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2016-09-19 09:20:4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所以很多地方在漫长的历史中几易其名。例如,古都西安在历史上就有长安、镐京等多个称呼,而南京的别称更多。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城市的名称都经过了多次变更。然而,现在的网友们对此好像并不买账。
西安网友
多少人的长安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好吧,现在改成了西安,原谅我,只想到了肉夹馍!
枣庄网友
枣庄…听起来就像卖大枣的啊…好好的改什么名...不是很懂...合肥网友曾经诗词里烟雾飘渺的庐州,一下就变成了两个胖子的组合——合肥。整个人都不好了!驻马店网友一开始的汝南,多么有历史底蕴,多么高雅文艺,一下变成了驻马店。古典美女秒变杀马特!
其实,城市改名背后的动机和考虑因素,并不是“哪个名字更好听”这么简单。
☛ 长安在明代的时候改名西安,西安在明代乃是西边的门户,边防重镇,朱元璋觉得这样改名取义“西域安宁”,当然是为了好意图;明州在明代改名宁波,朱棣觉得明州和大明朝的国号冲突了,为了避讳,就改成了如今的名字。
除此之外,不少城市和区域在历朝历代有无穷多的名字。所以,好多改掉的名字其实早就存在。
☛ 比如“苏州”“临沂”“枣庄”“扬州”“合肥”这些名字的历史都有几千年了,而且各有寓意,古人的审美观念不会太差,选择一个名字是很有讲究的,比如“合肥”是因为“肥水汇流”得名,大家的脑洞太大,才会想到两个胖子。
☛ 而好多的城市,比如南京,历史上的地名有“金陵-建康-建邺-应天-秣陵-江宁”等等,杭州历史上也有“钱塘-西陵-西州”等等名字,这些名字在审美上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无关取舍,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都是清代或者民国时候定下来的名字,都是为了因循和便捷罢了。
当然,也有部分城市至今仍沿用千年前的称呼。比如,这四座两千年来未曾易名,任朝代更迭而始终如一的“专一型”城市。
益阳
根据《禹贡》的记载,在春秋时期,益阳地区是楚国的领土。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开始推行郡制和县制,楚国也在益阳地区设置了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了楚国,设立了长沙郡来管理益阳等九县。
对于如今的益阳地区所辖县、市,除沅江部分和南县外,全部在古代益阳版图之内。目前来看,现在益阳地区管辖的土地,大部分和古代益阳版图相互重合。根据《禹贡》等史料的记载,这个地区也有2000年到3000年的历史了。另外,益阳之得名,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
邯郸
在战国时期,邯郸无疑是一座重要的城市,这里不仅诞生了“邯郸学步”的典故,也是秦始皇嬴政的出生地。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也围绕着邯郸城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当然,邯郸的地名不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
早在8000年之前,邯郸就是新石器初期磁山文化的代表地。至于邯郸名称的由来,古代历史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第二种则是邯郸的地名来自一个姓氏;第三种则是来源自邯郸山。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邯郸的地名已经是3000年没有改变了。
成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都无疑是最淡定的一座城市,虽然大一统的王朝没有将成都作为都城,但是动乱时期的皇帝都喜欢往成都这里跑。在春秋时期,成都地区成为蜀国的都城。其中,关于成都的建城历史,依据金沙遗址等资料来看,成都的建城历史也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
至于成都这个名称的由来,《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认为是借用了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并且在古老的蜀国语言中,“成都”的发音和“蜀都”相近似。
即墨
对于即墨这座城市的名称由来,根据《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记载,主要是因为故城地临墨水河而得名。在管仲成为齐国相国后,即墨不断成长为齐国经济、军事乃至政治上的重镇。
由此,尽管在战国时,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被乐毅攻下来了。但是,凭借着即墨、莒这两座相对较大的城池,齐国还是得以成功复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墨地区被设置为即墨县。目前来说,即墨地名的历史已经超过2000多年了。
其实,不论是昔日长安的汉唐盛世,还是临安江南的清丽婉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只取决于城市的综合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相信,我大益阳也会越来越好的!
责编:朱晓华
来源:益阳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