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过春节:来一份大宋“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2-20 09:12:47


文/吴钩

宋代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却有“元宵联欢晚会”——这不奇怪,宋朝时候,元宵节远比春节热闹、隆重、盛大。

宋朝“元宵联欢晚会”到底会表演哪些节目,已无可考证。不过,根据宋人笔记记录的零散信息,我尝试拼接出一份宋朝“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不敢说是“还原历史”,但庶几反映出当时元宵联欢盛况之万一。

我设定的时段是南宋理宗年间的临安元宵节。之所以选择理宗朝,是因为宋人笔记《武林旧事》收录了这个时期临安城各色著名艺人的名单,并收录了一份理宗皇帝寿辰文娱汇演的节目表,是我们重构宋朝晚会节目的重要参考信息。

好了,下面就来看看我们虚拟出的大宋“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名单。节目虽为虚拟,但均有所本,节目名录与演员名单均来自《武林旧事》及其他宋人笔记。


大宋“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


节目一:唱赚《升平乐》

表演者:临安知名官妓金赛兰、范都宜、唐安安、倪都惜、潘称心、梅丑儿、钱保奴、吕作娘、康三娘、桃师姑、沈三如。


(“唱赚”为南宋盛行一时的说唱艺术之一,金赛兰等人则是当时临安府唱曲唱得最好的官妓,《梦粱录》说她们“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宛转,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

节目二:说浑话《齐谐》

表演者:蛮张四郎(“说浑话”是流行于宋代的说话节目,类似于今天的脱口秀,以诙谐、讥讽为特色。北宋汴京有位“说浑话”艺人,名叫张寺,“以诙谐独步京师”,“其词虽俚,然多颖脱,含讥讽,所至皆畏其口”,是当时最著名的毒舌。蛮张四郎则是南宋临安最有名的“说浑话”艺人。)

节目三:相扑竞技赛

表演者: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赛关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郑伯大、铁稍工、韩通住、杨长脚等。

(相扑是大宋的国技,逢重大节庆,如“朝廷大朝会、圣节、御宴第九盏,例用左右军相扑”。元宵联欢晚会,相扑表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节目四:女相扑表演

表演者:嚣三娘、黑四姐、韩春春、绣勒帛、锦勒帛、赛貌多、侥六娘、女急快等。

(我们可以确认一件事:在宋朝“元宵联欢晚会”上,女相扑表演是最火爆的节目之一。嘉祐七年的元宵节,宋仁宗驾临宣德门城楼,“召诸色艺人,各进技艺,赐与银绢,内有妇人相扑者,亦被赏赛”。此事还引来司马光的抗议。)


节目五:说书《中兴名将传》

表演者:乔万卷。

(《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的说书艺人,“敷演《复华篇》及《中兴名将传》,听者纷纷,盖讲得字真不俗,记问渊源甚广耳”。)

节目六:弄影戏《群仙会》

表演者:尚保义、三贾(贾伟、贾仪、贾佑)、三伏(伏大、伏二、伏三)、李二娘、王润卿、黑妈妈。

(2014年春晚,来自匈牙利的Attraction舞团表演影子舞《符号中国》,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实际上这种利用光影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宋代已非常流行,叫作“弄影戏”。《武林旧事》载,南宋元夕,“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节目七:舞绾《寿星》

表演者:张遇喜、刘仁贵、宋十将、柴小哥、林赛哥、张名贵、花念一郎。

(“舞绾”即舞蹈表演。)

节目八:杂扮《四时欢》

表演者:胡小俏、周乔、郑小俏、鱼得水(旦)、王道泰、王寿得(旦)、厉太、顾小乔、陈橘皮、菜市乔、自来俏(旦)。

(“杂扮”为杂剧散段,情节简单,以逗人一乐著称,风格有点像赵本山小品,好模仿乡下人口音取笑,“多是借装为山东、河北村叟,以资笑端”。)

节目九:筑球比赛

表演者:左军一十六人,有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有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筑球”为宋代蹴鞠的比赛形式之一,类似于今天的足球赛。宋人逢盛大节日,通常都会举行精彩的筑球表演赛,以庆祝节日。上面列出的表演者为南宋的“皇家足球队”,叫“筑球三十二人”。)

节目十:傀儡戏《踢架儿》

表演者:卢逢春。

(“傀儡戏”即木偶戏,分为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等,还有一种“药发傀儡”,利用火药与机关自动操纵木偶表演,非常精彩。)


节目十一:杂技《永团圆》

表演者:李赛强、一块金、李真贵、吴金脚、耍大头、吴鹞子。

(宋代的杂技表演,按不同类型,称为“顶撞踏索”“踢弄”“打硬”等。)

节目十二:魔术《寿果放生》

表演者:姚润。

(刘谦的春晚魔术曾风靡一时,宋代也有专业的魔术表演,叫作“手法”“撮弄”,最著名的南宋魔术师是杜七圣,擅长表演“杀人复活”的把戏,“切人头下,少间依原接上”。不过元宵佳节,估计不会表演这种惊悚的魔术。)

节目十三:弄虫蚁

表演者:赵十一郎、赵十七郎、猢狲王。

(宋代风行一种训练虫蚁出来表演的把戏,叫“弄虫蚁”,擅于此道的艺人摆出一个水缸,以敲小铜锣为信号,“凡龟、鳖、鳅鱼皆以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皆沉”。可惜宋代之后此技就失传了,“自后不复有之”。)

节目十四:沙画《月中仙》

表演者:姚遇仙。

(2015年春晚有精彩的沙画表演《丝路》。其实宋代已经出现了沙画的表演形式,叫作“沙书”。临安出名的沙画好手有余道、姚遇仙、李三郎等。)


节目十五:武术表演

表演者:朱来儿、俞麻线、杨宝、林四九娘。

(今人多以为宋代民风纤弱,但实际上,宋朝盛行习武之风,武术是民间常见的文体活动,临安城设有使拳、踢腿、使棒、舞刀枪、舞剑、打弹、射弩等协会。)

节目十六:滑稽戏《吹牛》

表演者:王侯喜、宋邦宁。

(“滑稽戏”是风靡于宋代的一种曲艺形式,以简约的情节、滑稽的台词、关键处“抖包袱”,逗人一笑,是现代相声的渊源。宋代滑稽戏有个传统,即敢于讽谏时政,讽刺高官,开涮的对象可不是小小的“马科长”,而是当朝宰相。宋理宗朝宰相史弥远当政,权倾朝野,“士流无耻者多以钻刺进秩”;史弥远本人也多提拔家乡四明人为官。这样的宰相,当然少不得要被滑稽戏艺人拿来开涮。)


编辑 杨文韬

责编:杨文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