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千万里追鸟:追到“天人合一”的欢喜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3-28 15:43:21

湖南日报记者千万里追鸟:追到“天人合一”的欢喜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护鸟队在沿途鸟友、志愿者、专家的帮助下,成功抵达中蒙边界线。右一为徐亚平]

“在鸟友们的千方百计联系帮助下,我们终于抵达中蒙边界线。我面对自己的国家,背后是蒙古国。此时此刻!!!”3月27日下午3时51分,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社长徐亚平通过微信向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报喜。这标志着,今年的“跟着大雁去迁徙” 跟踪小天鹅活动圆满结束。

在我省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追踪器的帮助下,候鸟从洞庭湖到北冰洋的迁徙图已然清晰。在这场千里护送中,徐亚平也获得了“天人合一”的欢喜。



[护鸟路线图。这次活动,两只小天鹅的迁徙路程与报道预案惊喜吻合]



小天鹅“良良”突然起飞,护鸟队匆忙启程

[披着月亮出发]

3月19日午夜,徐亚平接到好友周自然的电话:原本预计20日迁徙起飞的洞庭湖小天鹅“良良”已于19日傍晚突然启程北迁,护鸟队要赶紧出发。此时,他才紧急采访完一起突发事件发出了报道,一夜未眠。

鸟飞不由人。徐亚平只好胡乱收拾了行李,匆匆与科研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跟着大雁去迁徙”跟踪车队汇合,跟随从洞庭湖飞出的“良良”、“春春”2只小天鹅,一路向北,守护候鸟去中蒙边境。

 

[3月20日,东洞庭湖的小天鹅。姚毅 摄]

“跟着大雁去迁徙”是我省鸟类卫士周自然发起的一项随手公益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渐成一个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全程守护候鸟迁徙的全国性活动。3月19日,活动以湖南日报岳阳分社和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救助并放飞的两只小天鹅“大乔”、“小乔”为引子,200多名环保志愿者在东洞庭湖畔举行了“送雁北迁”仪式。活动同步对全世界鸟友进行网络直播。



接不接近鸟儿都为难,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跟踪器帮了忙

[志愿者躲在车后拍鸟]

在人类世界的语汇,“鸟儿”是自由的代名词。从洞庭湖到中蒙边境,几千公里路程,要跟踪一只鸟儿的迁徙路线,何其容易?

这一路辛苦追随,2只小天鹅经常给护鸟队员们一个措手不及。一开始,“良良”就不“按照计划”先起飞了。期间,“春春”也大幅偏离了路线。3月21日上午,刚到“良良”停留过的汉水钟祥的队员们发现,它已从黄河郑州段飞到陕西榆林了。

“做客丹江口,水润中国心。我宿雁飞疾,转眼过榆林。”周自然的感叹,反映了大伙对鸟类迁徙的不可预见的共同认知。

[三门峡天鹅湿地公园的棕头鸦雀。 邓明选 摄]

更加显著的表现,可以从徐亚平的志愿者全程守护候鸟迁徙纪实之五《六渡黄河觅“佳人”》看出。内蒙古包头的黄河湿地,成千上万的天鹅在这里停留嬉闹。卫星跟踪器显示,“春春”就在这里。可是,“顽皮”的“春春”一会儿在黄河南岸,一会儿在黄河北岸,护鸟队兵分三路,来回六次,从3月24日找到25日。

周自然并不认同“六渡”这个数字,他作为总调度者,来回奔寻,至少渡河上十次。徐亚平无奈回应:“天鹅移动得那么快,我只记得了大部队行动的路线和次数,哪里顾得上所有人的寻找哩!”

这样的“自由”为护鸟队的跟踪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离得太近影响了鸟儿的自然状态,太远又跟不到。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跟踪器大显神通。”徐亚平采访相关专家,并亲历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跟踪器,在鸟类生态的符合性、持久性与能源的优化、定位的精准度等方面的上乘表现。

[采访乌梁素海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周自然 摄]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公司董事长周立波博士,向徐亚平介绍了动物追踪器在保护小天鹅等鸟类上的作用,他们开发的用于鸟类的颈环、脚环和背负式系列追踪器,兼容北斗和GPS,经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成功追踪多种鸟类和兽类。

3月25日18时20分,来自包头市南海湿地保护区的专家陈学古拍摄到了小天鹅“春春”的照片。那是一只正在进攻的小天鹅,它的背上似有一块长方形的阴影。经过反复对比图片,随行技术人员吴良则通过位置和时间进行核实,他们向湖南环球信士发回相关情况和图片,得到确认:照片中的小天鹅就是“春春”。这次成功的观测,让关注候鸟迁徙与鸟道安全的志愿者、社会公众异常兴奋。



浮冰黄河冻得“洞庭卫士”没了辙,迁徙路线与预设惊喜重合

 

[黄河边采访老乡、晨练的李奶奶。吴良 摄]

徐亚平对环境保护的坚持与热爱,已有20年。他是全国有名的“江豚卫士”。 近5年来,他率其水上巡逻队在洞庭湖飞波逐浪,保护救助江豚,放生受伤珍稀野生动物47只。这在业界屈指可数。

可是,在冰冻的广阔黄河上追鸟,着实让这个“洞庭湖上想去哪里去哪里”的汉子吃了一番苦头。

南边是荒漠沼泽,护鸟队在位于黄河北岸包头东河郊区安营扎寨。“黄河湿地太大了。一座黄河大桥,渡河单趟要四五十分钟车程。”徐亚平向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描述黄河寻鸟和洞庭湖找江豚的不同:黄河好大,大得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一边湿地,一边荒漠,鸟儿成千上万只,看也看不清。

[守候寻鸟]

还有彻骨的冷。河面上有的地方结冰,有的地方浮冰飘动。徐亚平“把家里带来的衣服全都穿在了身上”,还是冷得直跺脚搓手。

不过,这些对护鸟队员们来说不算什么。岳阳——钟祥——襄樊——三门峡——临汾——榆林——包头——乌拉特前旗,经过8天7夜的跟踪,除了小天鹅“涛涛”往东飞去了鄱阳湖,小天鹅“良良”和“春春”基本上按照当初预设的路线,完成了洞庭湖到内蒙的迁徙。惊喜的人们不停地感叹:“真是奇迹!”

 

[3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3只疣鼻天鹅从天空飞过。 孙燕初 摄]



搭建击鼓传花式的保护链,用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环保“中国声音”

[雁丘问情]

《我为何追鸟,怎么追?》。徐亚平通过这样一篇自白,对自己这次的追鸟行动进行剖析。

2013年1月,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和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救助并放飞两只小天鹅“大乔”、“小乔”。通过对它们的跟踪,护鸟队已成功获得洞庭湖——北冰洋的两条迁徙路线。

此次行动,徐亚平认为意义深远:一是可以解开候鸟迁徙的重大秘密,增强护鸟的科学性。“天鹅大雁的故乡在北方,洞庭湖只是它们的逆旅,通过对北方栖息地的考察和跟踪对象的追寻,体验大雁迁徙的艰辛与壮丽,从而唤起人们对生态和候鸟的珍惜和保护。”

[采访包头南海湿地专家陈学古。郑庆龄 摄]

其二,这是一次具有诗情画意、折射湖南环保人士思想、情怀、能力的独家环保活动,是一次对国家五个文明、绿色建设要求的生动实践。“通过在山西汾河寻找金人元好问所记载的雁丘,并跟当地鸟友互动,从文化上探求捕鸟和惜生的历史博弈,表达本次活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盼和人文情怀。”

第三,展示了“中国创造”的力量。湖南环球信士卫星跟踪器的博士创新团队,以高新尖的产品迅速取代国外产品。如系列报道之二中的《“河图洛书”赋流形》一文中,价廉物美、精度高的湖南本土企业研发的跟踪器,助力中国候鸟保护,解开自然界的“河图洛书”之谜。

[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黄河湿地,小天鹅振翅飞翔。郭跃佳 摄]

随着护鸟队对此次迁徙路程的探索完成,沿线各地的志愿者已经制定更加优良的保护方案,并给予了高频协作。

“以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环境保护的‘中国声音’。”徐亚平一字一句,坚实有力。



8天7夜辛苦追寻,看鸟绕身旁,满心“天人合一”的欢愉

[护鸟队的日常用餐]

27日15时51分,徐亚平和周自然等终于到达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与蒙古国的边界。他高兴地在微信群向鸟友们发送照片报喜,并发“微信红包”庆贺。

到达终点的喜悦,让8天7夜的艰辛瞬间变得甜蜜。实际上,这段旅程,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劳累,天寒地冻,食宿无常。早在三门峡,徐亚平的整个背部就开始疼痛,并一直持续。

[人与鸟,本应在同一画面中。郑庆龄 摄]

可共同的信念,让每个人都忘记了疲惫。每天大家都工作到深夜,清晨5或6点,不用叫早,都马上起来继续第二天的工作。乌梁素海保护区管理站长马海明,尽可能提供多的帮助。临汾的王大哥,志愿者们不到酒店他不睡觉,“说帮助好护鸟队员是规矩。”他每月只有800元收入,晚上8点睡觉,凌晨2点去护鸟……这些都让徐亚平深深地感动。这些都记录在他的文字和摄影家的照片里。

27日的一张照片最能表现他的心情:2只天鹅飞来,在他眼前环绕,正好被北京摄影师郑庆玲抓拍到。“我无法告诉你现在我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天人合一的欢喜无法言表。”

[寻鸟护鸟,不停的旅途。吴良 摄]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徐亚平提供)

责编:龙文泱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