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 2016-07-25 09:34:40
“学霸”档案
姓 名 尹铭绶
籍 贯 茶陵七地雉公山
举进士时间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名 次 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
职 务 “总统府”机要秘书
在封建时代,面对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无上威权,来自茶陵的一个个京官们,却上演了一出出在真理面前不让步、在人格面前不低头、在强权面前不弯腰的政治剧。光绪年间,两广总督谭钟麟(清咸丰六年进士)因慈禧太后将九龙、广州湾分别划入英法租界,遂告假闲居,不再赴任;民国时期,“总统府”机要秘书尹铭绶(清光绪二十年殿试榜眼)因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挂冠而去,鬻字为生,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屈居”榜眼
尹铭绶,字佩文,湖南省茶陵县七地雉公山人,两广总督谭钟麟(谭延闿之父)的孙女婿。清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取为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山东学政、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
传说,本来尹铭绶应该是状元,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的八名阅卷大臣中,官职最高的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张之万,其次是协办大学士麟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李鸿藻排名第三,户部尚书翁同龢排在第四,礼部右侍郎志锐排在第八位。于是按照当时的规矩,张之万看上的第一个人会成为状元,麟书看上的第一个人会成为榜眼,李鸿藻看上的第一个人会成为探花,而一向以善于发现人才著称的翁同龢看上的人,最好名次也只能是第四名传胪,志锐的人再强也只能是第八。再往后张之万看上的第二个人会成为第九名,麟书手中的第二张卷子第十,依此类推。
当时翁同龢看中的人是著名的学者张謇,而张之万看中湖南名士尹铭绶。翁同龢极力想为张謇争取一个状元,便去找李鸿藻商量,想让李鸿藻让出探花名额,想以探花再加上自己手中的传胪两个名额来换取张之万手中的状元,但是李鸿藻说:“状元我不争,探花我也不让”。于是翁同龢只得去游说麟书,最后说动了麟书,又加上志锐的支持,才为张謇争到了状元,尹铭绶当了榜眼。
力推新政
清朝末年,朝廷开始推行新政,其中就有商部的创设。新政初期的商部创设与商律编订相缘而生,成为观测清末政情变动的“风向标”。商部创设和商律编订从思想主张迅速转入实际的政治运作,都察院左都御史张百熙、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徐琪、山东学政尹铭绶等人则直指旧政积弊,明确奏请创设商部,直至奕劻、载沣、载振等亲贵协赞,方得以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禄逝世后相继落实施行。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密谋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因事关重大,无法决断,于是上演了谭嗣同夜访法华寺的惊险一幕。
对谭嗣同这次夜访,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极尽夸张演义之色彩,将谭嗣同写成了“气焰凶狠,类似疯狂”的漫画式人物,这里有袁世凯竭力为自己洗刷的苦衷,不能全信。谭嗣同是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从小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次深夜造访断然不会刁蛮撒泼,何况袁的幕僚中有个湖南人叫尹铭绶,有这个同乡从中斡旋,袁世凯与谭嗣同的谈话应该是充满了友好和睦的气氛。
送走谭嗣同后,袁世凯立即把尹铭绶叫来商量。袁、尹两人认真商议一通,均认为光绪皇帝根本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
据传说,后来由于袁世凯告密,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不向袁世凯屈服
从小站练兵到经略朝鲜,袁世凯幕府一步步从发迹到壮大,其中,就少不了一个人的身影——尹铭绶,他号称袁世凯的智囊,后因意见相左,刚直不阿的尹铭绶和袁世凯分道扬镳。
相传袁世凯小站练兵发迹后,时人颇以他为“知兵用武”之人,他也沾沾自喜,但苦于没有一些军事著作,自己读书不多,断然写不出惊世骇俗之作,为此忧虑多时,一次与尹铭绶谈及此事,尹铭绶献了一计:搜集古今中外兵学名著,把其中精华摘抄下来,分门别类,辑录一番,只须稍费整理功夫,一文案便可胜任,唾手之间,盛名立至!老袁奸诈,听了心里暗喜,但表面上故意正色道:“岂有此理!我要著述一部不朽的兵学名作,给后世谈兵做一范本,哪能抄袭他人,贻笑大方?”尹铭绶悉心献策,反落了个没趣,此后和袁世凯更是话不投机,便离开了袁。后来,袁世凯按照尹铭绶的献计,东拉西扯,编成一本书,叫《治兵管见》。老袁的奸诈由此可见一斑。
1912年,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后,慕名邀请尹铭绶入“总统府”任机要秘书。因在“善后大借款”问题上与袁世凯意见相左而辞职。辞职后寓居上海,以写字卖文度日,后虽袁世凯多方相请,不复为官。
尹铭绶还是一名大书法家,工行、楷,留下大量的书法作品,现如今各大拍卖会上时可见他的书法作品,比如,湖南收藏名家何自力收藏的众多名匾中,就有一块出自尹铭绶的笔下,被发现时已经不完整,后被修复。
采写记者 姚时美
责编:朱晓华
来源:株洲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