九旬老媪柏黄氏捐九旬寿诞席费1万元,作为文化劳军捐款;1943年6月,桑植达泉乡第八保百岁老人陈王氏将其百年来针红所积1万元,捐赠抗日将士作医药费。另外,有许多民众将结婚费用也捐献出来,至为感人。
士农工商,全民参与,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小小儿童,甚至是狱中犯人,均“匹夫有责”。
募捐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那一张张的纸币和一枚枚的铜板,它募集到的是比金钱更为可贵的人心。
有人曾说:“这是中国兴亡的重大测验!测验的结果,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复兴!”湖南人民的慷慨募捐,有力地支持了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
1944年5月,时任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总司令的薛岳,在湖南省行政会议上作报告时称:“湖南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每年除供给军棉7万担,军布300万匹,军粮1000万担外,尚需接济邻省更大更多之需求。全省人民的慷慨解囊,一方面鼓舞了前方士气,使杀敌更为英勇,一方面使全世界看到我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