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2016-10-03 23:23:47
从五一广场中正在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的施工现场来看,这张照片应摄于1967年或1968年。广场左后方应是当年的九如斋,右后方应是黄兴北路。
专门制作、销售西点的老字号沙利文1957年时的招牌叫做公私合营沙利文南货食品店,这家老店在长沙市的老顾客心目中有很深的印象,亦有极好的口碑。那时的沙利文前店后厂,新鲜出炉的点心品种丰富,现买现卖,柜台前经常排起长龙,遇到逢年过节,更是生意兴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沙市的大型百货商店不算多,位于五一西路的五一路百货商店算得上一家。那时商店很少卖成衣,要添置新衣,一般都到商店扯布请裁缝做,自己也可剪裁,因此绸布柜台总是生意兴隆。不过那时买布料都是要布票的。
1965年,黄兴路上的国风食品店还是公私合营的性质。国风食品店也是长沙市一家有名的南货食品店,制作的糕点也颇负胜名。由于地处黄兴路黄金码头,该店也常常是顾客盈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一路的新华书店是长沙市最大的新华书店,人们要买书,一般都来这家新华书店,也有去黄兴路新华书店的,不过那家规模稍小一点。从照片上看,那时的新华书店好像已经实行了开架售书,顾客可以自由挑选,也可以在书店尽情翻阅。买到一本自己称心如意的书,是那时人们精神上一种极大的享受。
位于当年五一广场东南角的凯旋门照相馆是长沙市最负胜名的照相馆,不仅照相技术精湛,而且注重橱窗布置,过往行人路经这里,往往都要驻足欣赏一番,说不定还能在橱窗里发现自己或朋友的照片。
自从上世纪50年代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就出现了专门的粮店,人们要凭粮票油票或购粮油的购货本,带着粮袋和油瓶到粮店去购买,一般都是要排长队的。三年困难时期,粮店也搭配一些红薯,于是长沙老百姓流行一句歇后语,叫做“粮店里的烂红薯,够削(学)”。罗斯旦 摄
上世纪50年代末,提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各条战线,“新生事物”不断涌现,长沙市肉食水产公司年轻的女职工也来学杀猪,而且进行现场表演,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
我要问