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生命中的爱与痛

  搜狐   2016-02-11 08:59:36

张兆和与丈夫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他的前半生,从默默无闻的“一个乡下人”步入文坛,成为著名作家并先后在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然而1949年之后,他放弃了写作,投身古代文物的研究,在寂寞和屈辱中艰难前行。历经坎坷,当沈从文晚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已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专家。而他与张兆和的爱情,与丁玲的友情以及反目,和萧乾、范曾等人的关系纠葛,同样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和想象。

2、作为作家,沈从文的成长之路不同寻常。他小学毕业后随土著武装在湘西和川黔边境一带游荡。20岁来到北京,在北大做旁听生。然而他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并以独特的风格为同时代作家所注意。沈从文的作品,带给你的不是故事和情节的吸引,而是细腻悠长的情感触动。湘西小城的宁静与从容,朴实得近乎原始的人性,在上世纪前半期充满热血革命和现实批判的文坛,真是一个异类。湘西,一个与时代潮流隔绝的地方,成为沈从文永远的精神故乡。

胡适

3、沈从文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文坛崭露头角后,由诗人徐志摩介绍到由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教书。据说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很久才开口,开了口就紧赶慢赶地讲,结果只用了10多分钟就全讲完了。他窘迫尴尬,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胡适耳朵里,胡适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沈从文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张家四姐妹。左一是张允和,右一是张元和。

4、张兆和(1910-2003),是当年的名门闺秀“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三。大姐张元和,与小生名角顾传玠恋爱而结为伉俪,后旅居美国;二姐张允和,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夫人;小妹张充和,是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傅汉思教授的夫人。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倾心,但没勇气直接表白,而是以一封接一封的情书展开攻势。精诚所至,张兆和接受了沈从文,两人于1933年9月9日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胡也频 1903-1931

抗日战争时期的丁玲

5、1925年初,沈从文向《京报》投稿从而与胡也频相识,由此也就认识了与胡也频熟识的丁玲。此后不久,胡也频和丁玲相爱。1931年沈从文曾陪同丁玲营救入狱的胡也频。胡也频牺牲后,他冒着风险以丈夫的名义护送丁玲母子回到湖南常德。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传言丁玲遇害,沈从文写下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在报纸上连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丁玲在上世纪70年代末看到沈从文《记丁玲》后,对书中有关胡也频、与冯雪峰的感情以及和冯达的同居这些私生活方面的描述很反感。这成为两人误解甚至反目的直接原因。

6、萧乾(1910-1999),著名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1931年萧乾在北京辅仁大学编《中国简报》时,去采访沈从文。两人由此相交。这期间,萧乾经常骑自行车去向沈从文求教。沈从文也对萧乾关怀备至,曾主动提出要萧乾把短篇小说给他过目和修改。可以说把萧乾引进的文学之路的就是沈从文。然而,在“反右”“文革”中,为了自保,揭发,划清界限,特殊环境下扭曲的人性使两人曾经亲密的关系出现裂痕和误解。以至于文革后两人相互不再往来。但据萧乾透露,他与沈从文在晚年已达成和解。萧乾写道:“1988年春,《人民日报》记者李辉告诉我,沈老师同意见我。由于李辉要出差,我们商定,他一回来就陪我去崇文门沈老师的寓所去拜访他。没想到,五月间沈从文老师这颗文坛巨星,突然陨落,就失去了机会。”

马悦然

7、多次出任诺贝尔评委会主席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教授于2012年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中国接受采访时透露:“1988年我们准备要颁奖给沈从文的时候,他却去世了,由于诺贝尔文学奖规定不能给已故的作家颁奖,所以并没有成功”。曾翻译过沈从文很多作品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此之前也曾表达过类似内容:“我记得那是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逝世的日子)。我告诉你,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

责编:朱晓华

来源:搜狐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