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次品全烧光“袜子大王”1925年就这样干

  潇湘晨报   2016-08-21 10:01:55

口述人 郑范平:达人工业社厂史编纂人

达人工业社不同时期的袜卡。

人物简介 颜郁文(1888-1958年),实业家,湖南省宁乡县人,字复。曾就读于益阳圣经学校,1916年于湖北滠口信义神学院毕业后回益阳,任牧师;1920年创建达人工业社,1924年改成达人工业社股份有限公司,以“达”字作商标,产品有袜子、毛巾、卫生衣三大类,为益阳现代地方工业之始。后退股离职。

1920年代,牧师颜郁文在益阳学宫门口徘徊良久,迟迟没有离去,突然,他像下了个重大决定似的,摘掉胸前十字架,头也不回走向下一个“路口”。

他不做牧师了,开始和妻子做起了手摇织袜的生意。短短六年时间,他带起了益阳甚至湖南乃至全国的袜业风潮,“洋袜子”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这期间,他注册“达”字商标,成立达人工业社,还率先在湖南引进发电机和电动织袜机,成为那个时代的“新鲜事儿”。

从最简单的织袜着手,并让它成为生活必需品,当时似乎只是跨界当商人的颜郁文“痴人说梦”的想法,但在那个年代,却也是一代湘商的决心和勇气。

撰文/本报记者伍婷婷

敢想敢做

从马夫到牧师再跨界做袜子

“那些外国传教士太欺负人了,看不起我们,还总说我们做不出什么好东西,我不干了,我就不信自己成不了大事……”他脱下了黑色长褂,摘掉胸前十字架,跟妻子潘汉华商量着做一番事业。

擦了油还完好的手摇织袜机,放在玻璃柜中的袜子模具,那些印有“达人”字样的袜卡,还有一些陈旧的老照片……走进益阳达人纺织工业博物馆,一个个老物件像电影画面回放,都跟颜郁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瘦削的颜郁文画像成了这堆“往事”的开头。

在颜郁文的经历中,他的牧师身份较为显眼。从宁乡老家跟着父亲到益阳的他,先是跟着父亲在信义会当马夫,为了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他只要有空,就偷偷认字,传教士看到这个光头赤脚,衣衫褴褛的孩子这么爱学习,把他保送到“益阳圣经学校”读书,后又被送往湖北“信义神学院”深造,后又回到益阳任牧师。

在颜郁文妻子的描述中,颜郁文在益阳信义会任牧师的时候,他常常身穿黑色大褂,胸前戴着十字架,手里捧着砖块似的厚《圣经》,领着教徒做祷告,宣讲经文,从来都是和和气气,给人文质彬彬的印象。可他每每回到家,就立马变了个人,常常一个人生闷气。总是欲言又止,“那些外国传教士……”话说一半后,还是眉头紧锁。妻子潘汉华就此常在女儿们面前说,“你爸爸是个怪人。”

终于有一天,他回家后爆发了,“那些外国传教士太欺负人了,看不起我们,还总说我们做不出什么好东西,我不干了,我就不信自己成不了大事……”他脱下了黑色长褂,摘掉胸前十字架,跟妻子潘汉华商量着做一番事业。

当时的益阳麻资源非常丰富,而潘汉华正好此前是学纺织手艺的,颜郁文想着何不就从最简单易做的事情着手。于是,他买了手摇机、绕纱机及细纱,由妻子潘汉华操作,试制袜子。一开始,他们在租住的益阳县学宫门胡文忠公祠旧址处造手工织袜,因为款式新颖,而且很薄很透,很多人慕名来买织袜。到了1920年下半年,他干脆购置8台手摇织袜机和部分原料,还招收了几名女青年当学徒,由妻子潘汉华来传授技艺,制造袜子。

“我们都称之为洋袜子,因为相对于此前的土布袜子,这薄袜子显得更加时尚。”达人工业社发展史的撰写者郑范平介绍,那时候大家给颜郁文的手工织袜取名叫“洋袜子”。这洋袜子时尚洋气,旋即就引领了益阳当地的袜业潮流。

独树一帜

开业向整个益阳印发参观证

全厂不仅装上电灯,还用电力开动织袜机及其他各种设备。“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非常轰动的,当天交通都因为它开业受阻。”

1921年秋季,尝到手工纺织业甜头的颜郁文,又陆续增添了6台木织机,将手工作坊辟为工场,取名为达人工业社。

这时候,他的宁乡老乡张铸陶正好任国民政府民政科长,看到他的织袜事业有前途,主动投资200元入股。这番举动让颜郁文决定扩股增资,以公司的方式来经营。他邀集部分教会人员和宁乡、益阳的一些士绅及工商业者入社,组成达人工业社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股票500份,每股银洋100元,共筹资金5万元。当时的股东包括信义中学校长陈开源和商界士绅高子纯、夏玉泉、文碧秋等人,他们组成董、监事会,颜郁文被推举为经理。达人工业社随即在中央实业部注册,这也成为益阳唯一一家在实业司注册的企业。

颜郁文去往上海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取经,对比自家手工作坊式经营方式,上海做纺织的企业开始使用进口电动机器,还用上了发电机,这无疑让颜郁文大受启发。他耗资3万元,从上海购回一整套新的生产设备,安装发电机、电动织袜机、缝纫机等等,还在益阳二堡龙庭修建了一栋四层楼的厂房。

1924年,达人工业社搬至二堡龙庭宫。开业那天,颜郁文他们心生一计,向整个益阳印发参观证,并且规定每日接待数百人次。“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非常轰动的,当天交通都因为它开业受阻。”郑范平记得当时益阳本地的报纸还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过,全厂不仅装上电灯,而且还用电力开动织袜机及其他各种设备,算是开了益阳现代地方工业先河。这时候,工厂里的男女工增加到两百多人,职员也有30多人,每日产值约为400银元。其产品不再局限于袜子,而是衍生至毛巾、卫生衣、夏季穿的汗衫等。可能在同时期的湖南,也就只有夏德昌袜厂可跟其媲美。达人工业社也趁此机会在中央实业部申请了“达”字商标。

坚守品质

在织袜业引入次品召回制度

1925年至1926年时,达人工业社曾发生一次误用染料,使整批成品伤质损坏的事情。那时候很多袜子都已经售出,他们直接召回工厂,连同未出售的一起,全部烧毁

颜郁文曾解释“达”字出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制订很多相关公司信誉的章程。

那时达人工业社生产的产品如“六股冬袜”以耐用、耐洗著称。若是袜底烂了,袜筒还是完好的,还可以送到达人工业社换底。这换过底的袜子又能穿两三年。“这袜子穿不烂,有点像后来的尼龙袜,对当时的人来说还是非常实惠的。”莎莉袜业的董助汤静介绍。另外,除了手工织袜,公司又增加了更轻盈的织蚕丝、格花、印花等袜子,还有100、120支麻线汗衫、人造丝汗衫。特别是冬季里新增柔软清爽的毛绳衣裤、背心、围巾等新品,销路都非常可观。

当然,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此。1925年至1926年时,达人工业社曾发生一次误用染料,使整批成品伤质损坏的事情。那时候很多袜子都已经售出,他们直接召回工厂,连同未出售的一起,全部烧毁,那一次就损失了数千元。颜郁文任职经理期间,还从原材料进厂起抓各种工序,在各个环节订有严格的检验制度。成品中发现破损或不合格的地方都列入次品档,有漏检的产品也列为次品。如果次品不小心卖给顾客,只要没穿坏,都可以包退。此外,该厂整理损坏伤质的袜子时,常将其堆积在二堡码头,公开焚毁。这一来二去,公司的诚信度慢慢深入人心。

生不逢时

逃往老家避难,工厂难再经营

在颜郁文逃难的这段日子,达人工业社流动资金损失殆尽,仅剩下机器设备厂房家具等物资,无法变卖摊债,更没法继续经营

达人工业社在1925年至1926年间的成绩非常可观,它是湖南省屈指可数使用电动机械作业的企业之一,产品还获得国货二等奖。但当颜郁文想再往前“赶”时,战争爆发。

政局动荡、水旱频繁,工潮频发……面对这样的处境,颜郁文感到力不从心。后来,局势愈加紧张,他不得不带着妻子女儿逃往宁乡老家躲避“难事”。

在他女儿颜竞愚的些许回忆文字里,当时颜郁文隐居在乡间的草屋,种了一大片果树,还养了一群鸡,但他始终过得不开心,也很少说话,以至于家人谁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避了一两年风头后,颜郁文回到了达人工业社,但公司仅剩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资,无法继续经营。这让颜郁文心力交瘁,1928年他因跟董事会、股东之间发生纠纷,退股离厂。

接任经理一职的是当年给他启发的老乡张铸陶,他在颜郁文约请下出山,跟债权人协商要求债主暂停利息三年后还本再补利息,债主依着达人工业社和张铸陶的信誉均表同意。张铸陶接任期间,除原有设备外,增加了第二工厂扩展市场。至1937年左右,公司年总产值在当时的20万元基础上约上升一倍,让达人工业社达到鼎盛。

1958年,颜郁文在成都病逝,从离职到病逝这段时间,再无关于他的记载。

责编:廖慧文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